学术投稿

婴儿良性癫痫26例临床分析

陈黎;陈彦;李冰;胡雁;廖建湘

关键词:婴儿, 良性癫痫
摘要:目的:通过对26例婴儿良性癫痫的临床观察及12~27个月的随访,进一步探讨婴儿良性癫痫的诊断方法及疗程.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4年10月神经专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婴儿良性癫痫患儿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经12~27个月随访,所有患儿临床发作于起病8个月内停止,发作停止均达12个月以上.结论:应注意总结婴儿良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因其病程短、预后佳,可考虑缩短疗程.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芍总苷的临床应用进展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中医认为它有益气、养血、止痹、通络的作用,是风湿免疫性疾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已提取出白芍的药效成分单体,主要为一组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统称为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其中芍药苷占总苷量的90%以上,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1].

    作者:张茂清;马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并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方法:122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0.4 mg/次,1次/d,连用7 d,对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8.0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地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杨红;何长生;李沫民;高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颊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我院儿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颊炎7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冬梅;曾蓉;若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婴幼儿腹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新鱼腥革注射液,对照组予利巴韦林,两组均予补液、调整饮食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72 h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u=3.91~12.02,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14.58,P<0.01).结论:新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腹泻可较快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李亚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观察

    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重要药物.十余年来,在提高患儿生存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L-Asp已成为我科ALL病人诱导缓解和强化治疗的必用药,在广泛的临床应用过程中,L-Asp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1年至今L-Asp联合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方亚晖;马俊霞;裴仁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儿良性癫痫2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6例婴儿良性癫痫的临床观察及12~27个月的随访,进一步探讨婴儿良性癫痫的诊断方法及疗程.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4年10月神经专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婴儿良性癫痫患儿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经12~27个月随访,所有患儿临床发作于起病8个月内停止,发作停止均达12个月以上.结论:应注意总结婴儿良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因其病程短、预后佳,可考虑缩短疗程.

    作者:陈黎;陈彦;李冰;胡雁;廖建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硝唑联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小儿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小儿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慢性结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硝唑和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3,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的近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P<0.01).结论:甲硝唑联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小儿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昌斌;游洁玉;陈志勇;罗艳红;赵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清肝利胆口服液辅治新生儿高结合胆红素(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由于疗效肯定,已为人们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虽然临床上大多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以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但部分患儿同时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明显高于正常值,增加了光疗的风险,造成治疗困难和矛盾.我们采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该类患儿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闫凤林;刘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Ⅰ、病毒抗体、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及柯萨奇病毒IgM抗体转阴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4,P<0.01).结论:磷酸肌酸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

    作者:彭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儿童用药中药品浪费现象分析

    儿科用药一般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只相当于成人的几分之一,如1/2、1/4甚至更少.但不少药品并没有适合儿童使用的规格,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因药品在具体应用时儿童用药量难以掌握,分割药品可能造成剂量不准确,用少了达不到疗效,用多了带来安全隐患;二是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例如注射液,通常只用一支药中的少量药液,剩下的药有可能与其他患儿合用,但家长们却要支付整支的费用,引起家长不满.

    作者:张红旭;郭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临床药师与美国临床药师工作的比较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范畴,它起源于美国,是药师联系临床、探讨药物作用的规律、促进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了20多年,但由于缺乏参考模式,基本上处于摸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作者:李浩;陈渝军;林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胎儿宫内感染常见的病毒.存活新生儿中有0.3%~2.0%有先天性HCMV感染,其中5%为典型的CMV包涵体病,5%症状不典型,剩余的90%分娩时无症状,而其中的5%~17%将在生后4年内发展成渐进性的听力丧失和智力低下等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死亡[1].

    作者:袁三英;熊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54-2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

    在婴幼儿肺炎时由于缺氧、酸中毒、病毒血症与细菌毒素、炎性介质等作用,易使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微循环障碍,若不及时诊治,很可能出现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和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是肺炎抢救治疗中的关键,对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亚丽;薛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16批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医院制剂卫生学状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04年616批次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情况.结果:616批次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总合格率为96.9%.结论:影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原料和包装材料被污染,也有由于不遵守生产操作规范而造成.

    作者:宋新文;庞德志;刘燕;杨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二)

    3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儿中应用的基本意见3.1肾功能减退患儿抗菌药物的应用3.1.1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但有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因此,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儿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1)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作者: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0例小儿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6例细菌性肠炎患儿的标本进行粪便培养,其中阳性50例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0例阳性病例,致病菌占52%,条件致病菌占16%,菌群失调占32%.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分别为56.00%、66.67%、63.64%,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结论:三代头孢可作为小儿细菌性肠炎首选用药,>6岁患儿,可考虑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

    作者:罗玉蓉;谢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可托辅治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复可托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复可托,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P<0.01).结论:复可托是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又易于接受的药物.

    作者:邵波;俞钱华;占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序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P<0.05).结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减少穿刺局部反应,节约医疗资源,可推广应用.

    作者:邸春阳;徐玉新;季松茂;瞿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63例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加用FDP和参麦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恢复、心肌酶谱恢复、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第5、10天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项素素;冯思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危重新生儿疼痛的药物治疗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认识到新生儿能够体验疼痛.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的特殊性,使用吗啡、芬太尼和对乙酰氨基酚受到限制,因此危重新生儿镇痛剂的合理使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陈贻骥;吴季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