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霍桂兰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护理, 观察
摘要:通过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围产期保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合理护理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青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87例老年病人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

    为保证老年病人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对87例老年病人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存在如药物外溢、剂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亩心)桂;吉芳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通过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围产期保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合理护理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霍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影响少数民族不孕症患者接受ART技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少数民族不孕症患者的调查,了解我省少数民族患者对ART技术的认知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使其接受ART技术.方法:运用调查表形式对185例少数民族不孕症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结果:少数民族患者对接受ART技术普遍存在疑虑、心理负荷过重、内心的恐惧、不愿向外界透露而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信心不足,对于接受ART技术更加徘徊不前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大支持者,充分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尊重他们的意愿,在治疗中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是提高少数民族患者ART技术成功率重要措施.

    作者:沈源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在用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结果:倍他乐克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提高,总有效率达76.2﹪.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大耐受剂量是非常安全的.

    作者:张梅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青海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干预措施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和死因变化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指出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的重要任务.

    作者:杨慧瑛;怡学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一例男性患者因胸痛收住入院,增强CT检查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dford B型),经常规降压、降心率等治疗后仍有胸痛.后行造影确诊为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封闭近端撕裂口.术后假腔消失,胸痛缓解.随访6月,患者无胸痛复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复查增强CT示假腔封闭.

    作者:严鹏仲;柳茵;刘维军;李琳;于伊;梅峰;樊世明;刘连军;王红;任明;马艳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乳癌化疗患者中的作用

    乳癌化疗患者除了治疗和护理外,患者对化疗的配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化疗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彩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总结312例死髓牙根管治疗术中发生的72例约诊间痛病例,分析与探讨约诊间痛的发生与牙位、年龄、根尖周破坏程度及术者的操作等的相互关系.结果:约诊间痛的发生率为23.08%,后牙居多,下颌牙多于上颌牙;60岁以上组疼痛程度较严重;无瘘管的患牙以及根尖周破坏范围小于0.5mm的患牙发生率较高.结论:约诊间痛的发生有其个体因素,与术者的操作有密切关系,根管治疗中应严格遵守操作常规,避免疼痛的发生.

    作者:马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针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田种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诊治水平.方法:我院小儿外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46例,均采用经肛门一期巨结肠脱出根治术.结果: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疗效确切.医护双方密切配合,周到护理,可有助于患儿康复.

    作者:魏淑靖;张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药物引产子宫破裂胎儿破入阔韧带内一例报告

    孕妇,25岁,孕17周,行药物引产术,腹痛3天,阵发加剧2天胎儿未引出,转入我院.查体:腹部膨隆,肌紧张,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子宫轮廓,急诊B超示:腹部探及双子宫声像,右侧子宫14.6cm×10.2cm×7.0cm大小,宫壁回声增强增粗,宫腔内探及6.1cm×2.0cm的低弱回声区,并向宫口延伸.左侧宫腔探及胎儿声像,双顶径5.2cm,未见胎心搏动.

    作者:刘菊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海洛因成瘾者开设家庭病床的治疗体会

    在戒毒工作中,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易造成同病室的戒毒人员互相联系,使一些本来戒毒决心不坚决的人员增加了新的毒友,从而为其今后复吸找到了新的毒品来源渠道.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管理模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根据吸毒人员的素质及毒瘾的程度,对海洛因成瘾者开设家庭病床,使他们成功地戒除了毒瘾.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12周后静点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苦参碱注射液150mg,每日一次,静点4周,与拉米夫定联用,周而复始.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为90%,HBeAg阴转率70%,HBV阴转率9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0%、45%、60%.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序贯用药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抑制HBV-DNA的复发,促进HBeAg/抗HBe的转换.

    作者:李万禹;郭德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心肌炎一例报告

    患儿,男,11岁,以发热5天、呕吐3天为代主诉,于2005年9月6日住院.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7℃,在当地医院按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3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进水均吐,同时出现头晕、乏力、心前区不适,经肌注胃复安后无好转收住院,住院当天呕吐频繁,精神食纳差,既往无惊厥史,无腹泻及游走性关节痛.

    作者:卓玛措;沙吉;李占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ARDS机械通气肺保护性策略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治疗困难,机械通气仍是ARDS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近年对ARDS病理生理学的新认识及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的进展,肺通气保护性策路也发生改变,现概述如下.

    作者:张秀梅;王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度疼痛起始剂量大多为10mg/d,分2次服用,服用24小时如疼痛分数下降不到4分以下,则第二天加量至20mg/d,分2次服用.重度疼痛患者起始剂量大多为20mg/d,分2次服用,服用24小时如疼痛分数下降不至4分以下第二天加量至30mg/d,分2次服用, 服用24小时如疼痛分数下降不至4分以下第三天加量至40mg/d,分2次服用,以此类推.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4.4%(34/36),副反应:便秘者12例(33%),恶心呕吐者3例(8.3%),嗜睡2例(5.5%),头昏2例(5.5%),排尿困难1例(2.7%),没有出现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安全有效.

    作者:阚荣;刘丽萍;本巴吉;韩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2例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产后抑郁发作为一短时的发生于特定的对象和时期的特定疾病.本文通过对我院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分析,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其目的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及婴幼儿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生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ICP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强化健康教育,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可行的护理措施,ICP孕妇有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杨元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分析对比LMWH治疗组(LT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RT)21例的疗效.结果:LMWH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中转手术率:LT组(31.6%)明显低于RT组(66.7%),P<0.05,并发症率:LT组(31.6%)明显低于RT组(66.7%),P<0.05;死亡率:LT组(15.8%)明显低于RT组(33.3%),P<0.05;治愈率:LT组(84.2%)明显高于RT组(66.7%),P<0.05.结论: LMWH对SAP的治疗有确切疗效.LMWH治疗SAP不会引起出血倾向.

    作者:李国栋;陈光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包虫囊液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患者,男,37岁,以肝包虫病入院,既往无过敏史,术前监测血压120mmHg/80mmHg,脉搏76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为94%~96%,在T9~10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包虫内囊摘除术,测麻醉平面T4~10,手术开始后给地塞米松20mg加入葡萄糖中静点,切开腹膜,显露包虫,用纱布垫保护切口周围以免囊液及内容物污染腹腔,用粗针穿刺包虫囊液并吸引出约1 000mL囊液,用15%的氯化钠注射液洗净囊腔并关闭囊腔,逐层关闭腹腔,手术历时40分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送至病房.约5分钟后,病人烦躁不安,诉胸闷,听诊双肺布满喘鸣音,呼吸急促,口唇四肢发绀,心率为130次/分钟,血压持续下降,低为40mmHg/20mmHg,立即面罩给氧,多巴胺20mg静点,考虑为包虫液过敏所致,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1mg静点氨茶硷注射液0.25g,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点,此时患者血压70mmHg/50mmHg,口唇四肢缺氧较前有所好转,继续面罩加压给氧,10%的葡萄糖酸钙20mL静点,约10分钟后,病人血压升至90mmHg/60mmHg,血氧饱和度90%,呼吸平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为105次/分,病人于手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青海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