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曾丽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丝状角膜炎, 自体血清滴眼液,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患者46例(9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45眼)。对照组患者给予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2.7±1.1)d,较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3.5±1.2)d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丝状角膜炎复发率为4.4%,对照组为15.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发生角膜上皮水肿1例(1眼)和2例(2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总有效率高、治愈时间快、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PCOS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自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1次/d,50 mg/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餐前半小时口服,3次/d,500 mg/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疾病控制时间、实际用药时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睾酮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时间和实际用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OMA-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用于PCOS,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缩短疾病控制时间及实际用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亚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药物代谢的影响

    目的:了解细胞色素P450(CYP)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药物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CYP基因多态性对抗凝血、抗血小板、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的心血管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YP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药物的代谢及疗效有明显影响,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药物反应各异,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用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可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和给药剂量的调整,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泉金;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北京等六地区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

    目的: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六地区三级医院中选择69家作为样本医院,抽取其2009-2013年抗菌药物的采购与门诊使用数据,从抗菌药物占全部化学药采购金额比例、化学药销售金额前80%药品中抗菌药物的个数和品种数、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百分率以及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抗菌药物占化学药采购金额比例从2009年的20.97%下降至2013年的14.17%,化学药销售金额前80%药品中抗菌药物的个数从2009年的43个下降至2013年的34个,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从2009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16.11%,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从2009年的78种下降至2012年的54种(P<0.05),但是2013年又回升至66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百分率从2009年的9.02%下降至2012年的7.35%(P<0.05),2013又回升至12.89%;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各年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分别对六地区三级医院各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一直排在第1位,几乎是总抗菌药物使用的一半,但比例有下降趋势,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则逐年上升。结论:经过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北京等六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体上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指标改善不大,某些指标2013年有反弹,因此此项工作需要建立持续督导长效机制。

    作者:陈世才;孙文芳;李海燕;金岩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马来酸氟吡汀治疗急性腰扭伤疼痛的临床观察Δ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治疗急性腰扭伤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马来酸氟吡汀胶囊,1粒/次,3次/d;对照组患者服用洛芬待因缓释片,2片/次,2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P=0.013);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431,P=0.024);试验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7)。结论:马来酸氟吡汀治疗急性腰扭伤疼痛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陆海鹏;黄格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辅助化疗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辅助化疗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辅助化疗+Her-2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加用曲妥珠单抗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4 mg/kg,而后以2 mg/kg静脉滴注,每周1次,持续3周。比较两组方案对Her-2阳性乳腺癌病灶组织HER-2、CD34、人乳腺球蛋白(MGA)、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CDFP-15)表达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结果: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ER-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而HER-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MGA阳性率显著下降,E-cadherin阳性率显著上升, GCDFP-15阳性率显著下降;CD34表达微血管密度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病灶组织的相关指标,对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应雪珍;黄春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4年我院上报的262例ADR报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2例ADR中,ADR发生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6.56%;静脉滴注239例,占91.2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 97例,占37.02%,其中头孢菌素有48例,占49.48%;皮肤及附件损害病例多,有96例,占36.64%。262例ADR患者及时停药好转的有132例(占50.38%),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掌握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有助于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作者:李勇;朱丽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责任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责任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VAS 2012年1-6月501115份医嘱及建立责任药师制度并进行干预后的2013年7-12月499189份医嘱,对不合理医嘱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医嘱共918份(0.1832%),干预后不合理医嘱下降为448份(0.0897%)。其中,溶剂选择不合理医嘱由134份(0.0267%)下降为69份(0.0138%),溶剂体积不合理医嘱由435份(0.0868%)下降为206份(0.0413%),给药剂量不合理医嘱由241份(0.0481%)下降为117份(0.0234%),配伍不合理医嘱由51份(0.0102%)下降为28份(0.0056%),给药频次不合理医嘱由17份(0.0034%)下降为2份(0.0004%)。结论:责任药师干预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效果明显,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马静;张璐;王牛民;吕军;罗秦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Δ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斑秃患者作为试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的含量。另将36例体检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以其血清中VEGF的含量与试验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3,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1,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8,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VEGF的水平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

    作者:李玲;王炜;程毅;胡彩霞;任明媛;张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1例支原体肺炎并发人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患儿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支原体肺炎并发川崎病(KD)患儿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方法:以1例支原体肺炎并发KD患儿的治疗为例,根据抗菌药物、人丙种球蛋白(IVIG)、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具体用药情况,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病情变化,以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出院宣教等作为切入点开展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采取联合用药措施早预防、采取监护措施早发现早干预,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依从性。结果: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深入开展药学监护并找准切入点,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邓念英;金铖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尼达尼布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尼达尼布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尼达尼布应用于IPF的药理机制、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尼达尼布在IPF治疗中能够减缓肺纤维化的进展,延缓肺功能下降,降低轻/中度肺纤维化的急性加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使用相对安全。

    作者:邢洁;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西丁治疗成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西丁治疗成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71例成人非重症CAP住院患者,按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同分成左氧氟沙星组(A组)33例和头孢西丁组(B组)38例。A组患者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l,每日1次;B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 g,每日3次。疗程均为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时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和65.79%,显效时间分别为(5.53±2.56)d和(3.87±3.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05)。A组和B组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6748.93元和8110.34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6.80和123.28,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1.63%。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非重症CAP更为经济。

    作者:刘思婧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护脉散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Δ

    目的:观察护脉散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护脉散外敷,1 h/次,2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2次/d。比较两组患者患处静脉疼痛消失时间和红肿消退时间,以及治疗48 h后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患处静脉及周围组织红肿及疼痛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脉散能迅速缓解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临床症状并有较高治愈率。

    作者:邱敏;邹文娟;陶劲;孙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我院微生物检查常见检出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上常见检出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4年9月我院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将分离出的细菌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共分离或培养出各种病原体146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790株居首,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13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70株,鲍曼不动杆菌670株;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15株居首,其次为粪肠球菌223株,溶血葡萄球菌98株;其他微生物检出多的是解脲支原体1446株,白假丝酵母菌769株,人型支原体187株。结论:定期的检出菌分布调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了解医疗机构内部的细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指导,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陈奕伸;杨盈盈;梁嘉碧;洪仲思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高龄患者重症MRSA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高龄患者院内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高龄男性重症MRSA感染患者临床资料97例,根据使用药物分为利奈唑胺组(42例)和替考拉宁组(55例)。利奈唑胺组给予利奈唑胺600 mg,ivgtt,bid;替考拉宁组给予替考拉宁400 mg,ivgtt,qd,治疗首日剂量加倍。两组疗程均为7~21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等。结果:细菌清除率替考拉宁组为52.6%,利奈唑胺组为73.5%,利奈唑胺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替考拉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34);临床有效率,利奈唑胺组为78.6%,替考拉宁组为58.2%,利奈唑胺组显著高于替考拉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18)。替考拉宁组和利奈唑胺组患者治疗14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56±3.04)、(10.29±4.84)分,利奈唑胺组低于替考拉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P=0.014);利奈唑胺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替考拉宁组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287)。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高龄患者院内重症MRSA感染疗效显著优于替考拉宁,安全性较好。

    作者:施珍;康建强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1例多靶点方案治疗难治性Ⅳ+Ⅴ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1例难治性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体会。方法:临床药师同医师共同拟定个体化多靶点方案:强的松30 mg/d+霉酚酯0.5 g,q12 h+他克莫司5061 mg,q12 h。多靶点方案治疗第15天,患者继发高热和血压升高,临床药师建议予利奈唑胺0.6 g,ivgtt,q12 h+美罗培南1.0 g,ivgtt,q8 h控制肺部感染;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po, qd+缬沙坦氢氧噻嗪胶囊1粒,po,qd+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po,bid控制血压。结果:多靶点方案治疗14 d,患者血浆白蛋白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多靶点方案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多靶点治疗过程中继发肺部感染和血压升高,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肺部感染和血压得到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多靶点治疗过程时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关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从监测血压、控制感染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确保多靶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赵娟;曾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5-氟尿嘧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及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ADR)处理方面如何具体提供恰当的药学监护。方法:针对1例5-氟尿嘧啶(5-FU)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及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患者,临床药师在治疗中建议医师依次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 q6 h,ivgtt→去甲万古霉素0.4 g,q6 h,po→左氧氟沙星0.4 g,qd,ivgtt等抗菌药物治疗,及使用洛哌丁胺首剂4 mg,随后2 mg,q4 h止泻。结果:经过恰当的抗菌药物及止泻药物治疗22 d后,患者的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泻停止,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61.58 U/L,予以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有利于优化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及ADR的处理,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于芝颖;黄琳;顾群;冯婉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石辛含片用于智齿冠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石辛含片用于智齿冠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智齿冠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冠周冲洗联合甲硝唑上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石辛含片,每次1片,每天4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疼痛计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石辛含片对智齿冠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

    作者:陈银丰;陈丹琼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上海市嘉定区4家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Δ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4家医院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每家医院抽取10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活血祛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和使用金额均多;22%的住院患者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54.55%的中药注射剂存在超剂量使用;未辨证用药、超适应证用药和溶剂不正确是主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同种功效联用占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的比例为20.45%。结论:重视并改进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钱芳;顾艳;沈慧;周志强;王樱华;郭玉姝;唐扣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唑来膦酸用于急性椎体骨折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用于不同病程急性椎体骨折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7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1200 mg/d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5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5~30 min。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个月患者与1个月<病程≤2个月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病程≤1个月和1个月<病程≤2个月的患者与病程>2个月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病程≤1个月和1个月<病程≤2个月的患者与病程>2个月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部分缓解急性椎体骨折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效果更明确。

    作者:王静;夏令杰;陶熔;马松鹤;姜迎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我院辅助生殖中心门诊用药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辅助生殖中心(IVF)门诊2012年6月-2014年5月用药情况按给药途径、药理作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IVF门诊使用的药品品种以口服药为主,其次是注射剂;总体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注射剂用药金额占比很大。促排卵药及其他性激素类药、维生素及营养类药物为该中心的主要用药。药品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结论:我院IVF门诊总体用药比较合理,但一些促排卵药因价格较贵,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孙镭芹;吴志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