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梅;武建利;李玥华;李芳
目的: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和处方合格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前三季度首月的处方各500张,共计1 500张,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我院的处方评价制度等,对抽样处方进行逐一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总体的处方合格率为88.2%,处于中等水平;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还比较低,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40%以上的规定;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较高,高于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这与我院医师用药水平普遍偏低、对国家基本药物的认识不足等有关,应持续引起重视,不断改进.
作者:车章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s)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RBs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与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ARBs可以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玻璃酸(HA) [WMD=-66.31,95% CI(-102.80,-29.82),P=0.000]、层黏蛋白(LN)[WMD=-44.49,95%CI(-70.28,-18.69),P=0.000]、血清Ⅳ型胶原(CⅣ)[WMD=-36.40,95%CI(-61.84,-10.95),P=0.005]、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WMD=-41.29,95%CI(-74.57,-8.02),P=0.02]水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ARBs治疗肝纤维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A、LN、CⅣ及pⅢp等相关指标.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此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加以验证.
作者:童宁;朱凌云;俞斐;马力;许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768例TMZ口服制剂致ADR/ADE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ADE多发生在用药3d以内,共573例(占74.61%);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740例次,占70.21%)、皮肤及其附件(149例次,占14.1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77例次,占7.31%)等,其中包括震颤7例次、运动障碍1例次和舌麻痹1例次;5例严重ADR/ADE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局部僵硬、呼吸困难、潮红、口干、外周水肿等;联合用药111例(占14.45%),联用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用药;经停药或治疗后760例(占98.96%)好转或治愈.结论:该省数据库中TMZ口服制剂致ADR/ADE大多为已知的ADRJADE.建议加强对TMZ口服制剂致ADR/ADE的监测,完善国内企业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ADE的发生.
作者:李文武;夏旭东;王丽;杨雪;张惠霞;陈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qd,起始剂量为20 mg/次,视降压情况,剂量可增加至40 mg/次,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BP)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尚可.
作者:夏幼林;夏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就近年来DPN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归纳和综述.结果:用于对因治疗的西药包括控制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等)、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低血黏度及抗凝和溶栓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及其类似物、阿司匹林等)、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如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抗氧化的药物(如α-硫辛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用于对症治疗的西药主要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如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针灸刺络、熏洗足浴.结论:DP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针对导致DPN的各种病因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治疗的新靶点将是今后研发DPN治疗药物的方向.
作者:率红莉;汪津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其他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4统计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1 0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4,95%CI(1.17,1.31),P<0.000]、痊愈率[RR=1.96,95% CI(1.63,2.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疗效显著.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结论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财济;吴逢波;毛棉;徐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我院孕早期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联合用药组.丙泊酚组患者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联合用药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及丙泊酚总药量,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用药组的镇痛总有效率(77.50%)显著高于丙泊酚组(56.67%),且其除头晕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和丙泊酚总药量均低于丙泊酚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7、3.93元;联合用药组相对于丙泊酚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45.经敏感度分析结果不变.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较好,治疗费用高于单用丙泊酚,但每提高一个单位的效果仅需多支付8.45元,因此条件允许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更佳.
作者:唐进荣;易陈毅;杨洁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0.2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两周,治疗期间每日均测血淀粉酶值,待血淀粉酶值恢复正常后停止治疗,治疗结束时未恢复正常者继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UP)、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淀粉酶指标水平,记录治愈患者血淀粉酶、血糖、血钙、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胰周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不齐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RP、ET-1、TNF-α、血淀粉酶水平及血淀粉酶、血糖、血钙、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心律不齐外,研究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胰周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改善胰腺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马红梅;戴丐国;连建安;姜斌骅;伍登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国31个省级ADR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普发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75.2%.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量表KMO值为0.864,经Bartlett检验具有显著性,样本适合采用因子分析;7个公共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信度良好.7个公共因子中,“奖励认同”项的现状感知得分低,“政策程序”、“目标认同”和“管理支持”项的得分较高,而“团队沟通”项的感知-期望差距大.受访者对ADR监测工作各维度的认知没有因性别、年龄、学历以及工作年限的差异而产生显著的区别,而专业背景和职务的不同则影响了其对部分维度的认知.结论:我国ADR监测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建议从制度建设、监测机构间的沟通交流、ADR监测工作指导、培训以及管理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ADR监测工作水平.
作者:刘花;冯变玲;杨世民;张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合理用药情况,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9年6月、2010年6月及2011年6月的处方各100张,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的分析,包括平均处方用药数、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例、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种类、抗菌药物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注射剂处方使用比例等指标.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述5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使用药品商品名、激素使用比例没有变化、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上升等问题.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理用药,但对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作者:武宁;杨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耿全胜;樊超强;李卫平;朱艳;张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居民非处方药(OTC)购买行为的特点,为政府管理和企业市场营销提供有益建议.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市各城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17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64%.调查结果显示,有51.0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OTC标志代表的意义,有30.0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处方药与OTC的区别;分别有89.00%和73.00%的被调查者选择购买感冒药和清热解毒药;87.00%的被调查者主要从药店购买OTC; 73.00%的被调查者在购买OTC时主要考虑疗效,63.00%的被调查者主要考虑品牌知名度;76.00%的被调查者认为OTC的品牌重要;68.0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继续购买此前已购买过的品牌OTC产品.结论:居民在购买OTC时,比较关注产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生产企业的信誉度,认为品牌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但对OTC产品广告并不完全信任;同时,对品牌OTC产品的态度更加宽容.
作者:龚会;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负担提供参考.方法: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社区(镇、村)居民为对象,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降压药品费用、高血压管理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访的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83.75%的社区居民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受访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人均降压药品费用下降了36.76%;社区居民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率提高了24.50%,且受访的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更加了解;受访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受访者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有所增加;受访者也反映存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降压药物品种少等问题.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的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高血压知识的公众教育,以利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顺利实施并为社区居民高血压治疗带来更大的受益.
作者:刘华强;李志平;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 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 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作者:刘俊;徐航;葛卫红;王东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晚期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单用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首次剂量为25 μg/h,72 h/次,首次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12h内,应继续使用相同剂量的普通吗啡;联合组患者在单用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频热疗,温度42~43℃,时间为40 min,每次2d,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疗效、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变化、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生存质量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艳丽;孙砚诚;马少林;高英杰;李贲;李冬杰;王卫军;陈婧;潘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FD的住院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次,tid,并口服香砂六君丸6g/次,tid;对照组患者仅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次,ti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总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腹胀、餐后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除上腹不适外,其他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和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FD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多潘立酮,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赖舒;陈静;潘翱;余红;张竹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危妊娠孕产妇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8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并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先后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若宫缩乏力致出血量增加且按摩子宫无效时再行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两组孕产妇均可视情况继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7%,显著低于对照组(28.7%),且研究组产妇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好转.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志梅;武建利;李玥华;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国内临床用药差错现状,为相关部门开展用药差错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截至2012年公开发表的我国用药差错相关文献,按设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我国临床用药的每个环节都有用药差错的发生,其状况不容乐观.用药差错案例报告中,处方环节以书写差错多,占54.56%;调配环节以数量差错多,占35.19%;给药环节中前三位是药品差错、剂量差错和遗漏差错,分别占27.54%、21.08%和20.13%;依从性差错是患者环节中为常见的类型,占28.75%.结论:应从多个层面进行关注,建立多方参与的用药差错干预模式,促进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共同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系统,以减少用药差错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蔡慎;杨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氨氯地平抗AS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有关氨氯地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据均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氨氯地平抗AS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氧化应激和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结论:长期服用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持久、平稳降压,还可通过多途径及机制抗AS进展以及稳定、逆转AS斑块.
作者:何卡乐;张国瑞;刘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2010-2012年收集到的142例利培酮致ADR报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报告中,以21~4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ADR为普遍(70例,占49.30%);多发生于用药2周内;有128例(占90.14%)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ADR以神经系统损害为常见,达94例次(占48.45%),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40例次,占20.62%);经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后ADR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利培酮的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并加强其ADR的监测,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其ADR的发生.
作者:姚鹏;张德伦;沈宁平;蒋庆仪;李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