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碳合成酶抑制剂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一氧化碳, 合成酶抑制剂, 缺氧性, 血管收缩反应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对进驻高原官兵睡眠剥夺及力竭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吸入NO对高原人体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原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60例(420只眼)各类白内障采用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法或砍劈乳化吸除法;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第1天、第1周和3个月≥0.5的眼数分别为352(83.81%)、364(86.67%)、334(79.52%).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3个月后随访时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分别占16.15%、13.85%;结论:高原地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白内障特点以Ⅲ级以上核多见.术前检查玻璃体混浊、眼底病变者居多.伴有全身性疾病者较多.手术并发症依白内障种类不同则有不同的改变.

    作者:高晓明;韩霞;刘杰;王作龙;高新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久居高原地区缺氧环境对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高原地区老年人红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影响;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扫描等方法对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46例老人进行了红细胞膜磷脂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等测定;结果:高原组红细胞膜神经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等指标较平原组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液粘度也有一定升高,以低切为明显;结论:红细胞膜蛋白结构改变与高原缺氧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司本辉;张庆成;李积荣;汪晓筠;陶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PWC170时功率和心率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海拔高度青年PWC170时功率和心率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量机上,OW心率为未做功时对照值,以25W开始,以60rPm连续蹬车,每3分钟递增25W,蹬车至衰竭时停止,用心电图机记录每个负荷末期后5秒的心率;结果:PWC170在海拔3 680m大功率为198.75W±23.33W,在海拔4 100m大功率为215.31W±17.51W,在海拔5 380m大功率为216.17W±30.18W,大心率和大功率与不同海拔高度呈直线正相关;结论:海拔愈高对做功能力的影响愈大,心功能降低为大做功时心率增幅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伟;王福领;李晓炜;张西洲;朱永安;哈振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4100m低氧条件下药物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体劳动能力的改善作用,为提高抗低氧药物筛选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服用三普红景天组(A)、乙酰唑胺组(B)、NO吸入组(C)和对照组(D),每组10人,于服药前运动前、服药后运动后重复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A组与B组SaO2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后运动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心率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显著(P<0.05),B组、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前运动后HR,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组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劳动能力的客观指标,其作用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朱永安;哈振德;王伟;张西洲;崔建华;马勇;张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心衰患者地高辛浓度的测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地高辛浓度的变化;方法: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Ⅲ°)患者23例,口服地高辛片0.25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4周,测定其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并观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结果:23例中地高辛血液浓度超过2ng/ml(含2ng/ml)者7例,(1.5~1.9)ng/m1者10例,(1.0~1.4)ng/ml者5例,<1.0ng/ml者1例,其中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者3例;结论: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易受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更应注意地高辛剂量的个体化.

    作者:刘永年;李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雪莲虫草口服液提高青年男性高原运动能力的初步观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和不同孕周与胎儿娩出时体重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8年7月-1998年10月间在卫生厅基妇处的领导下进行了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情况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低氧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13年来发表论文情况

    在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相当部分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其产出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论文.论文发表的质和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我所13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进行分析,客观地反映我所科研管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差距,探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新起点.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拉萨地处海拔3 650m高原,紫外线强,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50%~60%,致使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而缺氧又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愈合较慢,视力恢复慢,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我科自2000年3月-2001年3月治疗护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血栓性静脉炎124例临床分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青年人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测定

    1999年7月份某部队开进昆仑山口地区(海拔2 900m~5 200m)进行适应性训练,为了解高原地区适应性运动后肺功能的变化,我们高原医疗队在海拔1 300m、2 900m、4 400m3个海拔梯度,分别对30例青年人的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和血氧饱和度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解好群;夏刚;金远林;张世范;高炜;于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低氧地区肺动脉CT测量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5380m居住一年青年睡眠呼吸障碍的特征及药物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长期居住海拔5 000m以上地区人群睡眠呼吸障碍的特征以及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居住海拔5 380m高原一年的2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红景天组)、B组(乙酰唑胺组)和C组(红景天+乙酰唑胺组),每组8人,在服药前和服药24天后分别进行睡眠结构和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服药24天后非快动眼睡眠(NREM)Ⅰ、Ⅱ期缩短,Ⅲ、Ⅳ期及快动眼睡眠(REM)期延长,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后每小时周期性呼吸(PB)和呼吸暂停(SA)的次数及平均时间减少,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均能明显改善高原睡眠结构和睡眠呼吸紊乱,抑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但两种药物合用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马勇;崔建华;简新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105例中小面积烧烫伤治疗体会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维生素A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是引起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截止2000年底尚无高原地区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为填补这一空白,初步掌握我省5岁以下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于2000年11月下旬在西宁、民和、同仁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祁正庆;马有雄;星迎春;张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鼻衄68例体会

    我院地处高原地区,海拔平均3000m,因海拔高、缺氧、气候干燥、多风、寒冷的特点,由此引起的鼻衄在治疗上应有特殊的方法.笔者曾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甚理想,多有复发,后结合中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熠;李志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