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13年来发表论文情况

张素萍

关键词:新疆, 军区, 高山, 病研究所, 科研管理, 研究与发展活动, 论文发表, 投入与产出, 影响因素, 科研能力, 科学技术, 科技论文, 活动过程, 管理工作, 质和量, 质量, 指标, 效益, 单位, 差距
摘要:在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相当部分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其产出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论文.论文发表的质和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我所13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进行分析,客观地反映我所科研管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差距,探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新起点.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海拔地区创伤对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创伤对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设立创伤患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内皮素含量,分析对比;结果:急性创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创伤刺激机体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内皮素增加,使机体血管收缩、痉挛,加重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

    作者:马青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氧化碳合成酶抑制剂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拉萨地处海拔3 650m高原,紫外线强,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50%~60%,致使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而缺氧又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愈合较慢,视力恢复慢,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我科自2000年3月-2001年3月治疗护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原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60例(420只眼)各类白内障采用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法或砍劈乳化吸除法;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第1天、第1周和3个月≥0.5的眼数分别为352(83.81%)、364(86.67%)、334(79.52%).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3个月后随访时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分别占16.15%、13.85%;结论:高原地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白内障特点以Ⅲ级以上核多见.术前检查玻璃体混浊、眼底病变者居多.伴有全身性疾病者较多.手术并发症依白内障种类不同则有不同的改变.

    作者:高晓明;韩霞;刘杰;王作龙;高新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19例毁坏性眼球创伤的护理

    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佳,眼外伤时有发生.毁坏性眼球创伤是眼外伤中为严重的损伤,常导致眼球摘除,影响患者颜容,并造成患者终生致残致盲,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负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若不作好心理护理,将会造成终生精神痛苦及心理不平衡.我科1994年3月-1999年10月共收治19例毁坏性眼球创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史军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G蛋白及cAMP-PKA信号系统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乳腺小叶增生病的中医疗法

    笔者在高原根据中医理论从气虚痰瘀着手,内服外敷同行,自拟消增汤与消增散应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永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4100m低氧条件下药物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体劳动能力的改善作用,为提高抗低氧药物筛选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服用三普红景天组(A)、乙酰唑胺组(B)、NO吸入组(C)和对照组(D),每组10人,于服药前运动前、服药后运动后重复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A组与B组SaO2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后运动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心率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显著(P<0.05),B组、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前运动后HR,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组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劳动能力的客观指标,其作用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朱永安;哈振德;王伟;张西洲;崔建华;马勇;张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13年来发表论文情况

    在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相当部分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其产出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论文.论文发表的质和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我所13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进行分析,客观地反映我所科研管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差距,探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新起点.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吸入NO对高原人体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间歇性缺氧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乳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医学保健是青藏铁路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大事

    人们企盼已久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就要开工了,隆隆的时代列车将驶向世界屋脊,举世关注.同时,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高原医学保健.

    作者:张生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医学文献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高原人体保健及高原医学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当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无疑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高原医学文献的发展历程,也将是必然而适时的.本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并组织实施,以期对高原医学文献源的开发利用,对科研、临床和教学战线上的高原医学研究者有所裨益.

    作者:张兰英;马建德;王旭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增多和血液粘度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和不同孕周与胎儿娩出时体重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8年7月-1998年10月间在卫生厅基妇处的领导下进行了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情况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对进驻高原官兵睡眠剥夺及力竭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低氧地区肺动脉CT测量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维生素A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是引起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截止2000年底尚无高原地区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为填补这一空白,初步掌握我省5岁以下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于2000年11月下旬在西宁、民和、同仁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祁正庆;马有雄;星迎春;张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3700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1年7月在海拔3 700m高原地区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岁~12岁,平均4.4岁±2.1岁;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6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严重肺动脉高压3例;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9%~88%,平均84.5%,均采用腋下小切口,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4天~7天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月~2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均已恢复正常活动;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有效.

    作者:李素芝;王志农;王军;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李少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模拟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时脑腺苷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