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对进驻高原官兵睡眠剥夺及力竭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关键词:红景天复方, 乙酰唑胺, 高原官兵, 睡眠剥夺, 运动后, 自由基代谢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血栓性静脉炎124例临床分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5380m居住一年青年睡眠呼吸障碍的特征及药物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长期居住海拔5 000m以上地区人群睡眠呼吸障碍的特征以及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居住海拔5 380m高原一年的2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红景天组)、B组(乙酰唑胺组)和C组(红景天+乙酰唑胺组),每组8人,在服药前和服药24天后分别进行睡眠结构和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服药24天后非快动眼睡眠(NREM)Ⅰ、Ⅱ期缩短,Ⅲ、Ⅳ期及快动眼睡眠(REM)期延长,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后每小时周期性呼吸(PB)和呼吸暂停(SA)的次数及平均时间减少,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均能明显改善高原睡眠结构和睡眠呼吸紊乱,抑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但两种药物合用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马勇;崔建华;简新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青年人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测定

    1999年7月份某部队开进昆仑山口地区(海拔2 900m~5 200m)进行适应性训练,为了解高原地区适应性运动后肺功能的变化,我们高原医疗队在海拔1 300m、2 900m、4 400m3个海拔梯度,分别对30例青年人的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和血氧饱和度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解好群;夏刚;金远林;张世范;高炜;于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低氧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和不同孕周与胎儿娩出时体重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8年7月-1998年10月间在卫生厅基妇处的领导下进行了青海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情况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心衰患者地高辛浓度的测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地高辛浓度的变化;方法: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Ⅲ°)患者23例,口服地高辛片0.25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4周,测定其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并观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结果:23例中地高辛血液浓度超过2ng/ml(含2ng/ml)者7例,(1.5~1.9)ng/m1者10例,(1.0~1.4)ng/ml者5例,<1.0ng/ml者1例,其中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者3例;结论: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易受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更应注意地高辛剂量的个体化.

    作者:刘永年;李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氧化碳合成酶抑制剂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拉萨地处海拔3 650m高原,紫外线强,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50%~60%,致使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而缺氧又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愈合较慢,视力恢复慢,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我科自2000年3月-2001年3月治疗护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PWC170时功率和心率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海拔高度青年PWC170时功率和心率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量机上,OW心率为未做功时对照值,以25W开始,以60rPm连续蹬车,每3分钟递增25W,蹬车至衰竭时停止,用心电图机记录每个负荷末期后5秒的心率;结果:PWC170在海拔3 680m大功率为198.75W±23.33W,在海拔4 100m大功率为215.31W±17.51W,在海拔5 380m大功率为216.17W±30.18W,大心率和大功率与不同海拔高度呈直线正相关;结论:海拔愈高对做功能力的影响愈大,心功能降低为大做功时心率增幅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伟;王福领;李晓炜;张西洲;朱永安;哈振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G蛋白及cAMP-PKA信号系统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缺氧性心肌损害Q-T离散度(Q-Td)的改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拔3700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1年7月在海拔3 700m高原地区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岁~12岁,平均4.4岁±2.1岁;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6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严重肺动脉高压3例;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9%~88%,平均84.5%,均采用腋下小切口,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4天~7天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月~2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均已恢复正常活动;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有效.

    作者:李素芝;王志农;王军;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李少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雪莲虫草口服液提高青年男性高原运动能力的初步观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医学文献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高原人体保健及高原医学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当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无疑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高原医学文献的发展历程,也将是必然而适时的.本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并组织实施,以期对高原医学文献源的开发利用,对科研、临床和教学战线上的高原医学研究者有所裨益.

    作者:张兰英;马建德;王旭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川芎素片对高原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L-精氨酸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气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HAPE)治疗前后血气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L-Arg治疗HAPE患者9例,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临床治愈后分别检测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血氧饱和度(SaO2),并与常规治疗作比较;结果:L-Arg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即刻和临床治愈后pH值、AaDO2增高,PCO3、PO2、SaO2降低(P<0.01).治疗后即刻较临床治愈后PO2、SaO2增高,PCO2、AaDO2降低(P<0.01),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L-Arg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愈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即刻pH值、AADO2增高,PCO2、PO2、SaO2降低(P<0.01或P<0.05);结论:L-Arg可明显改善HAPE患者血气指标,对HAPE治疗效果显著,且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朱永安;马勇;王伟;张芳;哈振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缺氧预处理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超微结构与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