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海拔高度骨钙素含量的对比观察

于梅花;李纯杰;谢蓉星;王建青

关键词:海拔高度, 骨钙素, 放射免疫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骨钙素(BGP)的测定,了解高海拔地区引起的血清BGP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215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结果:玛多地区(海拔4 272m)及雁石坪地区(海拔4 680m)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明显高于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成年男性血清的BGP含量;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BGP增高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强,膳食结构以动物蛋白质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比例大有关.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藏高原进驻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常温下肝门阻断肝脏手术2例麻醉报告

    我院于2002年开展2例常温下肝门阻断行肝脏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尚安云;王育红;卫强;李宏文;宋德银;许平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部队战士晕厥80例临床分析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社会人群30%~50%曾发生过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晕厥[1],其病因诊断对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高原部队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年轻战士晕厥发生率较平原高,现将我科近10年共收治的80例晕厥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萍;常开齐;肖青林;马芙蓉;王晋;王秀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itric Oxide,ON)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8,IL-8)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7例急性高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物治疗组(23例),另一组为NO治疗组(24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NO治疗组给予吸入由海拔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10ppm的NO气体,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h,并利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急性高原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NO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NO治疗组治疗后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P<0.001、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O能抑制急性高原病患者IL-8的分泌,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郑必海;李素芝;王洪斌;高彦明;姚文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热凝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动脉性鼻出血分析

    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大气湿度低、大风多,因而鼻出血较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1].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大,更易发生鼻出血,以动脉性出血多见.1997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微波热凝治疗鼻出血400例以上,从中选择50例老年一侧鼻腔动脉性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藏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正常儿童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86例高原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猝死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与平原有何不同,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59年11月-2003年10月1 140例尸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出猝死286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73例(60.5%),明显高于平原资料(P<0.01),心血管疾病68例(23.8%),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5例(5.2%),均明显低于平原(P<0.01),消化系统疾病22例(7.7%),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各4例(分别占1.4%),肺炎合并肺水肿、肺出血者占46.20%;结论:青海高原猝死的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明显高于平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对明显低于平原,肺炎易并发肺水肿和肺出血.

    作者:卜凤珍;才仁卓玛;旦措毛;宋吉宁;逯金海;藏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富氧对纠正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持续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拔5 400m高原富氧对纠正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持续时间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低氧组(12只)和富氧组(10只),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12小时富氧(27%的氧混合气)12小时,于出富氧室即刻、2h、4h、6h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出富氧室4h,学习记忆功能仍明显高于急性缺氧组;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加机体的氧储备,在高原军事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张西洲;邢国祥;张芳;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吸氧对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血管L-精氨酸转运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红冲剂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当机体长期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时,红细胞代偿性的过度增生,导致血液呈高粘状态,血液阻力增加,形成血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王亚魁;杨永勤;刘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B超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胎儿窘迫是一种症状,系因胎儿宫内低氧及酸中毒所致.常见胎儿窘迫的原因可分为:母体血液中含氧量不足;胎盘脐带输氧功能障碍;胎儿异常以及难产等.本文旨在探讨高海拔地区用B超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作者:楚永红;胡一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进高海拔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将海拔1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2 261m,再带入海拔3 800m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随海拔递增①大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呈上升趋势,醛固酮浓度逐渐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急进高海拔地区,醛固酮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钝化,使醛固酮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急进高海拔,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急性高原适应.

    作者:张惠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及确切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结肠炎.随着炎症性肠病(IBD)逐渐被重视和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U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有提高.本文对我院(拉萨:海拔3 658m)近10年间UC患者120例进行分析,以探讨高原地区UC的特点.

    作者:王南青;刘智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战士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现状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地区,我国高原地区较多,海拔3 00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其中影响人体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海拔地区CO中毒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一例报告

    患者,男,28岁,于2000年5月28日在海拔2800m的贵南县,因CO中毒昏迷18小时收入我院急诊科ICU治疗.

    作者:刘艳;丁创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藏米林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清抗体调查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动物源性疾病.该病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当人进入自然疫源地时就可能被感染,发病.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许多国家极为重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作者:马仕金;卢登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45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1]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出1 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作者:王晨;梁艾堂;陈大庆;徐艳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缺氧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