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海拔地区B超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楚永红;胡一文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 诊断, 胎儿窘迫, 胎盘脐带, 胎儿异常, 临床意义, 宫内低氧, 功能障碍, 酸中毒, 含氧量, 症状, 血液, 难产, 母体
摘要:胎儿窘迫是一种症状,系因胎儿宫内低氧及酸中毒所致.常见胎儿窘迫的原因可分为:母体血液中含氧量不足;胎盘脐带输氧功能障碍;胎儿异常以及难产等.本文旨在探讨高海拔地区用B超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进高海拔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将海拔1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2 261m,再带入海拔3 800m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随海拔递增①大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呈上升趋势,醛固酮浓度逐渐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急进高海拔地区,醛固酮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钝化,使醛固酮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急进高海拔,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急性高原适应.

    作者:张惠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常温下肝门阻断肝脏手术2例麻醉报告

    我院于2002年开展2例常温下肝门阻断行肝脏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尚安云;王育红;卫强;李宏文;宋德银;许平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45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1]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出1 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作者:王晨;梁艾堂;陈大庆;徐艳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吸氧对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血管L-精氨酸转运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护肤霜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化程度加深;同时紫外线照射又被认为是促使黄褐斑加重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秀莲;祁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型藏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心电图改变的作用

    目的:研究藏药对部队进入高原增强习服的功效;方法:171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用药分别为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空白对照组为医用淀粉胶囊,观察实验药物对进藏前后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进藏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进藏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心率、Q-T及QT/TQ有显著差异;进藏后心率增快,Q-T、QT/TQ比值增大,对照组与实验组存有显著差别,P<0.05或P<0.01;结论:5种药物对心电图参数均有干预作用,以诺迪康、红景天及洛布桑作用较为显著,提示有增强高原习服作用.

    作者:张进军;王毅;牛文忠;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133例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海拔2 808m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机体为了御寒,代谢明显增强,引起某些内分泌失调,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和复发.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33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率95.4%,现结合高原特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杜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藏米林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清抗体调查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动物源性疾病.该病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当人进入自然疫源地时就可能被感染,发病.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许多国家极为重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作者:马仕金;卢登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海拔高度骨钙素含量的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对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骨钙素(BGP)的测定,了解高海拔地区引起的血清BGP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215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结果:玛多地区(海拔4 272m)及雁石坪地区(海拔4 680m)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明显高于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成年男性血清的BGP含量;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BGP增高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强,膳食结构以动物蛋白质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比例大有关.

    作者:于梅花;李纯杰;谢蓉星;王建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医学与高原军事医学文献的分析研究

    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是医学领域内的较新学科.本文通过对国内高原医学文献和高原军事医学文献分析,以加强对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文献的研究,旨在了解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动态,掌握重点以便更好地为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工作者及时追踪医学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新医学信息帮助.

    作者:罗书练;郑萍;王毅;赵中苏;杨自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热凝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动脉性鼻出血分析

    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大气湿度低、大风多,因而鼻出血较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1].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大,更易发生鼻出血,以动脉性出血多见.1997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微波热凝治疗鼻出血400例以上,从中选择50例老年一侧鼻腔动脉性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脑水肿与意识障碍型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高原脑水肿是急进高原过程中或者急进高原后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山病,部分病例为在高原生活过程中发病[1],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为其显著临床特征,我院高山中心近10年临床病例平均约20例左右,近年随着旅游和工作人员的增加,发病人员逐渐有所增加.

    作者:崔淑娣;杜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战士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藏高原进驻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缺氧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及确切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结肠炎.随着炎症性肠病(IBD)逐渐被重视和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U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有提高.本文对我院(拉萨:海拔3 658m)近10年间UC患者120例进行分析,以探讨高原地区UC的特点.

    作者:王南青;刘智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现状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地区,我国高原地区较多,海拔3 00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其中影响人体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富氧对纠正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持续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拔5 400m高原富氧对纠正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持续时间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低氧组(12只)和富氧组(10只),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12小时富氧(27%的氧混合气)12小时,于出富氧室即刻、2h、4h、6h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出富氧室4h,学习记忆功能仍明显高于急性缺氧组;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加机体的氧储备,在高原军事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张西洲;邢国祥;张芳;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红冲剂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当机体长期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时,红细胞代偿性的过度增生,导致血液呈高粘状态,血液阻力增加,形成血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王亚魁;杨永勤;刘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