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分析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 患者, 下呼吸道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藏米林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清抗体调查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动物源性疾病.该病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当人进入自然疫源地时就可能被感染,发病.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许多国家极为重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作者:马仕金;卢登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护肤霜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化程度加深;同时紫外线照射又被认为是促使黄褐斑加重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秀莲;祁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进高海拔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将海拔1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2 261m,再带入海拔3 800m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随海拔递增①大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呈上升趋势,醛固酮浓度逐渐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急进高海拔地区,醛固酮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钝化,使醛固酮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急进高海拔,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急性高原适应.

    作者:张惠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藏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正常儿童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藏高原进驻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133例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海拔2 808m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机体为了御寒,代谢明显增强,引起某些内分泌失调,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和复发.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33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率95.4%,现结合高原特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杜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红冲剂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当机体长期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时,红细胞代偿性的过度增生,导致血液呈高粘状态,血液阻力增加,形成血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王亚魁;杨永勤;刘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战士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86例高原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猝死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与平原有何不同,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59年11月-2003年10月1 140例尸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出猝死286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73例(60.5%),明显高于平原资料(P<0.01),心血管疾病68例(23.8%),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5例(5.2%),均明显低于平原(P<0.01),消化系统疾病22例(7.7%),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各4例(分别占1.4%),肺炎合并肺水肿、肺出血者占46.20%;结论:青海高原猝死的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明显高于平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对明显低于平原,肺炎易并发肺水肿和肺出血.

    作者:卜凤珍;才仁卓玛;旦措毛;宋吉宁;逯金海;藏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45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1]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出1 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作者:王晨;梁艾堂;陈大庆;徐艳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高原地区晚期肝硬化临床多见,且病死率高.我院自2001年2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43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红;符中明;王玲;王艳;张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海拔地区CO中毒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一例报告

    患者,男,28岁,于2000年5月28日在海拔2800m的贵南县,因CO中毒昏迷18小时收入我院急诊科ICU治疗.

    作者:刘艳;丁创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型藏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心电图改变的作用

    目的:研究藏药对部队进入高原增强习服的功效;方法:171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用药分别为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空白对照组为医用淀粉胶囊,观察实验药物对进藏前后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进藏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进藏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心率、Q-T及QT/TQ有显著差异;进藏后心率增快,Q-T、QT/TQ比值增大,对照组与实验组存有显著差别,P<0.05或P<0.01;结论:5种药物对心电图参数均有干预作用,以诺迪康、红景天及洛布桑作用较为显著,提示有增强高原习服作用.

    作者:张进军;王毅;牛文忠;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洛布桑等藏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换气效率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所选藏、中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青年男性换气效率指数等指标的影响,探索抗高原缺氧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分别服用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则服用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3天,2粒/次,3次/日,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屏气指数和换气效率指数,在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测定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结果: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屏气指数降低,P<0.01;进入高原后,洛布桑组和诺迪康组的换气效率指数显著增加,但只有洛布桑组的换气效率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各组中地奥心血康组的高原适应指数高,其余各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屏气指数降低,洛布桑能够提高机体的高原换气效率指数,而地奥心血康则可能改善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表明两药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促进人体的高原习服代偿过程,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牛文忠;王毅;王红军;陈宁荣;张进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缺氧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现状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地区,我国高原地区较多,海拔3 00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其中影响人体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海拔高度骨钙素含量的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对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骨钙素(BGP)的测定,了解高海拔地区引起的血清BGP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215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结果:玛多地区(海拔4 272m)及雁石坪地区(海拔4 680m)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明显高于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成年男性血清的BGP含量;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BGP增高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强,膳食结构以动物蛋白质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比例大有关.

    作者:于梅花;李纯杰;谢蓉星;王建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常温下肝门阻断肝脏手术2例麻醉报告

    我院于2002年开展2例常温下肝门阻断行肝脏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尚安云;王育红;卫强;李宏文;宋德银;许平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外线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来研究提示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共有的细胞基础[1].

    作者:辛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OD对高原犬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