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莉
目的:研究藏药对部队进入高原增强习服的功效;方法:171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用药分别为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空白对照组为医用淀粉胶囊,观察实验药物对进藏前后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进藏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进藏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心率、Q-T及QT/TQ有显著差异;进藏后心率增快,Q-T、QT/TQ比值增大,对照组与实验组存有显著差别,P<0.05或P<0.01;结论:5种药物对心电图参数均有干预作用,以诺迪康、红景天及洛布桑作用较为显著,提示有增强高原习服作用.
作者:张进军;王毅;牛文忠;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所选藏、中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青年男性换气效率指数等指标的影响,探索抗高原缺氧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分别服用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则服用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3天,2粒/次,3次/日,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屏气指数和换气效率指数,在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测定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结果: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屏气指数降低,P<0.01;进入高原后,洛布桑组和诺迪康组的换气效率指数显著增加,但只有洛布桑组的换气效率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各组中地奥心血康组的高原适应指数高,其余各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屏气指数降低,洛布桑能够提高机体的高原换气效率指数,而地奥心血康则可能改善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表明两药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促进人体的高原习服代偿过程,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牛文忠;王毅;王红军;陈宁荣;张进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化程度加深;同时紫外线照射又被认为是促使黄褐斑加重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秀莲;祁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拔5 400m高原富氧对纠正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持续时间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低氧组(12只)和富氧组(10只),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12小时富氧(27%的氧混合气)12小时,于出富氧室即刻、2h、4h、6h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出富氧室4h,学习记忆功能仍明显高于急性缺氧组;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加机体的氧储备,在高原军事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张西洲;邢国祥;张芳;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地区,我国高原地区较多,海拔3 00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其中影响人体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动物源性疾病.该病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当人进入自然疫源地时就可能被感染,发病.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许多国家极为重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作者:马仕金;卢登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社会人群30%~50%曾发生过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晕厥[1],其病因诊断对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高原部队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年轻战士晕厥发生率较平原高,现将我科近10年共收治的80例晕厥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萍;常开齐;肖青林;马芙蓉;王晋;王秀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高原地区晚期肝硬化临床多见,且病死率高.我院自2001年2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43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红;符中明;王玲;王艳;张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开展2例常温下肝门阻断行肝脏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尚安云;王育红;卫强;李宏文;宋德银;许平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于2000年5月28日在海拔2800m的贵南县,因CO中毒昏迷18小时收入我院急诊科ICU治疗.
作者:刘艳;丁创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来研究提示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共有的细胞基础[1].
作者:辛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局限性损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文就高海拔地区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对策,通过对38例患儿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是医学领域内的较新学科.本文通过对国内高原医学文献和高原军事医学文献分析,以加强对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文献的研究,旨在了解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动态,掌握重点以便更好地为高原医学和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工作者及时追踪医学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新医学信息帮助.
作者:罗书练;郑萍;王毅;赵中苏;杨自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四个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骨钙素(BGP)的测定,了解高海拔地区引起的血清BGP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215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结果:玛多地区(海拔4 272m)及雁石坪地区(海拔4 680m)成年男性的血清BGP含量明显高于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成年男性血清的BGP含量;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BGP增高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强,膳食结构以动物蛋白质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比例大有关.
作者:于梅花;李纯杰;谢蓉星;王建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将海拔1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2 261m,再带入海拔3 800m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随海拔递增①大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呈上升趋势,醛固酮浓度逐渐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急进高海拔地区,醛固酮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钝化,使醛固酮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急进高海拔,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急性高原适应.
作者:张惠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大气湿度低、大风多,因而鼻出血较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1].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大,更易发生鼻出血,以动脉性出血多见.1997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微波热凝治疗鼻出血400例以上,从中选择50例老年一侧鼻腔动脉性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