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翔;王宇亮;崔淑娣;牟信兵;孙泽平;李素芝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地处平均海拔3 100m的高原,传统的小儿手术麻醉多采用氯胺酮-安定合剂完成,但因其对患儿用药量过大,故呼吸恢复差、苏醒期躁动、再嗜睡、恶心呕吐等问题解决不理想.本文就异丙酚-氯胺酮合剂应用于小儿手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定洪;卿雪颜;仲小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地处海拔3 600m的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收治的24例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春玲;谢素云;单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啉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啉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德忠;朱朝勇;聂宝利;刘桂花;李万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特点;方法:69例SSS病人依据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分为4型,分析结果,并和平原地区比较;结果:Ⅳ型黑朦或晕厥发生率(75%)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黑朦或晕厥者的长间歇时间(3.66秒±1.38秒)显著长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2.24秒±0.38秒)(P<0.01);结论:DCG在对SSS的评估中有极高价值,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SSS病人的低和高心率及致黑朦或晕厥的长间歇时间无明显差异.起搏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猝死率.
作者:樊世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西宁地区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或正压给氧、解痉、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治疗后,大多数肺水肿得以控制,其中12例行剖宫产术,1例行产钳,孕产妇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5例;结论: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发病率、死亡率高,治疗中应注意改善缺氧状况,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贺青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带锁髓内针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应力遮挡等弊端.
作者:任晓明;巴军;黄宁庆;李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白内障为高原地区老年人的高发病[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患病率随之增加.我院地处高原地区(海拔2 260m),自1994年-2001年为3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实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原地区全麻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虽然操作简单,但如不注意细节变化,会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本组报告22例全麻病人苏醒期SpO2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武斌;赵书哲;冯国君;何井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研究通过高压氧配合传统的三项支持治疗方案和三项对症处理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较单纯传统治疗组疗效为优,经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NBNA)及动态脑电地形图(BEAM)监测,在统计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彦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亚高原妇女缺氧对胎儿胎盘绒毛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单胎活产分娩低体重儿胎盘5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重儿的胎盘50例为对照组;取胎盘部1cm3块10%甲醛固定,石蜡块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四项指标;结果:合体结节:低体重儿47%,对照组39.1%(P<0.01);血管合体膜:低体重儿12.4%,对照组16.2%(P<0.01);毛细血管:低体重儿11.9%,对照组8.4%(P<0.01);纤维素样坏死:低体重儿4.2%,对照组3.5%(P<0.01);结论:低体重儿合体细胞结节、毛细血管和纤维素样坏死明显增多,血管合体膜减少.高原缺氧影响胎盘绒毛结构,是低体重儿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蔺小倩;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骨髓红系祖细胞在细胞凋亡方面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应用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红系祖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培养72小时以后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凋亡细胞检测盒了解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高原红细胞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发生细胞凋亡,但发生率程度不一,高原红细胞凋亡少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红系祖细胞存在凋亡异常,需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基因表达异常.
作者:邹春华;贾树雅;方洵;王进;李凌;黄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原心脏病为高原地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本身可引起心力衰竭外,常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脏器,导致其损害及功能衰竭.
作者:刘争建;叶平安;李显全;李中洲;周军;谢谣;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9年4月-2002年4月我们应用FDP(1.6-二磷酸果糖,Esafosma)治疗高原性心脏病28例,并与复方丹参、极化液治疗2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田德元;杨永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