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护理

马春玲;谢素云;单海燕

关键词:成人, 高原心脏病, 合并心衰, 心衰患者, 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 高寒缺氧, 中老年, 海拔, 报告
摘要:我院地处海拔3 600m的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收治的24例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源性CD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氧时复合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Janus激酶蛋白表达的状况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肺水肿患者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研究

    目的:探讨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与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观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电解质对比,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与高原同海拔健康人水负荷试验对比,从而了解高原肺水肿患者水电解质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有轻度的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尿电解质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尿Na+浓度明显增高(P<0.01),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浓度有轻度增高(P>0.05);水负荷试验表明高原肺水肿患者排尿能力在各个时间段及一段时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存在着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参与了高原肺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杜翔;王宇亮;崔淑娣;牟信兵;孙泽平;李素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压低氧对胎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西宁地区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或正压给氧、解痉、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治疗后,大多数肺水肿得以控制,其中12例行剖宫产术,1例行产钳,孕产妇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5例;结论: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发病率、死亡率高,治疗中应注意改善缺氧状况,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贺青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氧刺激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表达Janus激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肺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肺脏病理改变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红景天组)、烧伤对照组和正常组,试验组伤前用RACC 4ml灌胃给药,对照组及正常组生理盐水4ml灌胃,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取肾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伤后3小时,对照组肺泡即发生严重损伤,持续(6~24)小时加重,而实验组则损伤轻微;结论: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肺损伤严重,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肺损伤确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晓东;于晟;杨生兰;张示范;朱云;刘毅;蔡黔;张绪生;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压的调节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蛋白激酶C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表达的调控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氧化碳在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缺氧幼猪应用一氧化氮、左旋精氨酸、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的观察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左旋精氨酸(L-Arg)、氨茶碱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情况;方法: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O、L-Arg、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O、L-Arg、氨茶碱后,各组自身前后比较,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平均压(mPAP)均显著降低,SaO2、PaO2显著升高(P<0.001~0.05),其中以NO的改变幅度大;结论:NO、L-Arg、氨茶碱均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压,提高SaO2,其中以NO效果好.

    作者:郑必海;李素芝;牟信兵;郑建保;高玉琪;刘福玉;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保留灌肠法治疗中度高原地区溃疡性肠炎26例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2 800m,在2000年-2002年共收治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部经纤维结肠镜和粪便检查确诊,根据此病的好发部位,我科应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田苗;尚艳霞;邵明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绒毛结构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亚高原妇女缺氧对胎儿胎盘绒毛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单胎活产分娩低体重儿胎盘5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重儿的胎盘50例为对照组;取胎盘部1cm3块10%甲醛固定,石蜡块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四项指标;结果:合体结节:低体重儿47%,对照组39.1%(P<0.01);血管合体膜:低体重儿12.4%,对照组16.2%(P<0.01);毛细血管:低体重儿11.9%,对照组8.4%(P<0.01);纤维素样坏死:低体重儿4.2%,对照组3.5%(P<0.01);结论:低体重儿合体细胞结节、毛细血管和纤维素样坏死明显增多,血管合体膜减少.高原缺氧影响胎盘绒毛结构,是低体重儿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蔺小倩;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1例小儿高原肺水肿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西藏高原(海拔3 658m),常年接诊大量的高原肺水肿患者,其中有不少为小儿患者,由于小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性,护理难度大,故我们认为对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护理应该具有针对性.

    作者:王琼;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护理

    我院地处海拔3 600m的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收治的24例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春玲;谢素云;单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69例病窦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特点;方法:69例SSS病人依据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分为4型,分析结果,并和平原地区比较;结果:Ⅳ型黑朦或晕厥发生率(75%)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黑朦或晕厥者的长间歇时间(3.66秒±1.38秒)显著长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2.24秒±0.38秒)(P<0.01);结论:DCG在对SSS的评估中有极高价值,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SSS病人的低和高心率及致黑朦或晕厥的长间歇时间无明显差异.起搏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猝死率.

    作者:樊世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缺氧时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及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啉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啉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德忠;朱朝勇;聂宝利;刘桂花;李万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病理形态学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RACC)对其影响;方法:156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红景天组)、对照组及正常组;试验组伤前用RACC4ml灌胃给药,对照组及正常组给生理盐水4ml灌胃;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取肾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伤后3h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即发生严重损伤,以肾小球为著,72h尚未恢复正常,试验组则损伤较轻,伤后(48~72)h后肾小球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严重烧伤后的肾损害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示范;朱云;刘毅;蔡黔;张绪生;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