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富;厉青;李龙健;邵丽晓
目的:为政府职能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及药品零售企业改善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针对药品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存在着药品种类、药店位置、药品质量等8个影响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借助统计学EViews 6.0软件,利用逐步回归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建立了药品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的回归模型,将回归模型与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并进行残差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品种类、药店位置和药品质量是影响药品消费者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回归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逐步回归拟合效果明显,成功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所得的测试值与实际值标准化残差估计值为-2~+2,呈正态分布.逐步回归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有效,可用于药品消费者满意度测评.
作者:熊百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促进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的提高.方法:对39个厂家的130个批次、9种规格的葡萄糖注射液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葡萄糖注射液”项下内容进行检验,对检测结果中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5%的葡萄糖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均低于血浆等渗范围,同厂家不同批次中5-HMF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议《中国药典》等药品标准中收载等渗葡萄糖注射液质量标准,并在其他规格包装上注明渗透压摩尔浓度;注射液灭菌后迅速采取降温措施.
作者:刘娜;张昌戎;盖静;苟林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开发基于Excel的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方法:根据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利用Excel的内置函数和VBA语言编制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进行实例分析,并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审查的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的审查结果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的审查结果一致.该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操作简单、界面明了,为调剂部门的药师和临床科室的护士、医师提供了快速查询药品配伍禁忌的方法.
作者:王柯静;杨波;周远大;程渝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合成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化合物1),并将其作为原料合成多肽药物奥曲肽.方法:以侧链羟基和氨基均被保护的苏氨酸为原料,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四氢锂铝(LiAlH4)法以及卡特缩合剂(BOP)法进行还原反应,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质谱(MS)进行表征.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脱除氨基保护,用于奥曲肽合成.结果:混合酸酐法、LiAlH4法、BOP法合成目标化合物1的收率分别为83.2%、73.4%、69.5%,纯度分别为99.0%、98.8% 、98.5%,并经过结构表征确证;奥曲肽合成收率为6%,纯度>98%.结论:混合酸酐法合成化合物1的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高,并成功应用于奥曲肽的合成.
作者:邓桂茹;张庆云;李蓉;韩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为制药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东A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B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合作的技术战略、合作和避专利工艺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国际合作方面,A公司主要是采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B公司则是与跨国公司(MNE)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共同开发新药.后者从与MNE的竞争到合作开发,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取得了避专利工艺和首仿药的成功.建议中国制药企业应以自身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作者:陈乃用;张化尧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为新型卟啉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8-2011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依照分子体系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将卟啉类抗肿瘤药物分为结构修饰型卟啉、扩环型卟啉、卟啉-生物分子体系、卟啉-药物分子体系,简述了其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用O、S、Sc等杂原子替换卟啉中心核上的N原子后的结构修饰型卟啉可增加卟啉的分子亲水性,增强其对红外光的吸收,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穿透力;扩环型卟啉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光电性质优势;将肽链、糖基、核苷酸等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与卟啉分子相连得到的卟啉-生物分子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卟啉分子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及穿透性,而且对改善其溶解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也有着积极作用;以卟啉为先导药物,与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键合得到的卟啉-药物分子体系有一定的被动靶向抗肿瘤作用,如卟啉-铂体系、卟啉-硼体系、卟啉-蒽醌体系、卟啉-吲哚体系、卟啉-哌嗪体系等都是卟啉介导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
作者:武晓博;谭青龙;朱英;张学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合成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酯(化合物A).方法:以青霉素G钾盐和对甲氧基苄氯(1.1:1)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催化剂,三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过氧乙酸为氧化剂合成化合物A,并进行核磁共振结构表征.以收率为指标,确定较佳的酯化反应温度、酯化反应时间、TBAB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制备得到了化合物A(收率88%,纯度98.5%)并经过结构表征证实.化合物A的佳反应条件是酯化反应温度为50℃,酯化反应时间为4h,TBAB用量为0.5%.结论:以确定的反应条件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合成周期短,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秦伟;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降低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从药学人员综合素质、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品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结果与结论:通过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措施如定期培训、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类进行药品养护、制作医师联系卡等使药剂人员操作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药品调剂差错减少,药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逐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作者:谢艳萍;徐萍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拟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在品种项下及共性标准中均无检验依据.结论: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应及时补充、完善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
作者:黄敏;覃志高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多余药品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某院12个病区开展持续的多余药品专项检查,分析了解多余药品产生类型、原因及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行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6次检查中多余药品的数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结论:多余药品在各病区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小容量注射剂和大容量输液;其产生原因涉及“拼药使用”、预先医嘱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等;其可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药品变质后使用及环境污染等.经制订并实施相关管理文件、完善收费方式及及时处理退药医嘱等,收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第6次检查中多余药品数比第2次检查下降77.0%.因此,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多余药品.
作者:章凤君;孙皎;陈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为鼻腔给药新类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类型和临床应用的中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鼻腔给药新类型的研究方向和今后临床应用趋势作了预测.结果与结论:鼻腔给药系统类型主要有脂质体,其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纳米粒比表面积大、循环时间长、生物亲和性好、鼻腔黏膜穿透性好、不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微乳生物利用度高,部分药物鼻腔给药具有脑靶向性;微球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是目前鼻腔给药剂型中研究多的一类.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惊厥急救、癌症疼痛、鼻内镜手术后、麻醉及鼻炎等.鼻腔给药系统发展较快,临床应用广泛,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药物在鼻黏膜上的滞留时间有限、对鼻黏膜有一定的毒性、很多药物缺乏临床前鼻腔给药的安全性综合研究、入脑的药物有效利用率低等.鼻腔给药有望成为部分药物临床应用中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作者:李玲;马海忠;廖明琪;邵婷玑;王婷;梁莉;乔华;常威;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e Luna(2)C18,流动相为水溶液(含0.02 mol/L磷酸二氢钠和0.008 mol/L辛烷磺酸钠)-乙腈-甲醇(59:17:24,V/V/V),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55nm,柱温为40℃.结果:盐酸伊立替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8.5~985.0 μg/ml(r=0.999 97),检测限为1.2 ng;高、中、低3种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9.8%、99.6%(n=3),RSD分别为0.12%、0.10%、0.15%(n=3).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适用于盐酸伊立替康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春梅;杨秀丽;郑小锋;陈家香;邹意琼;陈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帕潘立酮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6只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帕潘立酮2.5 mg.以利培酮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l、1.5、2、4、8、12、24、36、48 h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柱为Scienhome 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 Na2HPO4(pH 6.0)(62:3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帕潘立酮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0.40 μg/ml(r=0.999 5),方法回收率为98.7%~102.2%,萃取回收率为82.8%~85.8%,日内和日间RSD均<9%.帕潘立酮在大鼠体内吸收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2.3±21.56) μg/L、tmax为(1.5±0.22)h、t1/2β为(14.969±5.651)h、Vd为(17.568±9.688)L、AUC048h为(1 799.721±329.573) μg·h/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帕潘立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帕潘立酮在大鼠体内消除较慢,分布较广.
作者:季平;袁浩宇;易红;石庆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寻影响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提升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2010年我国销售额百强排行榜中的11家上市连锁药店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分析影响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措施.结果与结论:从连锁药店的规模水平、经营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3个层面构建我国连锁药店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位的连锁药店是辽宁成大方圆大药房和国药控股国大药房,综合评分分别为0.102 0、0.100 0;影响连锁药店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经营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连锁药店可以通过避免盲目扩张、改变经营策略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作者:褚淑贞;朱艳梅;陈妍彦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我国28个省市区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各省市区制订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总结现有的关于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构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8个省市区的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分及排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设定创新能力投入、创新能力产出、创新能力支持3个一级指标构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这3个指标为公共因子.江苏、山东和浙江排名前三,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119 7、1.826 5、0.910 7;甘肃、山西和宁夏排名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466 0、-0.467 2、-0.478 4.结论:对于创新能力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分皆≥-0.1195)的12个省市区来说,在保持创新优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求和国际接轨;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分皆<-0.119 5)的16个省市区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本省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不足之处,制订相关决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作者:张莹;陈玉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对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减少药品资源浪费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从药品包装损耗类型、自动包药机造成的药品损耗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降低药品损耗的措施方法.结果与结论:外包装损耗类型主要包括玻璃瓶破损等,多由药品运输和包装质量引起;自动包药机主要是由于机器发生故障而造成部分药品损耗.建议生产厂家改进药品外包装,药品运输时加强注意,药房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等,将药品损耗率降到低.
作者:樊萍;高玉娟;阿地里江·乌斯曼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模式.方法:比较目前临床试验用药品的两种管理模式(专业管理药品与设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药品)的优缺点,并介绍我院建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试验用药品的做法和体会.结果与结论: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但在我院的实践中,认为采用中心试验药房管理模式在对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上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可集中统一管理试验用药品,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开展和保障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董玉波;吕伟伟;舒鹤;康长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为我国应对孤儿药问题的政策制订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美国《孤儿药法案》的主要内容、建立和修订背景和动因,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孤儿药法案》界定了罕见病及孤儿药,对罕见病的界定融入经济与社会因素,其颁布与修订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包括联邦政府、企业、患者,民众和媒体发挥重大推动作用;法案既丰富了孤儿药市场,又造成部分药品的高价问题.结论:我国可以采用美国关于罕见病的界定策略,但须积极控制孤儿药高价问题.
作者:李春潇;胡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综述聚乳酸及其共聚物(PLA/PLGA)脑靶向载药纳米粒(NP)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2005-2012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PLA/PLGA脑靶向载药NP的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功能分子的连接方式、体外体内作用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受体介导入脑是目前为成熟的脑靶向给药机制,鼻腔给药也是一种有效的入脑机制;脂溶性载药NP和水溶性载药NP的制备分别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复乳法;而溶剂扩散法可加快微球的形成,用于制备粒径较小的NP;功能分子主要利用其上的巯基、氨基、羧基或马来酰亚胺等活性基团与PLA或PLGA对应基团进行共价结合,或利用生物素-亲和素体系脑靶向递药;体外效果评价常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单层培养模型及BMVEC-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体内效果评价常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放射自显影法,前者用于考察以荧光素和香豆素等荧光染料标记的脑靶向NP,后者用于以125I、3H、14C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脑靶向NP.提高脑靶向的靶向效率、提高载药量、减少PLA/PLGA的用量、改善PLA/PLGA纳米粒体内降解性能和增加稳定性,是今后脑靶向PLA/PLGA载药NP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者:蒋伟;朱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枸橼酸喷托维林制剂溶出度试验方法,考察220批枸橼酸喷托维林制剂的溶出度.方法:溶出试验方法采用篮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溶出液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水(含三乙胺,pH值3.0)-甲醇(45:55),检测波长为215 nm.考察42个厂家218批枸橼酸喷托维林片剂和2批滴丸剂的溶出情况.结果:枸橼酸喷托维林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608~56.08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2%~101.29%,RSD<0.76% (n=3); 220批样品中有55.5%批次的溶出度结果在标准限度以下.结论:建立的溶出度试验方法准确、精密度好,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建议在该制剂的现行国家标准中增加溶出度检查项目.
作者:姜建国;张西如;宋更申;赫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