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的制备及其在合成奥曲肽中的应用研究

邓桂茹;张庆云;李蓉;韩香

关键词: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 合成, 奥曲肽, BOP法, 混合酸酐法, 四氢锂铝法
摘要:目的:合成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化合物1),并将其作为原料合成多肽药物奥曲肽.方法:以侧链羟基和氨基均被保护的苏氨酸为原料,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四氢锂铝(LiAlH4)法以及卡特缩合剂(BOP)法进行还原反应,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质谱(MS)进行表征.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脱除氨基保护,用于奥曲肽合成.结果:混合酸酐法、LiAlH4法、BOP法合成目标化合物1的收率分别为83.2%、73.4%、69.5%,纯度分别为99.0%、98.8% 、98.5%,并经过结构表征确证;奥曲肽合成收率为6%,纯度>98%.结论:混合酸酐法合成化合物1的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高,并成功应用于奥曲肽的合成.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Excel的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的开发

    目的:开发基于Excel的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方法:根据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利用Excel的内置函数和VBA语言编制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进行实例分析,并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审查的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的审查结果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的审查结果一致.该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操作简单、界面明了,为调剂部门的药师和临床科室的护士、医师提供了快速查询药品配伍禁忌的方法.

    作者:王柯静;杨波;周远大;程渝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鼻腔给药系统类型及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为鼻腔给药新类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类型和临床应用的中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鼻腔给药新类型的研究方向和今后临床应用趋势作了预测.结果与结论:鼻腔给药系统类型主要有脂质体,其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纳米粒比表面积大、循环时间长、生物亲和性好、鼻腔黏膜穿透性好、不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微乳生物利用度高,部分药物鼻腔给药具有脑靶向性;微球生物黏附性强、药物滞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是目前鼻腔给药剂型中研究多的一类.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惊厥急救、癌症疼痛、鼻内镜手术后、麻醉及鼻炎等.鼻腔给药系统发展较快,临床应用广泛,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药物在鼻黏膜上的滞留时间有限、对鼻黏膜有一定的毒性、很多药物缺乏临床前鼻腔给药的安全性综合研究、入脑的药物有效利用率低等.鼻腔给药有望成为部分药物临床应用中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作者:李玲;马海忠;廖明琪;邵婷玑;王婷;梁莉;乔华;常威;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酯的合成研究

    目的:合成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酯(化合物A).方法:以青霉素G钾盐和对甲氧基苄氯(1.1:1)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催化剂,三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过氧乙酸为氧化剂合成化合物A,并进行核磁共振结构表征.以收率为指标,确定较佳的酯化反应温度、酯化反应时间、TBAB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制备得到了化合物A(收率88%,纯度98.5%)并经过结构表征证实.化合物A的佳反应条件是酯化反应温度为50℃,酯化反应时间为4h,TBAB用量为0.5%.结论:以确定的反应条件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合成周期短,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秦伟;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脑靶向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聚乳酸及其共聚物(PLA/PLGA)脑靶向载药纳米粒(NP)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2005-2012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PLA/PLGA脑靶向载药NP的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功能分子的连接方式、体外体内作用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受体介导入脑是目前为成熟的脑靶向给药机制,鼻腔给药也是一种有效的入脑机制;脂溶性载药NP和水溶性载药NP的制备分别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复乳法;而溶剂扩散法可加快微球的形成,用于制备粒径较小的NP;功能分子主要利用其上的巯基、氨基、羧基或马来酰亚胺等活性基团与PLA或PLGA对应基团进行共价结合,或利用生物素-亲和素体系脑靶向递药;体外效果评价常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单层培养模型及BMVEC-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体内效果评价常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放射自显影法,前者用于考察以荧光素和香豆素等荧光染料标记的脑靶向NP,后者用于以125I、3H、14C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脑靶向NP.提高脑靶向的靶向效率、提高载药量、减少PLA/PLGA的用量、改善PLA/PLGA纳米粒体内降解性能和增加稳定性,是今后脑靶向PLA/PLGA载药NP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者:蒋伟;朱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阿苯达唑抗全身性蠕虫感染剂型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阿苯达唑治疗全身性蠕虫病感染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文献,综述了阿苯达唑在抗全身性蠕虫感染剂型及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在阿苯达唑新剂型研究中主要通过改变剂型、处方组成和工艺过程等方法来改变药物的分散状态,或通过改变用药途径和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等达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目的.阿苯达唑新剂型的研究主要涉及脂质体、固体分散体、纳米粒、微球、缓释微囊、微粒、磁性水凝胶等;其在提高了阿苯达唑的生物利用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抗全身性蠕虫病感染的疗效.

    作者:梁莉;张鸿燕;王法琴;焦海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2011年版电子病历系统与PASS融合对我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为监督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提供新途径,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将2011年版军队卫生系统推出的电子病历系统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通过药品数据字典配对、嵌入DLL函数、加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嵌套控制参数有效融合,对2010年(融合前)与2011-2012年(融合后)我院住院医嘱药物配伍监测及抗菌药物医嘱审核情况、药师合理用药监测力度等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与结论:与融合前比较,融合后我院住院医嘱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现象逐年减少,实现了抗菌药物医嘱的自动审核,提高了临床药师监测能力.但二者融合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便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罗娟;于峰;李顺飞;唐晓东;胡倩;曹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丝裂霉素联合塞来昔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丝裂霉素(MMC)联合塞来昔布对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分为MMC[0(对照组)、2、5、10、25、50 μmol/L]组及其与塞来昔布(50 μmol/L)混合组,每个浓度5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作用24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对照组、MMC(50 μmol/L)组和混合[塞来昔布+MMC (50 μmol/L)]组作用48 h细胞中Bcl-2蛋白、作用24 h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及作用96 h内VEGF蛋白浓度.结果:MMC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塞来昔布能明显增强MMC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MMC组和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Bcl-2蛋白、VEGF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后2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VEGF蛋白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协同增强MMC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VEGFmRNA表达水平和抑制细胞分泌VEGF蛋白作用有关.

    作者:孙世宝;盛玉文;于立春;曲更庆;王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非那甾胺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测定非那甾胺原料药中甲醇、丙酮、三氯甲烷及甲苯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ZB-624毛细管柱,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口温度为250℃,载气为N2,分流比为5:1,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45 min.结果:4种有机溶剂实现基线分离,甲醇、丙酮、三氯甲烷及甲苯的线性范围分别12.0~1 200、10.0~1 000、1.20~120、1.78~178μg/ml(r为0.999 6~0.999 8);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4.7%~97.5%,RSD<2.1%;检测限为0.021 6~10.93 μg/ml.5批样品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非那甾胺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郭文献;辜鹏程;李勤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的制备及其在合成奥曲肽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合成N-叔丁氧羰基-O-苄基-L-苏氨醇(化合物1),并将其作为原料合成多肽药物奥曲肽.方法:以侧链羟基和氨基均被保护的苏氨酸为原料,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四氢锂铝(LiAlH4)法以及卡特缩合剂(BOP)法进行还原反应,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质谱(MS)进行表征.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脱除氨基保护,用于奥曲肽合成.结果:混合酸酐法、LiAlH4法、BOP法合成目标化合物1的收率分别为83.2%、73.4%、69.5%,纯度分别为99.0%、98.8% 、98.5%,并经过结构表征确证;奥曲肽合成收率为6%,纯度>98%.结论:混合酸酐法合成化合物1的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高,并成功应用于奥曲肽的合成.

    作者:邓桂茹;张庆云;李蓉;韩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我院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模式.方法:比较目前临床试验用药品的两种管理模式(专业管理药品与设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药品)的优缺点,并介绍我院建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试验用药品的做法和体会.结果与结论: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但在我院的实践中,认为采用中心试验药房管理模式在对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上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可集中统一管理试验用药品,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开展和保障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董玉波;吕伟伟;舒鹤;康长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稀释至0.04 U/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黄荣富;厉青;李龙健;邵丽晓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我国零售药店分布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目的:为促进药品零售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比较法对我国零售药店的分布现状及其不合理原因进行归纳分析,介绍欧美对零售药店分布管理的经验,并提出推进我国零售药店合理分布的建议.结果与结论:2006-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以每年约2万家的速度增长,但2012年1-6月只增加了2 001家,分布呈现出极不均匀的状态.我国零售药店分布不合理的原因有距离调节法的实际效果差且合法性欠缺、人口密度调节法的操作性和灵活性差、市场调节法的不可控性和滞后性.欧洲各个成员国的药店开办制度各不相同,有的以地理和人口分布作为药店开办位置的标准,有的采取执照制度对药店的开办进行调节;美国零售药店则由各州的药店董事会负责监督管理.我国零售药店的合理分布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并应完善药品零售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吴锦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RP-HPLC法测定帕潘立酮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帕潘立酮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6只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帕潘立酮2.5 mg.以利培酮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l、1.5、2、4、8、12、24、36、48 h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柱为Scienhome 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 Na2HPO4(pH 6.0)(62:3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帕潘立酮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0.40 μg/ml(r=0.999 5),方法回收率为98.7%~102.2%,萃取回收率为82.8%~85.8%,日内和日间RSD均<9%.帕潘立酮在大鼠体内吸收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2.3±21.56) μg/L、tmax为(1.5±0.22)h、t1/2β为(14.969±5.651)h、Vd为(17.568±9.688)L、AUC048h为(1 799.721±329.573) μg·h/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帕潘立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帕潘立酮在大鼠体内消除较慢,分布较广.

    作者:季平;袁浩宇;易红;石庆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四查十对”制度在处方调配中的分析与改进

    目的:为促进药房调剂工作、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依据药房处方调剂操作实际过程对“四查十对”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结果与结论:在“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上,药房难以从药品性质上判断药品配伍是否有禁忌;在“查用药合理性”上,应与处方用药适宜性保持一致,且不合理用药中的重复给药,与“查药品”重复.笔者建议调整为“三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用法用量、配伍禁忌.

    作者:阳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衍生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

    目的:建立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乙酰丙酮-甲醛为衍生化试剂,硼酸-醋酸为缓冲液,将氨磷汀经衍生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波长为369 nm.结果:氨磷汀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75~5 mg/ml(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100.61%,RSD为1.94%(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滔敏;陈念祖;王胜资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HPLC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e Luna(2)C18,流动相为水溶液(含0.02 mol/L磷酸二氢钠和0.008 mol/L辛烷磺酸钠)-乙腈-甲醇(59:17:24,V/V/V),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55nm,柱温为40℃.结果:盐酸伊立替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8.5~985.0 μg/ml(r=0.999 97),检测限为1.2 ng;高、中、低3种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9.8%、99.6%(n=3),RSD分别为0.12%、0.10%、0.15%(n=3).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适用于盐酸伊立替康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春梅;杨秀丽;郑小锋;陈家香;邹意琼;陈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我国制药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基于跨案例的研究

    目的:为制药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东A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B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合作的技术战略、合作和避专利工艺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国际合作方面,A公司主要是采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B公司则是与跨国公司(MNE)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共同开发新药.后者从与MNE的竞争到合作开发,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取得了避专利工艺和首仿药的成功.建议中国制药企业应以自身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作者:陈乃用;张化尧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枸橼酸喷托维林制剂溶出度试验方法的建立及42厂家样品考察

    目的:建立枸橼酸喷托维林制剂溶出度试验方法,考察220批枸橼酸喷托维林制剂的溶出度.方法:溶出试验方法采用篮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溶出液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水(含三乙胺,pH值3.0)-甲醇(45:55),检测波长为215 nm.考察42个厂家218批枸橼酸喷托维林片剂和2批滴丸剂的溶出情况.结果:枸橼酸喷托维林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608~56.08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2%~101.29%,RSD<0.76% (n=3); 220批样品中有55.5%批次的溶出度结果在标准限度以下.结论:建立的溶出度试验方法准确、精密度好,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建议在该制剂的现行国家标准中增加溶出度检查项目.

    作者:姜建国;张西如;宋更申;赫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卟啉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

    目的:为新型卟啉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8-2011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依照分子体系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将卟啉类抗肿瘤药物分为结构修饰型卟啉、扩环型卟啉、卟啉-生物分子体系、卟啉-药物分子体系,简述了其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用O、S、Sc等杂原子替换卟啉中心核上的N原子后的结构修饰型卟啉可增加卟啉的分子亲水性,增强其对红外光的吸收,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穿透力;扩环型卟啉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光电性质优势;将肽链、糖基、核苷酸等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与卟啉分子相连得到的卟啉-生物分子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卟啉分子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及穿透性,而且对改善其溶解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也有着积极作用;以卟啉为先导药物,与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键合得到的卟啉-药物分子体系有一定的被动靶向抗肿瘤作用,如卟啉-铂体系、卟啉-硼体系、卟啉-蒽醌体系、卟啉-吲哚体系、卟啉-哌嗪体系等都是卟啉介导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

    作者:武晓博;谭青龙;朱英;张学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我院门诊药房的精细化管理探讨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降低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从药学人员综合素质、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品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结果与结论:通过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措施如定期培训、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类进行药品养护、制作医师联系卡等使药剂人员操作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药品调剂差错减少,药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逐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作者:谢艳萍;徐萍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