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

阎爱荣;廖晖

关键词:中药,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抑菌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从体外抑菌作用、中西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等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情况.结果:目前抑菌作用较多集中在对具有清解里热功能中药的复方、单味药及单体的研究.体外抑菌及动物实验显示中西药物联用对耐药菌具协同功效.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有逆转耐药性,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及消除质粒等.结论:中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恶性发展.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甘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甘草苷为对照品,以10%KOH溶液为显色剂,优化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并终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结果:确定佳的显色剂用量为1.5mL、显色时间为15m in;甘草苷的进样浓度在0.012~0.030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2.60(n=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有效,适用于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作者:高宏;贠亚波;兀江波;曹峡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精制银翘解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

    目的:考察市售不同厂家的精制银翘解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外溶出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为249nm,流速为1.0 mL·min-1.参照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溶出度试验条件的规定,分别考察不同厂家精制银翘解毒片在水、pH 1.2人工胃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4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同一批精制银翘解毒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差异较大;不同药厂精制银翘解毒片的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品标准中有必要增加溶出度检查项目以对制剂质量进行控制.

    作者:屈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产地甘木通药材多谱图鉴定及质量控制

    目的:构建甘木通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多谱图体系,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的山柰素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6 nm;TLC法中甘木通石油醚部位与乙酸乙酯部位的展开剂分别为石油醚-甲醇(9:1)和氯仿-甲醇(9:1);采用FTIR法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的特征吸收峰进行标注;采用GC-MS联用法分析甘木通的挥发油成分.结果:不同产地甘木通药材在TLC、HPLC与IR图中有共性的特征峰用于定性;HPLC测定山柰素含量可用于定量;GC-MS法共鉴定出37个组分.结论:多谱图体系可综合鉴定甘木通药材并用于其质量控制.

    作者:陈道阳;孙平川;黄健玲;邓亚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丁香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丁香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大鼠ig给予丁香酚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丁香酚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前列腺中的含量.色谱柱为Allsphere ODS-2 RP-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63:37(VIV,pH 3.80),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流速为0.8 mL· min-1.结果:丁香酚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前列腺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A=185.87c- 0.395 1 (0.997 2)、A=174.63c-0.101 3(0.999 2)、A=164.5c+0.017 4(0.997 5)、A=191.98c-0.664 9 (0.991 2)、A=192.34c-0.089 7(0.987 8)、A=180.26c+0.169 0(0.998 3)、A=146.29c+0.135 6(0.999 3)、A=159.07c+0.221 3(0.999 1)、A=158.58c-0.050 4(0.998 7)、A=97.218c+1.650 3(0.933 5).丁香酚组织样品匀浆液浓度在0.011~2.158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低检测浓度为0.011 μg·mL-1.结论:大鼠ig给药后,较快的分配到各脏器组织中,分布范围广,其中以肠、脾中水平较高,脑中较低.

    作者:李婷婷;陈蓉;曾文婷;赵雪;张斌;杨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状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分别为58.8%、36.0%,活血扩管类品种的销售金额与DDDs占优势;87.0%的品种价格相对较低或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钱青;张喆;陈琳;张恩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正交试验优选茅莓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茅莓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茅莓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优选茅莓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为3h,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茅莓总皂苷提取率达到1.99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贺红军;邱宗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从体外抑菌作用、中西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等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情况.结果:目前抑菌作用较多集中在对具有清解里热功能中药的复方、单味药及单体的研究.体外抑菌及动物实验显示中西药物联用对耐药菌具协同功效.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有逆转耐药性,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及消除质粒等.结论:中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恶性发展.

    作者:阎爱荣;廖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浙江产水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浙江产水菖蒲根茎和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根、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细辛醚、水菖蒲酮和榄香素.结论:浙江产水菖蒲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作者:林崇良;蔡进章;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活血祛瘀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8种中药注射剂各抽取10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对其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混合用药、适应证等情况进行分析;每药各抽取住院患者20例进行静脉滴注速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剂量、超浓度、溶媒选择错误、混合用药、滴速过快等.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合理用药.

    作者:宋小骏;潘海娟;倪江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黄藤素注射液中黄藤素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藤素注射液中黄藤素和盐酸药根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raceAlltima C18(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0.4%二乙胺-0.8%冰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0℃.结果:黄藤素和盐酸药根碱的进样浓度分别在5.39~215.50、0.39~15.50 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9.7%,RSD分别为1.6%和0.8%(n均为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黄藤素注射液中黄藤素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张慧;王义明;谢媛媛;康廷国;孟宪生;罗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溶剂与非溶剂包衣技术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目的:综述近年来溶剂包衣技术和非溶剂包衣技术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新发展起来的非溶剂包衣技术克服了溶剂包衣技术的缺点,成为近年来薄膜包衣研究的热点,有望在中药微丸包衣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张贺;罗永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黄连口服液的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以双黄连口服液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指纹识别分析方法.方法:根据口服液样本的特点,以H2O+D2O为溶剂,在25℃下采用预饱和水峰压制脉冲序列noesygppr1d测定20个样本的1H-NMR指纹图谱;对所得图谱的指纹特征进行初步归属,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将双黄连口服液20个样本按生产厂家区分开来.结论:1H-NMR指纹识别分析方法可作为中成药指纹图谱研究的辅助方法用于中药质量检测.

    作者:姜苗苗;张宇;冯毅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乌头碱在豚鼠和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代谢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乌头碱(AC)在豚鼠和小鼠体外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方法:优化2个种属肝微粒体与AC的P450反应体系,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HPLC-HRMS)和超高相液相色谱-多级质谱(UPLC-MS/MS)法测定AC在2种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YP)代谢产物.结果:AC在2种肝微粒体中均代谢产生8种代谢产物,其中6种为CYP代谢产物;脱甲基、脱乙基、脱氢和氧化反应是其主要代谢特征.结论:乌头碱在豚鼠和小鼠体外肝微粒体中的CYP主要代谢途径相同.

    作者:谢利霞;吕昌;叶玲;唐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度

    目的:建立测定紫杉醇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度的方法,考察紫杉醇脂质纳米粒24h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C18固相萃取柱萃取,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紫杉醇的检测浓度在2~12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在水杨酸钠(1 mol·L-1)-PBS(pH 7.4)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104.9%,其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方程.结论:所建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小,可用于体外释放的检测.

    作者:姚瑶;周卫;丁逸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秦贻强;陈薇;蔡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云琵琶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云南琵琶甲中胆甾醇成分进行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其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超过百万分之十、10.0%、4.0%、0.5%,水(冷浸和热浸)浸出物、95%乙醇冷浸浸出物、95%乙醇热浸浸出物、稀乙醇冷浸浸出物、稀乙醇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1.0%、17.0%、20.0%、20.0%、25.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得少于35.00 mg·g-1.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肖培云;杨永寿;刘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RP-HPLC法测定云香十五味丸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云香十五味丸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XDB-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85:1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栀子苷的进样量在0.784~3.9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0% (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云香十五味丸中栀子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晓北;邹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肝靶向性.方法:7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尾iv EMO-SLN混悬液和EMO溶液,在给药0.083、0.250、0.500、1.000、2.000、6.000 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肝、脾、肺、肾中EMO的浓度,计算EMO-SLN对EMO的药物总靶向效率摄取率(re)、总靶向性(Te).结果:肝中所得re和Te值均为高.结论:EMO-SLN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且强于EMO.

    作者:张洪;闫士君;张福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综述近红外光谱在中药真伪鉴别、掺伪鉴别、产地鉴别、种类分析以及在线质量控制中的研究现状.结果:近红外光谱是一门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样品无需预处理,便于在线分析的样品无损失的技术,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其具有高效、快速、对样品无损等优点.结论:未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红外光谱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作者:马晓青;蔡皓;刘晓;刘静静;李松林;蔡宝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蟾酥注射液对HL60/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蟾酥注射液对人耐阿霉素(ADM)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ADM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分别考察蟾酥注射液对HL60/ADM细胞增殖能力和对ADM敏感性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HL60/ADM细胞对ADM的摄取能力.结果:蟾酥注射液能抑制细胞增殖;非细胞毒剂量蟾酥注射液预作用后,ADM对HL60/ADM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降低(P<0.01),HL60/ADM细胞对ADM摄取能力显著增加(P<0.01).结论:蟾酥注射液可部分逆转HL60/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

    作者:熊新;周远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