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08-2011年中药饮片价格走势分析

魏娜;李静;许保海

关键词:中药, 饮片, 价格, 上涨
摘要:目的:为促进中药市场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中药饮片调价信息,归纳、整理饮片调价的品种、数量及其构成百分比,根据数据结果分析饮片价格走势.结果:中药饮片价格上涨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多、幅度逐年增大,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其上涨趋势迅猛.结论:中药饮片价格上涨形势严峻,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有效控制.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优选肤宁洗剂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肤宁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以苦参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醇沉溶液的pH值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3h,醇沉溶液pH值为9.5.结论:所选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肤宁洗剂的提取.

    作者:黄慧;顾卫;黄丽雅;翁雪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四味生津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四味生津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甘草、白芍、知母、生地黄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芍药苷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6344~3.17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n=5),平均回收率为97.60%,RSD=1.83% (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四味生津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三甫;秦霞;李成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LC-MS/MS法测定藏药十三味红花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藏药十三味红花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V/V)提取,0.22μm微孔滤膜滤过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50mm×2.1 mm I.D.,3.5 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源),离子源温度为500℃,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别监测离子对m/z 611.2→491.2(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m/z 268.9→159.0(内标染料木素).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检测浓度在10~1000ng·mL-1范围内同其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8%~106.2%范围内,RSD均<4.90%(n=9).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宁宇杉;曾顺泽;彭果;陈铭;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系统的建立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信号检测方法,实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快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报告比值比、比例报告比值比、卡方法、MHRA法、Yule'sQ、序贯概率比检验等6种常用的信号检测方法,利用PHP和MySQL数据库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数据库与标准名称数据库,并编写了信号检测等相关模块.结果:建立了具有数据规整、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动能的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系统.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系统能对中药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发掘中药不良反应预警信号,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效率.

    作者:邹元平;林宇;邢珂;修春;梁进权;王宁生;宓穗卿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甲花片处方及制粒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甲花片处方及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外观、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成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流化床制粒工艺:以原料粒度、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为指标,以粒度、休止角、颗粒强度、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甲花片处方.结果:流化床制粒的佳工艺为物料温度49~53℃、喷雾压力0.10~0.12 MPa、蠕动泵转速度30~38 r·min -1;甲花片佳处方为干膏粉粒度80目、黏合荆浓度3%、黏合剂用量为干膏粉重量的180%~200%.结论:采用流化床制粒法并对处方和工艺进行定量化控制,可以得到质量合格的制剂.

    作者:张源;周琴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1α,13-二羟基去氯闭鞘姜内酯(1)、11,13-二氢-7,11-去氢-13-羟基-3-脱氧愈创内酯C(2)、1β-羟基柯拉汀(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丁香树脂醇(6).其中化合物1、2、3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总状土木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高妮;龚又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鬼针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鬼针草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鬼针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鬼针草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抗疟疾、抗糖尿病、降高血压、降高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肝脏、抗肿瘤、拟胆碱等药理作用.结论:应加强对鬼针草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期更好的开发和利用鬼针草.

    作者:黄桂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消渴通络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消渴通络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荆中三七、赤芍、丹参、女贞子、牛蒡子、苍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进样量分别在0.376~2.256、1.506~9.036、0.294~1.764、1.408~8.448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4%、101.51%、100.29%、100.58%,r分别为0.9996、0.9999、0.9995、0.9999,RSD分别为0.73%、0.75%、1.01%、0.46%(n均为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消渴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鸣清;李卓明;谢友良;江滨;苏子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傣药灯台叶中鸭脚树叶碱、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傣族传统药物灯台叶中鸭脚树叶碱、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pH 7.6的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鸭脚树叶碱、齐墩果酸和熊果酸3种成分的检测浓度分别在0.01~0.20 mg·mL-1(r=0.9997)、0.06~1.20mg· mL-1(r=0.9996)、0.10~2.00 mg·mL-1(r=0.9998)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2.0%、101.1%、99.3%,RSD分别为1.84%、2.00%、0.91%(n均为6).5批灯台叶中鸭脚树叶碱的含量在0.085%~0.122%之间,齐墩果酸含量在0.517%~0.582%之间,熊果酸含量在1.71%~1.85%之间.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灯台叶中鸭脚树叶碱、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可为灯台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璇;张振海;杜萌;丁安伟;陈彦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与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十八酸(1)、油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茴芹内酯(5)和去甲白屈菜红碱(6).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飞龙掌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石磊;王微;姬志强;康文艺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中3种三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2α,3α-二羟基-12-烯-28-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R(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铵水溶液(85:15,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齐墩果酸、熊果酸和2α,3α-二羟基-12-烯-28-熊果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2.0 μg(r=0.9998)、0.3~6.0 μg(r=0.9995)和0.04~0.80 μ.g(r=0.999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三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8.6%和98.7%,RSD分别为0.9%、1.4%和1.1%(n均为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东升;朱鹤云;关皎;冯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正交试验优选癣湿凝胶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癣湿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与冰乙酸比例、浸渍时间、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以总固体量和蛇床子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乙醇-冰乙酸(4∶1,V/V),浸渍时间56h,渗漉速度0.2 mL· min -1.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制备癣湿凝胶.

    作者:邓燕芬;庞廷媛;程国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益肾颗粒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

    目的:考察益肾颗粒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方法:采用丙酮-水提取系统、二氯甲烷液分配、浓硫酸磺化净化技术制备供试品溶液,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益肾颗粒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SE-54(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300℃.结果:9种有机氯农药的低检测限范围为0.128~0.446 ng·g-1,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72.64%~114.77%(n=9).结论:所检测的10批益肾颗粒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作者:刘雅琴;薛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喜树碱类药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为喜树碱类药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总结和评速喜树碱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喜树碱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药物,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量的研究揭示喜树碱类药物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胡文晋;胡巍;方芸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哈蟆油中免疫活性部位的提取工艺与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哈蟆油中免疫活性部位的佳提取工艺,并通过药效学实验验证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液的水解度、收率为指标,利用酶法对哈蟆油中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低下和免疫增强模型小鼠,以脏器指数、吞噬指数为指标,验证哈蟆油中免疫活性部位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哈蟆油中蛋白质分2次水解出,第1次水解的佳工艺为加木瓜蛋白酶2 000u·g-1,调pH值至6.0,在45℃下提取4.5h;第2次水解的佳工艺为固液比为1:20(V/V),调pH值至6.0,在40℃下提取4.5h;药效学实验证明0.1 g·kg-1哈蟆油提取物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P<0.01);0.2g·kg-1哈蟆油提取物对免疫增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并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提取的蛋白质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微;郑飞;李霞;张炜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我院2009-2011年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与变化情况,为其科学管理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中药饮片的年用量、年销售额,用量、销售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饮片与各类中药饮片的用量和销售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1年中药饮片的年用量与年销售额呈逐步上升趋势;3年间年用量排序前10位的中药饮片品种基本相同,茯苓、黄芪、白术稳居前3位.各类中药饮片的用量和销售额大致相同,其中补气类中药饮片用量多,销售额也大.结论:中药饮片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且使用量持续增加,做好统计分析对中药饮片的使用和管理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志洪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研究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锦带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6种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酚类和酮类.其中含量高的是十六烷酸(53.048%),其次是亚油酸(9.654%)、正二十五烷(8.967%)、正二十七烷(8.555%)、正二十三烷(5.665%)和亚麻酸(3.848%).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云南产锦带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可为锦带花的进一步高效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文晖;梁倩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射干煎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EOS与ECP的影响

    目的:研究射干煎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射干煎剂每次30 mL,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计数、EC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83.3%);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下降率和呼气峰流速(PEF)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外周血E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干煎剂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外周血EOS计数与ECP水平.

    作者:张健;张骞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乙肝扶正胶囊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乙肝扶正胶囊中多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没食子酸、虎杖苷、白藜芦醇与二苯乙烯苷的检测波长均为320 nm,肉桂醛和丹参酮ⅡA的检测波长均为254 nm.结果:没食子酸、虎杖苷、二苯乙烯苷、白藜芦醇、肉桂醛、丹参酮Ⅱ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22 00~0.85400、0.00588~0.04116、0.01360~0.09520、0.00208~0.01456、0.04352~0.30460、0.00640~0.04480 m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9.8%、102.3%、100.5%、101.2%、100.1%,RSD分别为2.5%、1.6%、1.5%、2.1%、1.9%、1.4%(n均为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硕旭;孙冬晓;董立华;王春英;张兰桐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杞椇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杞椇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杞椇颗粒中枸杞子和菟丝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二氢杨梅素检测浓度在2~8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51%(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杞棋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忠思;于海龙;刘振华;佟继铭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