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丽;谢陶吟;许建平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是否为基本药物、药物分代、药物名称和给药途径,将我院2010年全年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分类,对其用药金额及比例、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共使用27类头孢菌素类药物,销售总金额为10 044 255.78元,其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0.20%,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少,排序比均大于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占头孢类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61.08%和96.14%.结论:我院2010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尽合理.
作者:赵欣欣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经湿法消解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小柴胡颗粒中部分代表性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有益微量元素铁(Fe)、镁(Mg)、锌(Zn)、锰(Mn)在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小柴胡颗粒中均有检出,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被部分检出.结论:ICP-AES法可用于测定无机有益微量元素Fe、Mg、Zn、Mn和重金属元素As、Cd的含量,控制小柴胡颗粒的质量.
作者:庄延双;蔡皓;刘晓;雷雨;茅文杰;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中药拉丁语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引入启发式教学,并使用多媒体及网络交流平台等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讨论”并配以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果与结论:经过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张永刚;韩梅;林红梅;刘翠晶;杨利民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完善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对建立国家基本药物标准剂型、规格、价格和包装等提出建议.结果:《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数量虽有所减少,但没有规定剂型、规格,给临床用药带来不少困扰;基本药物价格只规定了零售指导价,各地价格还比较混乱;基本药物没有统一的包装标志,没有规定合理的包装量,均不利于医师、患者优先选用.结论:建议我国尽早规范基本药物标准剂型、规格、价格和包装.
作者:张淑兰;姚丽萍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了解目前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为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0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共1 500份,按照用药频次、用药数量以及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抽查的1 500份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占88.6%,以单独使用和二联用药的降糖方案为主,二甲双胍处方频次和用药频次大.结论:国家基本药物是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用药,其临床应用基本合理,疗效良好.
作者:江丽欢;陈月单;张志宏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考察市售三黄片的质量.方法:以19批三黄片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均为Sysmetry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十二烷基硫酸钠(含0.1%磷酸)=48∶ 52和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均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和254 nm,进样量为5μL和10μL,柱温均为35℃.结果:所有样品均符合规定,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需加大对市售三黄片的质量监督,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郭洛宏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评估我院护理人员在干预前、后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方法:药师设计问卷,对我院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做系统的调查、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案,将制定的干预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基线问卷共发放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86.0%);随访调查共发放172份,有效问卷170份(98.8%).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知晓的高危药品种类数和特殊高危药品种类数分别从干预前的平均10.37种、4.25种上升到干预后的平均14.95种和9.38种(P<0.05),高危药品使用知识也由干预前平均12.61分上升至干预后的36.15分(P<0.01).结论:我院对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度干预措施有效,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宋福鱼;翟所迪;张洪君;杨丽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丁片60 mg,bid+辛芩颗粒5g,tid;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丁片60 mg,bid.2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分别为(0.12±0.20)分和(0.56±0.3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1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邓智建;曹冬梅;卢振民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在常规含铂与第3代化疗药物二联应用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1 2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与NP(长春瑞滨+铂类)、TP(紫杉醇+铂类)方案联用的总有效率[RR= 1.35,95% CI( 1.09,1.69);RR= 1.25,95% CI( 1.02,1.53)]、生存质量改善率[RR= 1.67,95% CI( 1.35,2.07);RR= 1.98,95% CI( 1.51,2.59)]、中重度白细胞减少[RR=0.49,95% CI(0.35,0.69);RR=0.57,95%CI(0.37,0.88)]、中重度胃肠道反应[RR-0.58,95%CI(0.41,0.83);RR=0.45,95%CI(0.30,0.68)]等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复方苦参注射液与GP(吉西他滨+铂类)方案联用也有上述趋势.结论:基于当前证据,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TP方案能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苏兰;简露;黄帮莉;唐尧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建立测定头孢泊肟酯分散片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55∶45),流速为2.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头孢泊肟酯A、头孢泊肟酯B与杂质能完全分离;头孢泊肟酯A小检测限为1.6 ng,头孢泊肟酯B小检测限为1.2 ng,其有关物质含量均<4.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头孢泊肟酯分散片有关物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俞平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医疗机构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规章制度完善、制度落实、药品色标管理、带教人员培训等几方面,回顾性总结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过程中我部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结果:我院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的各项准备工作符合《住院药师培训基地体系考核指标》的要求.结论: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的工作需结合本单位特点并严格按照基地审核要求准备.
作者:刘敏;徐荣;张福成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报道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儿童哮喘2例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儿药物治疗的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用药教育.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耐心指导,患儿及患儿家长正确掌握了药物的使用,终有效控制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了不良反应,保证了化疗方案顺利完成.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不良反应,并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黄琳;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建立测定知柏地黄丸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lient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柱温为25℃.结果:菝葜皂苷元进样量在0.44~4.3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63%、98.93%、98.93%,RSD= 1.30%.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骁勇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上海市长宁区ADR监测网络的建设经验,探讨医疗机构ADR监测网络的建设模式.结果:我区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开发了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电子监测平台,建立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的ADR监测网络,促进了我区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结论:建立制度健全、机构设施完备、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ADR监测网络,有利于推动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鲁萍;黄桢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2010年9-10月对1 527名云南省基层医务人员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680份.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采用构成比比较.结果:本次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89%,其中72.10%的受访者参加过基本药物制度培训;37.99%的受访者认为熟悉基本药物;46.3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基层医疗需要;57.43%的受访者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对方便群众看病、节省药费开支效果不明显;47.28%的受访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收入有所减少.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不高,认识存在误区.建议在基层医务人员中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和药品“零差率”政策的配套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作者:崔岚;李晓甦;田静;张峻;杨丽娟;杨海彬;余莉;谢锐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1例52岁女性患者使用生脉注射液致白细胞升高的病例,结合临床应用并查阅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生脉注射液致白细胞升高的原因、临床特点.结果:生脉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等,但白细胞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未见报道.结论:生脉注射液致白细胞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较少见,但仍应引起临床重视,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作者:邓国泉;胡文;伍婷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治疗组(80例).2组均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剂450mg,bid治疗;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5mL,qd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梁培日;吴锐;贝宁;胡鸿炜;张应魏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随机纳入82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停服原有的抗高血压药物,并经过2周的安慰剂清洗期,随后口服氢氯噻嗪12.5 mg,qd,连续服药6周.分析不同性别、ACE基因型患者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RAAS水平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共776例研究对象完成了研究并纳入分析.DD基因型男性患者服用氢氯噻嗪6周后血清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升高幅度均高于Ⅱ、ID基因型男性患者(P<0.05);而在女性中,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和AngⅡ水平升高幅度却明显低于II、ID基因型女性患者(P<0.05).性别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ACE水平变化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32),对血清AngⅡ水平变化存在临界交互作用(P=0.070).结论: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基线血压水平后,性别与ACE基因I/D多态性对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ACE水平变化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作者:李云;杨鹏;徐胜;吴寿岭;赵丹丹;武英;赵丽萍;孙满江;褚立明;张江;许绍忠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卡贝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按单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38例(卡贝缩宫素).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子宫收缩效果、止血效果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子宫收缩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汪涛;陆剑锋 刊期: 2011年第40期
目的: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湖北省第一批试点地区4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63.3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有所下降;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比较,88.8%的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基本药物配备率不高,68.0%的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国家基本药物药品数仅250种,省级增补目录的配备率更低.结论:应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同时应加强基本药物合理用药的培训和教育.
作者:曾丽;田昕;刘云云;张新平 刊期: 2011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