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蒋雪峰;黄健康;吴炫
屈光不正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经眼的曲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的像,又称非正视眼.目前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仍是重要的非手术疗法,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动态的、调节力强、斜弱视等问题.年龄偏小的幼儿视力检查困难,不能表达戴镜后的状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配镜要求.现将我院在治疗儿童屈光不正配镜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春霞;赵晓云;郭渊;赵春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5岁.于2 a前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昏,无明显的饥饿感及出汗,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时间较短,约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平常也无多食、易饥症状,体重无明显增加,故未引起患者重视,未就诊.0.5 a后则反复出现清晨起床时家人呼之不应,甚至需灌服糖水后方能醒来,并逐渐发展为反复癫痫样抽搐,长期在当地及成都、重庆两地各家大医院神经或精神科诊治,经脑电图、脑CT等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初始用药后症状能控制,但近0.5 a疗效不佳而入院.入院时查体:BP 120/70 mm Hg,肥胖体型,心、肺、腹无阳性发现.
作者:陈玉华;陈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静脉滴注脂肪乳诱发痛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0岁.既往有高血压、痛风病史.因过量饮酒而致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2 d来院.门诊B超检查发现胆囊稍肿大,胆囊壁粗糙不平,胰腺中度水肿;血淀粉酶1 522 U/L.诊断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收住院.查体:T 36.8 ℃,P 80次/min,BP 140/90 mm Hg,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腹肌软,肝脾未触及,满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四肢关节无肿痛,血WBC 9.5×109/L,中性粒细胞78%,肝功能:
作者:王飞;韩意;韩夏;王兰;吴康艮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烧伤科2007-01/2007-12收治特重烧伤患者62例,其中并发自发性低血糖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岁10月龄.热水烧伤面部、前躯,烧伤面积13%,Ⅲ度烧伤,伤后16 d入院,入院时神志清,创面形成肉芽创面,化验血Hb 6 g/L.入院后创面给予湿敷包扎引流,入院后第2天患儿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双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射存在,急查血生化:血糖1.8 mmol/L,白蛋白23 g/L,球蛋白20 g/L,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后,神志恢复,经连续输入葡萄糖、全血,并进行肉芽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面愈合.
作者:张志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腹膜外位阑尾炎导致后腹膜脓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0岁.因反复右髂腰部疼痛伴破溃流脓2 a多次入院治疗.患者自诉于10 a前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16 d后又因右下腹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术,2次手术具体情况均不详.自2004-05开始无明显原因反复出现右髂腰部疼痛,开始程度可忍受,后明显加重,在外院多家门诊诊断不详.于2004-06-02第1次收入我科诊断为:右髂腰部脓肿,2004-06-04首次行剖腹探查术,于右侧升结肠外后壁发现一脓肿,给予切开引流,留置引流管后术毕,术后症状很快消失,脓液引流干净拔除引流管顺利出院.但1个月后再次出现上述表现并伴发热,原引流管皮肤窦口破溃流脓,为黄色脓臭液.
作者:付歆颖;谢大志;蔡定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不典型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16岁.1周前出现右下腹痛(去年曾有短暂右下腹痛,不伴发热),为阵发性,无发热,并发现右下腹包块,约核桃大小,未予重视,近几天反复发作,疼痛有所加剧而就诊;体检于右下腹近腹股沟区上方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无活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9.1×109/L,粒细胞0.73.B超检查提示:于右腹股沟上方探及6 cm×5 cm×4 cm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界清.细胞学穿刺检查:
作者:时维东;肖永鑫;孙献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国债项目的资助,国内大部分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已具备数字化条件[1,2],而一些实验室仍沿袭原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只将计算机单纯的用作打印和储存数据,没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保障血液检测质量[3],结合血站血液检测的特点和我室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血液检测室的局域网.
作者:白莉;温涛;王宏发;刘玉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约占包虫病的0.5%~4%.往往因对其认识不足,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包虫并肱三头肌肌肉包虫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尧天;王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0眼)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并以同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占30%.结论: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为治疗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庆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现对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5岁.2005年曾在天津血研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欲纠正贫血入住辽宁医学院附属三院,住院期间多次定期输血支持治疗.血型鉴定为B型Rh(D)阳性.
作者:范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OPD患者中合并PTE误诊27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能改善临床缺氧状态,提高氧分压,降低病死率,此误诊分折旨在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边郁;徐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临床疑似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30例.以动态浊度法连续检测内毒素,以全自动培养仪及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鉴定.结果:30例血标本11例有革兰阴性菌生长.26例内毒素测定阳性,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血培养结果1例阳性,1例阴性;但内毒素检测均呈进行性增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除细菌本身的作用以外还与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于农;金欣;陈建魁;宋世平;尹秀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具有抗菌力强、耐药性好等特点,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注射药物应用手册>可以查到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碳酸氢钠存在配伍禁忌[1],患者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往往护士会疏忽前一组药液输液管内残留液与后一组药液衔接问题,而出现药物配伍变化即产生结晶现象.对笔者2007-07-27所遇1例分析如下.
作者:郑玉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胆管黏液性囊腺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7岁.右上腹隐痛,尿色深黄、白陶土样便,全身皮肤黏膜黄染瘙痒1个月余.既往: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后7 a.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阳性.B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末段管壁增厚,肝内胆管多发结石.TBIL 244.6 μmol/L,DBIL 148.9 μmol/L.MRI扫描:胆囊缺如,肝左内叶、尾状叶见两枚结石,左肝内胆管、左肝管见囊性肿物,有分隔,肝总管、部分右肝管及胆总管扩张未见分隔,胆总管末端似见软组织信号影.MRI诊断:(1)考虑胆总管末端占位,胆总管癌可能性大;(2)左肝内胆管、左肝管囊性肿物,考虑囊腺瘤;(3)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医学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临床误诊也是他们将来要面临的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医疗风险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提升责任感、端正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态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降低临床误诊概率.
作者:曾奇;朴玉霞;吴岳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可吸收张力带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06/2007-05应用两种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结果: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A组并发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B组.结论:可吸收张力带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总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志强;上官峰;陈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形态学酷似混合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1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疼痛,无牙龈肿胀,无口腔溃疡和糜烂,自服消炎药有所好转.半个月前觉咽部疼痛,并出现发热,高达39 ℃,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寒战、盗汗,入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持续升高,给予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查体:T 37.5 ℃,咽部充血,余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示:
作者:王利;赵湜;陈万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致上肢肌肉萎缩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2岁.右肩关节周围炎4个月,经保守疗法无效,拟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术前一般状况良好,入室前BP 135/80 mm Hg,HR 70次/min,R 18次/min,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化验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无异常.患肢除疼痛性活动障碍外,皮肤肌肉无改变.
作者:夏月华;陈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7岁.发热10 d,胸痛1 d,于2004-08-28入院.3 a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已愈.查体:T 39.0 ℃,一般状态欠佳,呼吸略促,左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 9.2×109/L,Neu% 0.97,Neu# 8.9×109/L,Hb 92 g/L,Tp 59.9 g/L,ALB 27.2 g/L;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胸片示: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肋膈角消失.临床诊断为:右肺炎、双侧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给予抗炎、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
作者:李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