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分析

范宇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血型不合/病因学
摘要:现对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5岁.2005年曾在天津血研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欲纠正贫血入住辽宁医学院附属三院,住院期间多次定期输血支持治疗.血型鉴定为B型Rh(D)阳性.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UC组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159 1±0.101 4)(P<0.05),IFN-γ和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48 1±1.166 1、1.834 9±1.641 7)(P<0.01).结论: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IFN-γ、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IL-4 、IFN-γ、TNF-α表达的改变是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晓军;王志红;韩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以多组颅神经损害和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分析

    对以多组颅神经损害和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吞咽困难2 d、加重并呼吸困难3 h于2007-04-11入院.患者于2007-04-07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感冒症状,口服感冒清后感冒症状有所改善,2007-04-09晨起后感吞咽困难,语声低弱,伴有饮水呛咳、双上肢无力,双下肢肌力正常,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感觉异常.2007-04-11上午来我院门诊,查血电解质无异常,予新斯的明试验结果为阴性.2007-04-11T15:00左右,患者在门诊留观期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至74%,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收入病房.入院时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3.5 mm,眼球运动自如,皱眉不能,双眼闭合不全.

    作者:黎逢光;李朝武;唐洲平;张苏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女性抑郁障碍误诊13例分析

    目的:评价抑郁障碍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的13例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量表评分、误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以分离/转换障碍居多,精神病性障碍其次.结论:抑郁障碍误诊原因主要是与医患双方对隐性抑郁症状认识不足和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诊断体会不深.

    作者:张巍巍;李庆岑;赵凤英;熊健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结肠损伤48例分析

    对我院1997-09/2007-09收治的结肠损伤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0例,年龄17~70(平均43)岁.闭合性损伤28例,其中车祸伤18例,挤压伤和坠落伤8例,开放性损伤22例.伤后12 h内手术37例,12~24 h手术11例.损伤部位:回盲部及升结肠6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损伤17例.按Shannon分级[1]: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Ⅴ级5例.其中36例(75%)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主要以肝、脾、肾、小肠损伤为主.

    作者:刘晓斌;于子华;于铁夫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骨髓中的形态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肺栓塞误诊3例分析

    对肺栓塞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28岁.以呼吸困难、咳嗽、右下肢水肿1周入院.查体:BP 85/60 mm Hg,P 110次/min,T 38 ℃,口唇发绀,端坐位,颈动脉怒张,双肺底干湿口罗音,心界不大,心音低,HR 110次/min,腹平软,肝脾不大,右下肢水肿,动脉搏动弱,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胸片:右侧胸腔积液;肺CT右肺边缘片状影;心电: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入院后诊断:肺炎;心衰、心功Ⅳ级;系统性红斑狼疮待排.给予强心、利尿、激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哈医大一院住院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抗凝、激素治疗后好转.

    作者:代树东;赵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颅内多发结核性肉芽肿1例分析

    对颅内多发结核性肉芽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2岁.因反应迟钝伴发热、头痛6个月,四肢抽搐2个月,右眼失明10 d于2007-06-05入我院.6个月前,家人发现其反应迟钝伴发热、精神萎靡,院外诊断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给予IRPS四联抗痨及地塞米松治疗40 d后好转出院,2个月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且无明显诱因出现4次痫样发作,发作时双眼凝视、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清醒,但不能回忆,无大小便失禁,10 d前出现右眼失明,院外腰穿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总数90×106/L,有核细胞60×106/L,单核细胞0.90,蛋白2.8 g/L,糖2.2 mmol/L,入住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朱丹;谢鹏;李光勤;吕发金;牟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亢误诊15例分析

    本文就我院2005-01/2007-06消化内科以胃肠道疾病住院的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误诊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0例,年龄27~70(平均45)岁,病程6个月~3 a,误诊时间1周~6个月.其中2例是2次入院才确诊.

    作者:张宁湘;陈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针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凝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玲;刘玉梅;侯方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E-cadherin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cadherin 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肺组织E-cadherin表达;4例C-erbB2+表达,无C-erbB2过表达.NSCLC中E-cadherin表达率为(49%),低分化组NSCLC E-cadherin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组表达率60%(P=0.010);中晚期( Ⅲ+Ⅳ)NSCLC表达率为31%,明显低于早期(Ⅰ+Ⅱ)NSCLC表达率62%(P=0.007);淋巴结转移组NSCLC表达率为3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65%(0.026),均有统计学意义.肺腺癌C-erbB2表达率为45%,高于鳞癌过表达率17%(P= 0.017);中晚期NSCLC(Ⅲ+Ⅳ)过表达率为51%,高于早期(Ⅰ+Ⅱ)过表达率21%(P=0.004);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为41%,高于无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23%(P=0.028).E-cadherin的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无相关性.结论:E-cadherin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对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有病理临床意义.

    作者:刘汉勇;王晓玫;单军;成志强;蔡进中;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血压调控时机及标准探讨

    目的:探讨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血压调控时机及标准.方法:将发病24 h内的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血压调控,对照组不控.结果:心功能Ⅱ级者血压控制对心衰有益,却影响脑灌注.Ⅲ~Ⅳ级者经合理血压调控后心功能及脑灌注改善.结论: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合理地调控血压对心脑损害的改善都有益.

    作者:陈丽萍;崔兆文;李惠珍;赵国珍;黄素贞;刘建辉;郭小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2004/2006年解放军第175医院散发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炎病毒学调查

    目的:调查我院散发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分布,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 036例散发肝炎患者血清均进行A、B、C、D、E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感染1种肝炎病毒706例,2种273例,3种45例,4种4例,5种病毒均阴性8例.急、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及中青、老年组患者均以HBV为高;儿童组以HAV为主.结论:散发性肝炎的预防、治疗、研究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对儿童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遍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作者:庄立琳;饶日春;胡桂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急性子宫内翻1例分析

    急性子宫内翻是产科少见的也是非常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则死亡率高,据报道死亡率为15%~43%[1].现将我院产后子宫内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39岁,G6P1,妊娠41+4周,末次引产时间为2006-02,LMP 2006-05-23,EDC 2007-03-02,未行常规产前检查,血型O型,Rh(-),脾肿大,椎间盘突出术后1 a.2007-03-12T20:20由外院转入我院,不规则腹痛5 h余,无阴道流血流液现象,T 36.5 ℃,P 88次/min,R 18次/min,BP 131/77 mm Hg,先露头,胎位正常,骨盆测量未见异常.

    作者:魏素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肱骨干骨包虫1例分析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约占包虫病的0.5%~4%.往往因对其认识不足,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包虫并肱三头肌肌肉包虫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尧天;王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38例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治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Ⅰb2期16例,Ⅱa期15例,Ⅱb期7例)进行介入治疗,采用PVB方案,包括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博来霉素(BLM),观察治疗前、后和手术前肿块变化情况.结果: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近期有效率为89.47%(34/38),治疗结束后2周38例均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秀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外伤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0眼)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并以同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占30%.结论: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为治疗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庆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胆管黏液性囊腺瘤1例分析

    对胆管黏液性囊腺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7岁.右上腹隐痛,尿色深黄、白陶土样便,全身皮肤黏膜黄染瘙痒1个月余.既往: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后7 a.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阳性.B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末段管壁增厚,肝内胆管多发结石.TBIL 244.6 μmol/L,DBIL 148.9 μmol/L.MRI扫描:胆囊缺如,肝左内叶、尾状叶见两枚结石,左肝内胆管、左肝管见囊性肿物,有分隔,肝总管、部分右肝管及胆总管扩张未见分隔,胆总管末端似见软组织信号影.MRI诊断:(1)考虑胆总管末端占位,胆总管癌可能性大;(2)左肝内胆管、左肝管囊性肿物,考虑囊腺瘤;(3)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性观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与同期来我院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血压各项参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脉压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脑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呈正相关.结论:脉压的增大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两者的观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金玲;焦红星;张李向;段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儿童屈光不正的配镜体会

    屈光不正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经眼的曲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的像,又称非正视眼.目前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仍是重要的非手术疗法,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动态的、调节力强、斜弱视等问题.年龄偏小的幼儿视力检查困难,不能表达戴镜后的状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配镜要求.现将我院在治疗儿童屈光不正配镜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春霞;赵晓云;郭渊;赵春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如不重视,常易误诊、漏诊.现将我们遇到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分析如下.

    作者:吴中华;刘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