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东;张百萌;熊国珍;毛盛名
现将我院2000-05/2007-12支气管异物误诊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8月龄~2岁.来自农村2例,城镇1例;异物分别为黄豆、花生碎屑、瓜籽;就诊时间距离异物吸入8 d~1个月.本组就诊时均有发热、咳嗽,其中有呛咳、气促1例,咳嗽1例,呛咳时伴发绀1例,症状多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缓解.肺部检查:3例患侧叩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口罗音者3例,喘鸣音2例.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2001/2006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9例,其中53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26例延迟切开,切开时机选择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本林;冯世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长期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5岁,反复右上腹痛12 a,间伴发热,恶心呕吐.患者从3岁开始常右上腹痛,4岁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囊肿,施囊肿空肠吻合术,术后1 a又频发右上腹痛,间伴发热,恶心、呕吐,近月症状加重,外院B超提示胰腺假性囊肿,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入院体检:T 37.1 ℃,P 94次/min,R 20次/min,BP 96/65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右上腹见陈旧手术疤痕,无局限性隆起,肝、胆囊及脾未扪及,剑突右下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
作者:张社芹;李志群;凌峰;黄明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现将我院近12 a来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1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4岁1例,4~7岁4例,>7岁5例,平均年龄8.3岁.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全部病例符合诊断标准.本组患儿均有中-重度脱水,以不明原因昏迷入院2例,以呕吐、腹痛等急腹症就诊者5例,以发热,乏力,厌食伴精神差就诊者3例.
作者:李素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并与单纯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Hcy血症,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Hcy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Hcy浓度相关.
作者:王小娟;彭卫平;李军涛;杨桂凤;杨桂芝;李芳;张鹏宇;赵学慧;郜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Ⅰ组患者在腹膜关闭完成后即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Ⅱ组患者在皮肤缝合完成后拔除气管内插管.结果:拔除气管内插管后两组间SBP、DBP、MAP、HR、CVP及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安全麻醉方法.
作者:高成顺;熊君宇;席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以胃肠道反应为表现的胰岛素不良反应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多饮、多尿、消瘦0.5 a入院,0.5 a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乏力,双手双足麻木感,无多食,无明显紧张,易怒,无心悸气短,无腹痛腹泻,来我院门诊测随机血糖17.4 mmol/L,血酮体阳性,收入院治疗.患者10 a前患胃溃疡,之后间断上腹部不适,近2~3 a未发作;双手湿疹病史7~8 a,30 a前患甲型肝炎,已治愈.10 a余胆囊切除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母亲死于糖尿病,兄弟姐妹7人,均为糖尿病,均老年发病.
作者:曲正;丘军;陈志君;史磊;史荣成;王永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市综合医院治疗出血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337例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跟踪调查我市综合医院2005~2006年创伤大出血患者189例,产后出血87例,外科大手术患者31例,血液病患者2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男178例,女159例,年龄11~78岁.
作者:何云侠;刘红梅;徐春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膈疝的发病因素,早期诊断方法,误诊、漏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07/2007-08收治的创伤性膈疝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24 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20例.治愈28例,死亡1例.结论:详细了解外伤史,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石桂葆;刘文辉;马利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2004/2007年康复中心配合本院妇科病房针刺结合微波治疗急性盆腔炎3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大61岁,年龄小22岁,病程长3个月,病程短4 d.
作者:杜红旭;高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手术室在2000/2006对2 256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手术,现将手术过程中使用CO2建立气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探讨如下.(1)在气腹建立前应测试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针通畅却仍有CO2气体不流出的情况,可能原因是穿刺针被组织阻塞或某处开关未开.需对每处开关做检查,并适当转动穿刺针方向,以确定是否进入腹腔.
作者:崔涛;陈桂香;崔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一端有鞭毛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细菌,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Marshll和Warren发现,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Ⅰ类致癌因子,从此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全球约有半数的人感染HP,它是胃肠道感染常见的病源菌,其感染途径、发病机制与众多疾病的关系尚不清楚,现已公认HP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与下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近年来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降低HP感染是否能减少肠道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P与下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情况,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陈卓琳;林中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对软性角膜接触镜致巨乳头性结膜炎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将56例112只眼巨乳头结膜炎用科恒眼液、色苷酸钠眼液、0.1%玻璃酸钠眼液治疗,同时停戴角膜接触镜.结果:Ⅰ期有效率100%,Ⅱ期有效率92.0%,Ⅲ期有效率86.7%,Ⅳ期有效率25.0%.结论:治疗巨乳头性结膜炎的有效率与日戴时间、戴镜年限及对接触镜的保养等方面有关,发病后停戴角膜接触镜,积极治疗效果好.
作者:吕茜;李穗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1997-09/2007-09收治的结肠损伤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0例,年龄17~70(平均43)岁.闭合性损伤28例,其中车祸伤18例,挤压伤和坠落伤8例,开放性损伤22例.伤后12 h内手术37例,12~24 h手术11例.损伤部位:回盲部及升结肠6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损伤17例.按Shannon分级[1]: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Ⅴ级5例.其中36例(75%)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主要以肝、脾、肾、小肠损伤为主.
作者:刘晓斌;于子华;于铁夫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显微切除中应用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3例颈椎管内肿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2~12 个月,患者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对于颈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手术.
作者:张铁辉;李大成;李佳;刘光耀;李洪哲;任岩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5岁.于2 a前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昏,无明显的饥饿感及出汗,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时间较短,约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平常也无多食、易饥症状,体重无明显增加,故未引起患者重视,未就诊.0.5 a后则反复出现清晨起床时家人呼之不应,甚至需灌服糖水后方能醒来,并逐渐发展为反复癫痫样抽搐,长期在当地及成都、重庆两地各家大医院神经或精神科诊治,经脑电图、脑CT等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初始用药后症状能控制,但近0.5 a疗效不佳而入院.入院时查体:BP 120/70 mm Hg,肥胖体型,心、肺、腹无阳性发现.
作者:陈玉华;陈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占位患者32例,应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结合病理检查以通过超声技术鉴别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结果:22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瘤的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7例,3例诊断为良性占位.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腺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有局限性.
作者:张瑞平;赵英超;韩金云;古红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克罗恩病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主因腹泻10 d,发热4 d入院.缘于10 d前饮茶后出现腹泻,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大便为脓血便,4次/d,无里急后重,无发热.便常规示脓血便,红、白细胞满视野.口服氟哌酸、黄连素治疗效果不佳, 4 d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 ℃,仍有腹泻,性质同前,无咳嗽、咳痰及胸痛,予左氧氟沙星静点后,腹泻好转,体温下降不明显,门诊以发热待查、感染性肠病收入院.
作者:张书琴;王志刚;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32~75(平均51)岁.肝炎标志物分型:8例乙型肝炎,2例丙型肝炎,2例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以上均符合肝硬化并发SBP诊断标准[1].
作者:卓卫东;杨蔚;王昌杰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