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全喜;曾聪彦
目的:优选安康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结果:佳工艺为A1B1C1,即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靠.
作者:杜彪;陆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岩黄连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岩黄连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岩黄连碱(脱氢卡维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岩黄连碱进样量在0.106~2.1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3%(RSD=1.15%,n=5).结论:所建标准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岩黄连片的质量.
作者:黄雪梅;黄兴振;刘雪萍;蒋伟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方法:通过对中药饮片生产、流通、监管等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结果与结论:中药饮片监管难,但有药可解.
作者:张学良;王霞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抗感染药物,属国家二类新药.
作者:冯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药用动植物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促进中药材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药用动植物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比较药用动植物富集重金属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有许多临床常用的中药材的原植物或原动物对重金属离子都具有超富集作用或者是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耐受性.结论:在今后的GAP关键技术的研究中要注意考查药材对重金属的生理特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中药材生产的优质高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李薇;肖翔林;吴文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刺五加水提物的纯化工艺.方法:将刺五加水提物分别采用D-101大孔树脂、聚酰胺和正丁醇萃取工艺纯化,测定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3种纯化样品对模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模型小鼠断头张口的抗脑缺血作用.结果:3种纯化样品均具有抗脑缺血作用,其中D-101大孔树脂纯化样品的作用强于其它2种样品;紫丁香苷含量与刺五加抗脑缺血作用成正相关.结论: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是刺五加提取物较佳的纯化工艺.
作者:谭晓斌;贾晓斌;沈明勤;彭蕴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栀黄巴布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引起疼痛的扭体反应观察栀黄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炎症、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观察栀黄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栀黄巴布剂对实验鼠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栀黄巴布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朱丽;朱波;王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银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黄芩、黄连、连翘;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mm×4.6mm,4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TCL色谱中能明显检出黄芩、黄连、连翘.黄芩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68~16.8 μg·mL-1(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0.79%).结论:所建标准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银连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漏德宝;陈蔚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乳香、檀香混合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进行筛选.结果: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末过10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0h,提取8h.结论:本提取方法简单、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李春花;李春香;李清;由会玲;赵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黄蜀葵总黄酮(TFA)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复制PSD大鼠模型.观察TFA对PSD大鼠开野行为、血液流变学以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TFA可增加PSD大鼠的水平与垂直运动得分;抑制PSD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升高,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提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结论:TFA具有抗PS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郝吉莉;周兰兰;司力;江秋虹;马颖;颜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血塞通注射液中内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测定血塞通注射液内毒素.结果:血塞通注射液的16倍及以上稀释液对鲎试剂(TAL)反应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热原检查结果一致.结论: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血塞通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作者:李瑞珍;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苦木味素类(Quassioids)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如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苦木(Picrasma quassiodes)等.但也有极少数例外,如从嚏树科(Ptaeroxylaceae)植物Cedrelopsis grevei中分离出一个新苦木味素(Cedphiline)[1].
作者:鲁科明;袁丁;张长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舒血宁中总黄酮醇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TM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54∶46),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25℃.结果:总黄酮醇苷中槲皮素在0.007 1~0.085 2 mg·mL-1(r=0.999 0,n=5)、山柰素在0.006 5~0.078 0 mg·mL-1(r=0.999 7,n=5)、异鼠李素在0.001 5~0.018 0 mg·mL-1(r=0.998 1,n=5)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总黄酮醇苷为101.2%(RSD=0.5%),槲皮素为99.2%(RSD=0.9%),山柰素为103.8%(RSD=0.8%),异鼠李素为102.7%(RSD=2.0%).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近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化学(不包括生物学)鉴定手段,可以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1].
作者:邵清松;胡润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疤痕止痒软化乳膏中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线性范围为0.020 94~0.198 93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51%,n=6).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霞;万军;冉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蓝桉果实中氨基酸的种类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蓝桉果实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蓝桉果实总氨基酸含量为4.76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2.11g(44.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5.29m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9.3mg(36.7%).结论:蓝桉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作者:刘玉明;吴玉田;柴逸峰;娄子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款冬花来源于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e L.的干燥花蕾,又名冬花、九九花等[1],主产于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款冬花味辛、微甘,性温,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作者:吕培霖;李成义;翟丽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酸枣仁中白桦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至pH=5.7,86∶14∶0.03),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氮气)流速为2.0L·min-1.结果:白桦脂酸检测浓度在10.10~161.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0.2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陈宝林;杨昕;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含有苍耳子的辛夷鼻炎丸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模型小鼠分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做肝脏病理切片来进行观察.结果:各剂量组均能增加模型小鼠的体重,组间差异显著(P<0.01),但随着剂量增加,体重的增加幅度逐渐下降;各组肝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各组AST、ALT值均升高,其中低、中剂量组和苍耳子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LT值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见肝细胞索肿胀、少量细胞水肿、肝组织结构排列紊乱、细胞核破碎、血窦扩张,其中高剂量组肝细胞坏死较严重,面积较大.结论:长期、大量服用辛夷鼻炎丸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应引起注意.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徐颖;白庆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