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明;袁丁;张长城
目的:建立五味麝香丸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麝香酮(C16H30O)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麝香酮进样量在0.08~1.2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1.8%).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维强;余永贵;廖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方法:通过对中药饮片生产、流通、监管等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结果与结论:中药饮片监管难,但有药可解.
作者:张学良;王霞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正确认识和应用龙胆.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了解龙胆的植物来源,辨识其商品及主要伪品.结果与结论:使用龙胆前应鉴别其真伪,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张鹏;魏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银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黄芩、黄连、连翘;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mm×4.6mm,4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TCL色谱中能明显检出黄芩、黄连、连翘.黄芩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68~16.8 μg·mL-1(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0.79%).结论:所建标准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银连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漏德宝;陈蔚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木瓜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咖啡酸、绿原酸为对照品,对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11批木瓜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乙腈、(B)0.05%磷酸,梯度洗脱(0~10 min,0%A~15%A,100%B~85%B;10~40min,15%A~30%A,85%B~70%B);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25nm.结果:第1~9批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020%、0.035%、0.043%、0.051%、0.260%、0.104%、0.081%、0.056%、0.034%,咖啡酸含量分别为0.005%、0.006%、0.008%、0.010%、0.051%、0.024%、0.020%、0.015%、0.007%;第8'批药材(烫制)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别为0.045%和0.010%;第9'批药材(存放1a)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别为0.023%和0.005%.结论:本方法简单、重现性好,能控制木瓜的药材质量.第5批木瓜采收时间以7月12日佳,炮制方法以晒制较好,存放时间对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作者:陶君彦;张晓昱;黄志军;熊富良;张琼光;肖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苦木味素类(Quassioids)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如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苦木(Picrasma quassiodes)等.但也有极少数例外,如从嚏树科(Ptaeroxylaceae)植物Cedrelopsis grevei中分离出一个新苦木味素(Cedphiline)[1].
作者:鲁科明;袁丁;张长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祛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大黄、黄柏、当归、地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方中赤芍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在TLC中均能检出大黄、黄柏、当归、地龙的特征斑点;芍药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94 4~0.944 0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74).结论:本文所建标准可用于祛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柏群;彭腾;余蕾;刘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酸枣仁中白桦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至pH=5.7,86∶14∶0.03),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氮气)流速为2.0L·min-1.结果:白桦脂酸检测浓度在10.10~161.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0.2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陈宝林;杨昕;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血塞通注射液中内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测定血塞通注射液内毒素.结果:血塞通注射液的16倍及以上稀释液对鲎试剂(TAL)反应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热原检查结果一致.结论: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血塞通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作者:李瑞珍;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花粉症与中药制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中药制剂诱发过敏症状的患者,进行花粉变应原检测,并应用EL-ASE法测定血清中总IgE和IgG4的含量.结果:28例患者夏秋季花粉、蒿属花粉变应原检测均呈强阳性反应,血清中总IgE和IgG4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值.结论:某些中药制剂与蒿属花粉等有交叉抗原性,可以诱发或加重花粉症症状.
作者:宋岚;武静;郄艾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制备二妙颗粒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苍术中的挥发油;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黄柏药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中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检测浓度在2.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1.21%).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可行、可靠.
作者:王志朝;李强;匡长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岩黄连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岩黄连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岩黄连碱(脱氢卡维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岩黄连碱进样量在0.106~2.1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3%(RSD=1.15%,n=5).结论:所建标准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岩黄连片的质量.
作者:黄雪梅;黄兴振;刘雪萍;蒋伟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蓝桉果实中氨基酸的种类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蓝桉果实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蓝桉果实总氨基酸含量为4.76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2.11g(44.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5.29m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9.3mg(36.7%).结论:蓝桉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作者:刘玉明;吴玉田;柴逸峰;娄子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香姜颗粒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佳工艺.方法:以蒿本内酯含量和收油率为指标,95%乙醇为夹带剂,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蒿本内酯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30∶7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香姜颗粒挥发油萃取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5MPa,萃取时间3h,95%乙醇作为夹带剂.蒿本内酯在5.1~25.5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该工艺制备简便,操作可行,可为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黎海妮;王四旺;王剑波;常瑛;涂剑波;戚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传统医学认为,丹参归心、肝经,药性微寒,无味、无毒,具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除烦、镇痛、通经、镇静安神、凉血消肿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加快微循环血流,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抑制心肌收缩,减少能量消耗,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血脂,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缺氧耐受力,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损伤细胞,抗肝纤维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炎抗菌等作用[1].
作者:吕亚青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安康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结果:佳工艺为A1B1C1,即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靠.
作者:杜彪;陆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降龙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冰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血素A和B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冰片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龙血素A、B分别在0.2~3.0 μg和0.05~0.70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龙血素A、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2.02%)、95.2%(RSD=1.75%).结论:本文所建标准可用于降龙搽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金刚;李迎雁;赵兴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刺五加水提物的纯化工艺.方法:将刺五加水提物分别采用D-101大孔树脂、聚酰胺和正丁醇萃取工艺纯化,测定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3种纯化样品对模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模型小鼠断头张口的抗脑缺血作用.结果:3种纯化样品均具有抗脑缺血作用,其中D-101大孔树脂纯化样品的作用强于其它2种样品;紫丁香苷含量与刺五加抗脑缺血作用成正相关.结论: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是刺五加提取物较佳的纯化工艺.
作者:谭晓斌;贾晓斌;沈明勤;彭蕴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其提取物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合理的水提工艺,采用平行试验优选醇沉工艺参数.结果:优选出的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工艺为用1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h,滤液浓缩到1.4g生药·mL-1后醇沉至80%,醇液过滤,pH值调至7.结论:本方法可为提取五味子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作者:范晨怡;章晓骅;魏惠华;施亚芳;孙明珍;陈彦;贾晓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