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利欣不良反应

宫琳;李成建;苏戈;辛雪萍

关键词:甘草酸/副作用
摘要:对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甘利欣不良反应摘要如下.1 疱疹男,43岁.因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给以甘利欣3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用药后第2天出现阴囊疱疹,龟头有渗液,随之发展至阴囊水疱红肿、破溃,龟头渗出液呈脓性,排尿困难.停药后经对症治疗,2周后皮肤破损基本痊愈.本例患者曾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提示过敏体质者使用本品时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1].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豚鼠气单胞菌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1例分析

    2007-11我们从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一株发酵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的菌株,用商品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

    作者:隋秀丽;王燕;宫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

    对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主诉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个月余,于2007-10-08入院.自诉1个月前不慎被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急到当地私人诊所清创包扎,用夹板固定制动,经换药发现夹板处皮肤坏死,急诊来我院治疗.

    作者:王燕;隋秀丽;宫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12例分析

    将我院近3a来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8~67(平均53.5)岁.

    作者:谭平;黄智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误诊27例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一常见疾病,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现将我院2000/2007年急性胰腺炎误诊27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恩中;杨震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阴道试产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行阴道试产的孕妇的试产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选择阴道试产的76例孕妇,试产成功65例,试产成功率85.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是很高的,应该提倡,因为阴道分娩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潘朴芬;吕晓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对比分析

    廊坊市人民医院2000-12/2008-02分别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对患者进行检查,我们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书琴;王志刚;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氧喷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控制感染,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吸氧等.治疗组抗感染基础上利用QW15气动雾化吸入器以氧气为动力,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液.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利用氧气为动力,呼吸道局部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液能迅速缓解症状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给药方法.

    作者:臧亚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与疗效

    目的:通过妇产科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将妇产科手术中648例依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先后分为A、B、C 3组,均使用头孢曲松钠4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至术后3d,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痊愈情况.结果:A组与B组痊愈相当且优于C组,三组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且术前1~2d使用与术前2h使用抗生素效果无明显差异,建议术前2h使用,既可以提高抗生素疗效,又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王华莉;杨惠君;张小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误诊4例分析

    目的:提高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早期均误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肠型过敏性紫癜1例,肠型过敏性紫癜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惟一方法.

    作者:杨美菊;李文燕;朱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脑梗死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本资料选择了几项止血因子的试验:反映凝血活性的纤维蛋白A肽,反映纤溶活性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T-PA),反映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OP),D-二聚体,产生于血管内皮的血栓调节蛋白(TM),及纤维蛋白原(FG),血粘度,血小板聚集,以期能有所发现.

    作者:周志强;吴焕卿;李社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现代肺结核影像学误诊进展

    目的:探讨现阶段肺结核影像学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国内外肺结核的细菌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误诊文献.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使肺结核的发病和影像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影像学诊断的高误诊率.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现代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建立一套严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规范可更好的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作者:张晶;韩铭钧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卵巢甲状腺肿误诊1例分析

    对卵巢甲状腺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2岁,孕3产1流2.既往月经规律,因月经不规律0.5a,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腹胀10d余,于2007-05-10入院就诊.

    作者:王丽宏;李秀梅;陈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误诊18例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X线钼靶照像误诊病例影像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的病例18例.结果:18例中误诊为乳腺增生8例,误诊为良性占位7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误诊为炎症1例.结论:乳腺癌易误诊为乳腺增生及其他良性病变.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乳腺癌误诊的关键.

    作者:揣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

    目的: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监控.方法: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及时检查、反馈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各项工作能按感染科要求执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只要加强管理与控制,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破伤风19例分析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发病初有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修正诊断,经积极治疗后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破伤风在农村仍有发病,疾病早期较易误诊,加强破伤风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琼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2例分析

    目的:总结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05-01/2007-12用维拉帕米治疗的72例132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资料.结果:72例132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维拉帕米治疗131次终止,有效率为99%,未发生明显副作用.结论: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高,副作用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可提高疗效.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椎管硬膜下脓肿1例

    1 病历摘要女,13岁.因腰痛半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放射痛3 d于2007-10-26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体温达39℃.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7 d,高热缓解.入院前半月,开始出现腰痛,对症治疗无缓解,入院前3 d,腰痛加重,并伴有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作者:张洪征;张树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内胆管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据统计资料,肝内胆管细胞癌约占胆管癌8%~13%[1],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15%[2-4],占肝内恶性肿瘤第二位.临床上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作者:吴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53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GER)是小儿常见病,它不仅可引起婴幼儿猝死,并被认为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之一[1],故有效而及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2001-11/2006-08收治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儿53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向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林可霉素致神经肌肉阻断作用2例

    1 病历摘要例1:男,18岁.因咽痛、发热2 d就诊.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T 38.6℃,咽部充血、水肿,两侧扁桃体均Ⅱ度肿大,表面有较多脓点.心、肺、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示:RBC 4.6×1012/L,Hb 130 g/L,WBC 1.3×109/L,N0.76、L0.24,胸透正常.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因青霉素过敏,红霉素类不能耐受,而用林可霉素静脉滴注.

    作者:高淑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