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至栋;胡磊;王玉琳
病毒趋化因子结合蛋白分为3型,Ⅰ型为可溶性IFN-rR,Ⅱ型为T1/35kD蛋白家族,Ⅲ型为M3蛋白,它们都能结合多种趋化因子,在宿主免疫应答调节和病毒致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仕和;李云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三个狂犬病毒株,分别经地鼠肾细胞培养,将其抗原含量,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个病毒株的抗原含量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CTN-V10M3的毒力高,CTN-BHK3的毒力低,aG株的毒力虽然居中,但免疫原性好,它仍是适于地鼠肾细胞上培养的毒株.
作者:鲁宏;蒋茨蕾;梁名践;潘丽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研究浓缩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蛋白浓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用超滤浓缩法对狂犬病疫苗进行不同倍数的超滤浓缩,将浓缩后不同倍数的样品分别用凝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结果样品浓度在40mg/ml以下时,狂犬病毒收集液中杂蛋白去除率可达99%以上,小牛血清含量在25~37.5ng/ml之间;浓度超过40mg/ml时,并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狂犬病毒收集液中杂蛋白去除率逐渐下降,且有病毒丢失.因此采用凝胶柱层析法纯化狂犬病疫苗,蛋白浓度应低于40mg/ml.
作者:李福安;秦怡;杨平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应用PCR技术成功地从溶脲脲原体14个血清型中获得尿素酶基因片段.经分析发现各序列间高度保守,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据此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可将14个血清型分为两大群,与现在两个生物型划分的唯一区别是将属于生物1型的血清型3归于生物2型.在14个型的序列中,不同的核苷酸可作为区分各血清型的特征性碱基.
作者:彭清忠;郭兆彪;朱厚础;杨瑞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戊肝病毒cDNA为模板将开读框架3的基因片段扩增并克隆入载体pUC18中.再对扩增片段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此片段与膜板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将此片段克隆后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装入真核胞内表达载体PPIC3及分泌性载体PPIC9中,并对载体进行酶切鉴定证实外源基因插入的正确性.终完成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启明;沈心亮;蒋琳;张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TT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的了解尚不充分,其传播途径也未完全清楚.虽然对TTV经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研究较多,但对母婴传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T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祖木;王秉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感染性病原是引起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制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仍然是解决感染性疾病有效和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就疫苗研制领域的近来研究现状,包括疫苗研制技术的发展阶段,载体疫苗,粘膜免疫,新型佐剂和治疗性疫苗进行了综述,并对理想的新一代疫苗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作者:刘纯杰;张兆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基于PCR的高分辨DNA指纹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与其它标记技术相比,它具有相对便宜、简便、快速、可靠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的原理、方法及其技术关键指标,综述了AFLP目前在微生物学、植物学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裴德翠;杨瑞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基因变异的研究,仍然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S基因变异是导致HBV基因序列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它与乙型肝炎的各种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S基因变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医学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马春玲;季晓辉;房德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目前将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用于肿瘤,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加以综述.
作者:魏华;张建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制备抗H3N2型流感病毒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防治同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制备H3N2型流感病毒,通过两种途径免疫母鸡,以水稀释-硫酸铵沉淀及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动物效力试验.两种途径免疫均可使母鸡产生特异性IgY,其中以静脉为主的混合免疫法效果较好,提纯后纯度可达90%以上,通过被动免疫可使小鼠对同型流感病毒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已成功地制备出高效价的H3N2型流感病毒特异性IgY.
作者:张雪梅;盛军;王玉梅;赵大鹏;刘畅;蒙冲;王晓宇;石晓丽;郭凤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将AFP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胶体金并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制成免疫检测层析试剂.血清中的AFP与金标记抗体结合,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紫红色线条.此检测试剂对本室自制AFP参比品进行了检测,灵敏度达20ng/ml;对甘肃省肿瘤医院的176份癌症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与ELISA法相一致.本法检测AFP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正雷;张云涛;缑宇虹;袁皓加;张甲菊;曹咏梅;杨宗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解职业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状况,应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检测.在10 069名职业献血员中有516例抗-HGV阳性,总感染率为5.12%,其中男性感染率5.79%、女性感染率4.45%;甘肃省感染率4.96%、宁夏区感染率5.70%、青海感染率5.67%以及陕西感染率4.91%;年龄18~25岁的感染率4.48%、26~35岁感染率4.87%;36~45岁感染率6.90%;将抗-HGV阳性作RT-PCR、HBsAg、抗HCV检测,其中HGV-RNA阳性362例、HBsAg阳性25例、抗HCV阳性37例、HBsAg和抗-HCV阳性8例.以上说明,在职业献血员中,HGV的感染与性别、地域及年龄无关,与HBV、HCV有重叠感染现象.
作者:席仲兴;张云涛;彭林峰;贾晓莉;张雯;张正雷;袁皓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从载体材料、点样方式、芯片固定的生物分子和功能等方面对生物芯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以芯片所固定的生物分子的分类方式为基础,就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及芯片实验室的国内外研发进展作了介绍;后指出了目前生物芯片研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白东亭;祁自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由于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及被WHO确认为Ⅰ类致癌因子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对它的疫苗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的全菌体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减毒疫苗、微球疫苗及临床实验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衣作安;陈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芽胞引起的疾病.炭疽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在毒力质粒上编码pXO1和pXO2.pXO1184.5kbp大小,编码分泌外毒素的基因,此二个外毒素为二亚单位毒素,二个A蛋白,致死因子(LF,83kD)和水肿因子(EF,89kD);一个B蛋白,保护因子(PA,85kD);分别由pXO1上的独立基因,Lef,Cya和Pag编码;pXO2为95.3kbp大小的小质粒,携带三个基因,CapB,CapC和CapA,与聚-γ-D谷氨酸构成的荚膜合成有关.
作者:褚佩英;鲍行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确定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有效期,对该疫苗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将C群多糖抗原放置在37℃,A+C群多糖疫苗分别放置在2~8℃、37℃和56℃,定期取样,用琼脂糖CL-4B凝胶柱层析后,测定Kd值在0.5以前的多糖回收率.结果表明,C群多糖抗原在37℃保存9周,A+C群多糖疫苗于2~8℃保存4年、37℃保存88周、56℃保存10个月,多糖抗原或多糖疫苗的Kd值小于0.4,多糖回收率大于75%,符合规程要求;因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有效期可定为在2~8℃储藏条件下3年6个月.
作者:朱莉萍;赵星华;崔萱林;张军;李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或接触了服苗者后,极个别人可发生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VAPP),尤其是近10年来,国内外均报道了小规模的VAPP暴发流行,监测发现,这些VAPP病人的发生与OPV疫苗出现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致疫苗病毒恢复其毒力有关.本文就目前VAPP发生情况、OPV疫苗基因的变化如基因突变或重组的类型和机制、如何预防和控制OPV疫苗衍生病毒的发生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
作者:严有望;王祖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将纯化的基因重组HIV-1 P24和融合蛋白P24-gp41包被微孔板,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人血清和HIV-Ab国家参比品(Panel).rP24对20份HIV-Ab阳性Panel的检出率为95%(19/20),对20份HIV-Ab阳性Panel通过率为90%(18/20),P24-gp41对20份HIV-Ab阳性Panel检出率为90%(18/20),对20份HIV-Ab阴性Panel的通过率为60%(12/20);rP24和P24-gP41对正常人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研制的P24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组份抗原用于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生产.
作者:陈伟;陈克金;朱华松;余模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胞内感染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相应的减毒活疫苗有可能成为更为理想的DNA疫苗载体.本文就减毒活疫苗作为理想的DNA疫苗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莉;曾蔚;贾文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