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荣(摘);江丽君(校)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000区( 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 Pf MSP119( 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Asn/Asp富集区的表面蛋白8, rPf MSP8(△Asn/Asp)的N-端融合制造了一种嵌合性疫苗抗原。用这种嵌合性rPf MSP1/8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了与rPf MSP8(△Asn/Asp)相融合者有关的保守表位的强T细胞应答,这种T细胞应答既是Pf MSP8特异的,又能足以帮助生产高滴度的 Pf MSP119和 rPf MSP8(△Asn/Asp)两种组分的抗体。这种情况发生于有佐剂Quil A或MontanideISA720加CpG寡去氧核苷酸( ODN)配方的情况下,并在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中都能见到。 Pf MSP1/8诱导的抗体与Pf MSP119的两个主要等位片段( FVO和3D7)有很强的反应。特别有意义的是, Pf MSP1/8诱导的 Pf MSP119特异性抗体的滴度高于 rPf MSP142和 rPf MSP8(△Asn/△Asp)的联合配方。就其功能性而言,兔Pf MSP1/8特异性IgG在体外有效地抑制了血期恶性疟原虫FVO和3 D7株的生长。这些数据支持有必要进一步试验和评估嵌合性Pf MSP1/8这一抗原作为恶性疟疾多价疫苗的组分。
作者:陈锦荣(摘);江丽君(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肠杆菌科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一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临床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抗感染,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相应的灭活酶及水解酶或菌株细胞结构改变,从而破坏β-内酰胺环使其对抗生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甚至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拟就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表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刘淑敏(综述);杜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及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各选取连续3批,分别放置于37℃、20~25℃和2~8℃3种温度下,在一定的时间取样进行主要项目测定,在关键时间点进行全面检测。结果 A群结合疫苗原液于2~8℃保存9个月,20~25℃保存4周,37℃保存4 d;C群结合疫苗原液于2~8℃保存9个月,20~25℃保存6个月,37℃保存4周;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于2~8℃保存2年3个月,20~25℃保存6个月,37℃可以保存9周;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在2~8℃条件下,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存放6个月,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存放2年,其质量稳定。
作者:赵俊;吴丽洁;贾泽;杜磊;陈超;李世慧;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中国出现了由禽源性流感病毒A( H7N9)引起的严重性传染病,为此全球付出努力,来实现候选疫苗的快速研发。目前,非流感病毒A ( H7 N9) H7亚型流感候选疫苗在面对新近出现的流感病毒A( H7N9)时,其免疫原性低,保护效果差。一种流感病毒A ( H7 N9)重组候选疫苗,是将A/Anhui/1/2013株的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苷酶( NA )和 A/Indonesia/05/2005(H5N1)株的基质蛋白1(M1)克隆进杆状病毒载体,然后用该杆状病毒感染草地贪夜蛾( Sf9)昆虫细胞,再从该细胞分泌出由HA、 NA和M1组成的病毒样颗粒( VLP ),其与成熟的流感病毒颗粒相似。该疫苗从获得H7 N9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构建到流感病毒A( H7N9) VLP的分泌,共用了26 d。将该疫苗分别在0 d和14 d接种Balb/c小鼠,用致死野生株进行攻击,以期评价其免疫原性和效力,对照组为非同源性的H7疫苗( A/chicken/Ja-lisco/CPA1/2012( H7N3)-VLP )、A/Indonesia/05/2005( H5 N1)-VLP 或安慰剂。所有的疫苗添加或不添加 ISCOMATRIX 佐剂。流感病毒 A ( H7 N9) VLP疫苗诱导针对同源性流感病毒A ( H7 N9)的血凝抑制( HAI )抗体,滴度≥1∶64。该疫苗对异源的流感病毒A( H7N3)能产生交叉反应,抑制血红细胞凝集,同时与相应的ISCOMATRIX 佐剂亚组相比,其血凝反应高出3~4倍。类似的,该疫苗的所有剂量诱导的抗NA抗体,与ISCOMATRIX 佐剂亚组相比,其反应高出3~4倍。非同源性的H7疫苗能诱导H7N3和H7N9的HAI ,但不能产生抗N9 NA的抗体。用致死的野生株A/Anhui/1/2013( H7 N9)攻击小鼠,接种A(H7N9)和A(H7N3)疫苗的小鼠存活率为100%,而接种A ( H5 N1)疫苗和安慰剂的小鼠,存活率为0%。总之,数据表明,重组 H7 N9疫苗研发迅速,免疫原性和效果良好,能够作为大规模流行性感冒H7 N9的候选疫苗用于人体试验。
作者:童彦军(摘);江丽君(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争取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于2012年1月与中国知网( CNKI)签订了《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
作者:《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11个肺炎球菌血清型(2、8、9N、10A、11A、12F、15B、17F、20、22F、33F)的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方法用WHO推荐的标准检测人血清中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 定量ELISA方法,以国际标准血清89SF为标准,对此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以暂定的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12份WHO校正血清、16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LIBP)质控血清和89SF,对定值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以09 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12份WHO校正血清和16份LIBP质控血清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结果,与以89SF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1.00,P <0.05);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89 SF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新值与其原定值比较,各血清型的误差均<20%。结论实验完成了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准确定值。
作者:王欣茹;刘方蕾;于旭博;范锋锋;刘爱萍;吴兵;胡浩;王晶;赵志强;谢贵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过去的100年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在人类疫苗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模型的使用不仅有助于疫苗从基本研究转到临床应用,而且动物模型通常能够预测疫苗实用的潜能,从而帮助疫苗的生产商预测财政风险。由于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促进疫苗研发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浩飞;任富利(综述);胡秀兰;杨晓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猪生殖道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RRSV)在全世界养猪场中广为流行,并且是经济损失和动物罹难的主要原因。 PRRSV的快速遗传变异对于现行疫苗提供抗新出现的毒株保护作用而言是很困难的。作者近来证实一种新型肽纳米纤维水凝胶配方制剂( H9 e )对于灭活的H1 N1疫苗而言可作为有效的佐剂而起作用。因此,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价H9e作为一种用于PRRSV改良活病毒疫苗( MLV)的佐剂的可行性。用加或不加H9 e佐剂的Ingelvac PRRSV MLV接种小猪,然后用VR-2332株(亲本疫苗株)或MN184 A株(基因变异株)进行攻击。用MLV+H9 e免疫的猪具有高水平的循环疫苗病毒。更为重要的是,用MLV+H9e免疫的猪对上述2种PRRSV毒株的攻击都产生了改善的保护,正如同用MLV单独免疫的小猪进行比较那样,前者降低了攻击介导性病毒血症的程度。用MLV+H9 e免疫接种的猪同那些单独接种MLV的猪进行比较,前者的T调节性细胞的频率和IL-10产生都较低,而Th/记忆细胞的频率和IFN-γ分泌都较高。总之,本项研究证实肽纳米纤维凝胶H9e,当其与PRRSV MLV 疫苗联合应用时,能够增强抗2种不同PRRSV株的疫苗效力,这是通过调节宿主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而实现的。
作者:江丽君(摘);陈锦荣(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定西市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3年AEFI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全市报告发生AEFI 2091例,报告发生率为236.75/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2080例,异常反应6例,心因性反应5例。全年每月均有AEFI报告,10、11月份报告例数多。1岁内儿童报告比例大;AEFI多发生在接种后0~1 d内,发生后多于2 d内就诊。23价肺炎疫苗、白破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一、二类疫苗报告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定西市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 AEFI报告发生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值。全年未报告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偶合症病例。免疫规划接种实施是规范、安全的。
作者:陈军莲;杨继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西靖西县1997-2012年HIV/AIDS流行病学状况,分析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靖西县1997-2012年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靖西县1997-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 147例,其中HIV感染者60例,AIDS病人47例,死亡40例;男性95例,女性5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这些年龄组发病率为3.24/10万;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0.48%;其次为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占6.80%。结论靖西县艾滋病流行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传播,性接触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高危人群性行为的干预,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
作者:王福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对免疫接种则产生的宿主应答在历史上已经通过抗体滴度的变化而进行了评价,这种滴度的变化是通过免疫接种后与免疫接种前的滴度进行比对而发现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或较大提高已经被理解成在针对疫苗接种的应答中抗体产生有所增高。新的技术,如象粒珠试验能够使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检测出精确的抗体水平(以每毫升的浓度进行报告),其水平范围在以往采用的如象ELISA这样的标准测定所得数值的上下范围之内,为测定针对免疫接种而产生的宿主应答,在用粒珠试验数据进行评价时是采用倍数改变和绝对值变化评估的,用一通用的线性模型校正统计学数据,当免疫接种前抗体水平很低时,抗体应答则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图形。在粒珠试验中绝对值的变化尽管不是标准的计算结果,但它似乎更精确地反映出那些免疫接种前其抗体水平极低的个体对于免疫接种所产生的宿主应答。相反,对于这些相同的个体而言,倍数的变化可能是非常高的,然而疫苗接种后抗体却不能达到血清保护性水平。绝对值的变化对于鉴定针对疫苗接种而产生的宿主应答则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尤其是在免疫接种前抗体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绝对值变化可能对于那些测定宿主基因型与针对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应答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
作者:江丽君(摘);陈锦荣(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CEX-HPLC)分析抗VEGFR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制品的电荷异质性。方法应用CEX-HPLC技术,对VEGFR2单抗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并结合羧肽酶B( CpB)和N-糖酰胺酶F( EndoF2)酶切,初步研究其电荷异质性的成因。结果用CEX-HPLC分析CpB酶切前后单抗,证明其碱性变异体主要由C末端赖氨酸不均一性引起;分析EndoF2酶切前后处理的单抗,证明其酸性变异体部分由N-糖末端上的唾液酸修饰所引起。通过2种酶的顺序酶切可相对准确地分析含C-末端赖氨酸以及含唾液酸单抗的比例。结论采用CEX-HPLC可较好地分析单抗的电荷异质性;并结合合适的酶切处理,可判断单抗主要电荷异质性的来源,为保证单抗制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作者:于传飞;王文波;刘春雨;王兰;张峰;李萌;高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在细胞内严格寄生,因此它能引起哺乳类宿主(包括人类)细胞的感染。凋亡在宿主细胞与弓形虫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凋亡被间接机制所限制,因而宿主细胞能够对弓形虫发生炎症反应。与之相反,在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由于凋亡信号级联反应直接受到了干扰,从而抑制了宿主细胞凋亡,这就有利于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弓形虫调节和抑制凋亡的两种能力,需要一个精密的调节系统来调控弓形虫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维持弓形虫稳定的持续感染。重点从弓形虫有关的宿主细胞的凋亡方面进行了介绍。
作者:朱勇(综述);杨秋林(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步研究,优化每一步工艺参数。方法优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浓度、复合多糖的解离浓度和解离时间、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过程对荚膜多糖的影响。结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体积终浓度0.10%( w/v)沉淀效果更好,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产量更高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复合多糖解离浓度越高,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延长复合多糖解离时间有利于提高荚膜多糖产量。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对荚膜多糖的产量和分子大小没有影响。结论现行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复杂,优化后的工艺提高了荚膜多糖产量,缩短了工艺用时,增加了工艺稳定性。
作者:陈作江;冯鹏;赵海平;冯佳丽;魏振洲;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1,通过优化表达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L1蛋白,其次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后,获得高纯度的的L1蛋白,再通过解聚和重聚获得VLPs。结果全基因优化并截短的HPV18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电镜下观察到直径为60 nm的VLPs颗粒。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非融合HPV18L1蛋白,并获得均一的VLPs颗粒,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安静;付生芳;李雄雄;包红;寇桂英;白幕群;余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嗜肺军团菌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感染人和动物,引起军团菌性肺炎,危害极其严重,但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军团菌病疫苗的研究经历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不同阶段,但至今尚未能在临床得到应用。核酸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符合兼胞内寄生菌嗜肺军团菌的预防需要,并且还具有诸多其他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对嗜肺军团杆菌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作者:柴海云(综述);朱庆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市惠济区2005-2012年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的流行特征,提出惠济区今后对NGU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惠济区 NGU 疫情的三间分布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结果2005-2012年惠济区共报告NGU患者450例,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由3.75/10万上升到30.00/10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8,25~34岁为高发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80.44%。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农民工、企业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惠济区NGU疫情日趋严重,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强化各项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作者:宋宏剑;魏红玲;王兆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AB不同的加入方法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次加入手动搅拌和持续加入机械快速搅拌两种CTAB加入方法,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编为B组和C组。将两组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纯化获得精糖,分别编为D组和E组。以Sepharose CL-4B凝胶层析纯化获得荚膜多糖并检测其KD值。结果 B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 值介于0.34~0.35之间,C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 值介于0.03~0.05,进一步用苯酚纯化获得精糖后KD 值D组介于0.34~0.36之间,E组介于0.22~0.28之间。两组相比KD 值显著降低。结论 CTAB的加入过程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分子大小有明显的影响, CTAB沉淀时进行快速而充分的搅拌,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作者:吕存女;陈作江;赵海平;冯佳丽;冯鹏;魏振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剖析了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质量标准相关方法、检测限度和历史沿革;对比研究了与国外先进药典如欧洲药典的差距,包括相关物质、相关杂质分析、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比活性等方面;介绍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拟增修订主要内容,如增订报告基因法检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增订定量PCR法检测外源DNA残留量,加强“理化对照品”的管理,相关检定机构对国内生产企业的理化对照品进行了标定。本文还探讨了提高该类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方向。
作者:任跃明(综述);蒋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73年创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为,报道国内外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等,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及应用,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作者:《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