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霞;李暾
目的 比较应用局部枸橼酸盐或全身肝素抗凝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的抗凝方案将6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枸橼酸盐组(28例)和肝素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器使用寿命、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和30 d生存状况.结果 枸橼酸盐组血液净化器使用寿命为(49±29)h,明显长于肝素组的(28±23)h(P<0.05);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肝素组的23.53%(P<0.05).枸橼酸组和肝素组患者30 d的生存率分别为61.76%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枸橼酸盐可广泛应用于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的抗凝治疗,可延长血液净化器使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但对患者短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青;陈新;周小华;张国培;邹其银;季宏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万宁市南桥镇、长丰镇、南林农场和兴隆农场等地区的槟榔黄化病病情.方法 规范地调查采样并进行鉴定.结果 被调查地区槟榔黄化病的平均发病率为39.60%,平均病情指数为22.92.结论 槟榔黄化病在该地区有快速蔓延之势.
作者:杨春雨;战晴晴;周亚奎;张玉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补肾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全身骨密度(BMD)、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血钙、血磷、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D3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MD值、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增加,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肌酐、PTH和维生素D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提高BMD值,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骨代谢标志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秋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为推进省以下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工作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查阅文献、电话调研等多种方式,对目前省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目前存在行政审批事项多,缺乏审批专业人才,基层队伍能力不足,部分行政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在处理好审批、依法行政、服务和监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转变作风,创新审批工作方式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深入推进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而持续助推食品药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孙轶;陈玉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可全面缓解患者水肿症状,有助于疾病转归,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跃荣;刘正君;冯玉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减少住院药房用药错误,提高药品调配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2013年至2015年住院药房上报《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的239例用药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常见的用药错误类型为药品用量(23.85%)、给药频次(20.08%)、药品品种(20.08%),其中主要引起错误的人员类型为初级药师(83例)和初级医师(47例).结论 加强住院药房药品的标准化管理,制订双人核对制度等措施,可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作者:吕鲜艳;吕冠博;姜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及其氧化降解片段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体系诱导产生自由基并降解黄芪多糖,并对黄芪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浓度的诱导体系得到的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随着黄芪多糖降解片段相对分子质量降低而活性增强.结论 黄芪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关.
作者:邓六勤;黎梅桂;吴宝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相关因素及营养状况对老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危重症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AD的临床资料,对抗菌药物相关指标、营养状况等因素对病情转归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种数、疗程等因素直接影响AAD病情的转归;抗菌药物疗程、联合用药、低蛋白血症均与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直接影响AAD病情的转归,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给予益生菌等药物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另外,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腹泻状况相互影响,在积极纠正腹泻的同时应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作者:林海霞;李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柴胡皂苷D(SS-d)对骨肉瘤143B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经不同浓度柴胡皂苷D处理骨肉瘤143B细胞后,分别于6,12,24,48,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人骨钙素(OCN)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测试盒检测AKP活力.结果 低浓度的柴胡皂苷D可明显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AKP活力检测结果显示,经柴胡皂苷D干预后的143B细胞的AKP活力变化无显著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柴胡皂苷D能减弱人骨钙素的表达.结论 柴胡皂苷D能抑制143B细胞增殖,活性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成骨分化无关.
作者:杨春艳;范文翔;欧学兰;袁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6年的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提高药物咨询或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结果 医院2016年的药物咨询者共302人次,以医师和患者为主,分别占47.02%和32.45%,其次为患者家属及护士,分别占9.93%和8.61%;咨询方式主要为电话咨询或在咨询室面对面咨询;医院2016年的药物咨询共362例次,咨询内容主要为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和药物的配伍禁忌等;2016年度药物咨询满意度达80.79%.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水平,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和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邓淑贞;谢杏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炒防风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Rigo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 可在20 min内完成对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色谱分析,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6~0.2920 g/L(r=0.9994)和0.0114~0.2850 g/L(r=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82%和107.70%,RSD分别为2.92%和2.45(n=6).结论 该法方便、快捷、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炒防风的质量控制.
作者:焦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桔梗总皂苷(PGS)对PM2.5致肺损伤大鼠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PM2.5致肺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GS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气管滴注法造模;给药14 d后,取大鼠左肺及右肺组织中叶,常规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肺组织中SP-A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测定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收集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及BALF中SP-A的含量.结果 PGS能明显减轻PM2.5致肺组织的病变,增加肺组织中SP-A的表达,并降低血清中SP-A,以及增加BALF中SP-A的含量.结论 PGS对PM2.5引起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及肺组织毛细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姚琳;张俊威;孟庆杰;董坤;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对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医院行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52例)和芬太尼组(44例),所有患者均予腰丛注射20 mL罗哌卡因(0.298%),地佐辛组经坐骨神经注射5 mg地佐辛混合液,芬太尼组坐骨神经注射0.2 mg芬太尼混合液.结果 地佐辛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4.94±1.34)min,稍迟于芬太尼组的(4.18±1.09)min(P<0.05);地佐辛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1.74±3.15)h,显著长于芬太尼组的(9.29±2.02)h(P<0.01);地佐辛组静息状态阻滞后15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约为(2.72±0.51)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的(3.47±0.57)分(P<0.01);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佐辛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7.69%,高于芬太尼组的2.27%(P<0.05).结论 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予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婷;李开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测定保泰松片剂中保泰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2.72 g,加水700 mL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至4.1,加水至1000 mL,摇匀)-乙腈(30:7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 保泰松主峰能与已知杂质有效分离.保泰松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0.30 g/L(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加样回收率为99.00% ~101.66%,RSD为1.41%(n=9).结论 改进方法灵敏度更高,重复性更好,适用于测定保泰松片中保泰松的含量.
作者:孙婷;张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ICU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药学监护方面积极配合医师,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使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明显改善,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的药物疗效和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配合医师的药物治疗,主动实施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梁晓艳;梁旭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铁必复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大黄、葛根、川芎和石菖蒲4味药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柱采用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 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3.84~143.02μg/mL(r=1.0000).结论 该质量标准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其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金丽;蔡培培;杭娟;张心悦;伍小勇;张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血清肾蛋白原(PG)及胃泌素-17(G-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动力指标和血清PG与G-17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理想,能促进血清PG与G-17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美姗;刘磊;魏鑫;刘晓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独一味煮散颗粒的制备方法.方法 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滤过性确定独一味煮散颗粒的粉碎粒度,以成型的难易、滤过性、总黄酮含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以确定制备工艺.结果 以独一味细粉制粒,加入细粉量的30%水为黏合剂,采用挤压制粒法制粒,在65℃下干燥90 min.在同一提取条件下,煮散颗粒的总黄酮提取率为32.38 mg/g,出膏率为27.30%,而传统饮片的黄酮含量仅为16.53 mg/g,出膏率为8.80%.结论 煮散颗粒相对于传统饮片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永;王猛;李向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纯化工艺替代原纯化工艺用于四季草颗粒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槲皮苷和总固体为评价指标,对5种常用澄清剂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优澄清剂进行条件优化,优选出佳澄清剂.以优澄清工艺与传统的醇沉工艺进行药效学试验比较,对吸附澄清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吸附澄清剂为壳聚糖,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8[生药(g):药液(mL)],提取液pH为4,每1 L药液加入1%壳聚糖冰醋酸溶液100 mL.结论 壳聚糖吸附澄清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成分损失少的特点,可代替传统工艺用于四季草颗粒的制备.
作者:庞秀清;李勇军;何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均给予DMARD药物羟氯喹和来氟米特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χ2=7.428,P<0.05);联合组患者RA彻底消失及药物治疗总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均明显减小或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DMARD治疗R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明显,可更快地控制RA的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婉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