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睿;王永胜
案1 张某,男,27岁,家住天祝县石门乡火烧城村.
作者:郭世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外伤后,特别是在骨盆骨折后继发睾丸炎(睾丸肿胀坠痛)是骨伤科临床常常遇到的情况,以往我院采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笔者自1999年2月开始采用中药治疗此病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发病急、易导致失明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常由于未能及时就医或误诊而给病人带来永久性视功能损害.
作者:刘新颜;郑新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朱肇和教授是我省著名的中药学教授,早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具有40余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既继承传统,深研祖国医药学理论,又掌握现代药理学知识.
作者:龙全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内分泌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目前尚无长足进展.笔者从事该类疾病之中医辨治数载,颇有心得,特择3例以证之.
作者:滕玉莲;殷红玲;高健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脾胃学说应用于临床,多侧重脾阳、胃阴的辨治.然笔者认为脾阴有它的特殊性,与胃阴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赵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索建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早论述杂病辨证施治的专著.
作者:喻函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阿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47例,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松节;陈明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8例.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著.
作者:苏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炮制后入药,味咸微寒,功能消痈排脓,祛瘀散结,通经下乳,为外科肿疡常用药品.笔者以穿山甲为主药,配伍消瘰丸等加减治疗肉瘿12例,获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士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瘀血留结于胞宫之癥瘕,痛经,妊娠胎动不安,漏下腹痛等的名方.
作者:周延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病程缠绵,极易复发,其疗效及预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蔡爱梅;朱红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认为,崩漏患者大多为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补血,化瘀止血.应用自拟益气化瘀止血汤治疗,共观察病人93例,有效率达84.95%.
作者:王根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甘草组成.全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阳虚寒凝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顽症,每获良效,现撷验案三则如下.
作者:王国孝;王元基;王武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预后较差,在我国发病率为70%,国外高达80%以上,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原因.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1年来,我们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内服并用中药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新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法是张应泰老师50年临床实践、教学经验之总结.
作者:康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心口服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研究范围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和益心口服液组,观察心电图疗效以及临床疗效等变化.结论:益心口服液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3%,而临床总有效率为90%,优于消心痛(P<0.05).
作者:王秀薇;顾明昌;袁灿兴;陈汝兴;卫洪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李树楷主任医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临床探索,在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席书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