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平;钟骏慧
目的 研究专利地图分析方法 对制药企业专利预警的作用.方法 选取晶型药物专利类型及抗心绞痛类药物专利地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专利地图在专利风险预警中有直观作用,对其分析可为我国制药企业专利风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梁津毓;杨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脓毒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各41例.分别于入住急救部当时、入住后3 d及7 d(D0,D3,D7)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D-乳酸(D-Lac)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血浆DAO,IFABP,D-L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逐渐下降,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D3[(16.12±2.15)分比(18.65±2.17)分]、D7[(11.11±2.13)分比(14.33±2.87)分]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IFABP含量在D3[(55.11±6.24)ng/mL比(67.32±5.87)ng/mL]、D7[(9.37±6.45)ng/mL比(29.77±5.39)ng/mL]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7时的血浆DAO[(2.76±0.75)U/mL比(5.13±1.08)U/mL]、D-Lac[(1.10±0.75)mmol/L比(2.43±1.17)mmol/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中药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姚亚宾;张志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联合用药状况、病情和出现不良反应的种类等,对喜炎平注射液和不同药物的配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大于60岁和小于10岁是易感人群,与10~30岁、31~60岁年龄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抗感染、呼吸系统与激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其中抗感染药物的概率为35.00%,与其他类型药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联合3种及以上用药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大,与超剂量、联合2种及以上用药和潜在的配伍不合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不适、呼吸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 对老年人和儿童要慎用喜炎平注射液,尽可能少与呼吸系统类、激素及抗感染类药物合用,以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并提高其临床安全性.
作者:刘万里;张宪伟;张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蔗糖铁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信息系统(HIS)2016年1月至12月所有使用蔗糖铁注射液的住院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例患者蔗糖铁注射液使用基本合理,其中不合理应用主要为贫血类型未明确诊断、用法用量不当及溶剂品种选择不适宜等情况.结论 医院临床使用蔗糖铁注射液时,需强化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的监测,甄别贫血类型,对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方可使用该药.
作者:倪寂;冯伟民;范赟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痛腹胀缓解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10.6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腹痛缓解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方剂、针灸等中医方法,可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较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可提供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江昆;孔祥东;袁绍峰;潘良明;龚建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COPD患者94例,按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大呼气流速(PEF)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吸入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肺功能,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霍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1例80岁高龄男性患者,因胸闷、胸痛不适加重合并消化道出血而入院,给予抗血小板、保护胃黏膜、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室重构、利尿、活血通络等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主要包括抗栓治疗药物的调整、消化道出血及胃黏膜保护药物的合理应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 根据监护结果及时有效地调整给药方案,并强化用药教育,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肖丹丹;董先红;余年喜;陶霞;陈万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查找目前药品检验检测时标准物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为保证实验室出具科学、准确的检验数据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实践,从标准物质台帐的建立、日常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 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在管控中存在对照品与标准品混用、未按存储条件存放、台帐记录不全、未进行规范使用等问题.结论 实验室标准物质是判定药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参照物,主要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效价)测定,标准物质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有效管控和使用标准物质,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项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接受中药热奄包治疗的项痹病患者35例,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5.18±2.37)分,VAS评分为(2.24±1.0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2.03±2.24)分和(2.24±1.05)分(P<0.05).总有效率为94.29%,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热奄包治疗项痹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方芳;周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39例.西医治疗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天3次,治疗2周;综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腹部胀痛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习惯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综合治疗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97.44%比79.49%,P<0.05);综合治疗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习惯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改善排便情况,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碧源;张丽荣;罗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的合理调配方法,保证调配成品安全有效.方法 将盐酸丙帕他莫按体积比1:50稀释,分别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以及与0.9%氯化钠注射液按体积比1:100稀释配伍,观察其配伍后的外观性状,检测pH、不溶性微粒及盐酸丙帕他莫含量变化.结果 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按照1:50体积比稀释配伍后,成品溶液在2 h内稳定性较好,盐酸丙帕他莫含量变化小,pH、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结论 临床应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的溶剂,配伍稀释体积比为1:50,且调配后应在短时间内尽快使用.
作者:许红;李国春;伍伦玲;尹加珍;李欣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Microscan Walkaway 96型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试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菌株486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52株,数量居第4位,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35.22%)、呼吸科(15.06%)和重症监护室(ICU,13.64%);经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患者比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感染前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插管因素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天数超过7 d、机械通气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呼吸科和ICU,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感染前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插管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使用抗生素天数超过7d、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袁红萍;张霞军;周文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射干中鸢尾甲黄素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性反应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鸢尾甲黄素A进行干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鸢尾甲黄素A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NO生成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的含量.结果 鸢尾甲黄素A能明显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和IL-6,且作用强度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鸢尾甲黄素A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NO和IL-6的生成有关.
作者:邹桂欣;孙小玲;王光函;尤献民;李国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肿意膏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确诊为颈淋巴结核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肿意膏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发热、乏力及颈部疼痛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转手术率分别为2.50%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5.00%(P<0.05);观察组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细胞计数下降及局部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肿意膏外敷联合常规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较低,且并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何益平;钟骏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另取该院健康体检儿童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监测3组研究对象的Foxp3基因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Foxp3基因表达和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组儿童(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oxp3基因表达与Treg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升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儿的Foxp3基因表达与Treg细胞比例,增强免疫力.
作者:潘娜;崔亚琦;焦黎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优选肝肾滋总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肝肾滋总多糖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肝肾滋总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为,浸泡1 h,加10倍量水,回流2 h,提取2次.结论 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肝肾滋总多糖的提取.
作者:郑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妇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断为良性子宫肌瘤并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镇痛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时(T1)、术毕时(T2)、拔管时(T3)及术后1 d(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唤醒时间与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T0和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HR,MAP,Sp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且镇静效果明显.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制剂冠心Ⅴ号合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复方中药制剂冠心Ⅴ号合剂.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8周后,中药组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LVEF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复方中药制剂冠心Ⅴ号治疗AMI,可通过降低血清中心室重构相关因子,发挥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龚军;蒋文波;顾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医院2015年1月至6月(干预前)和2016年1月至6月(干预后)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各200份(剔除重症监护室和小儿内科病历),比较该类药物的使用率和人均费用等指标,并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转归情况、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疾病转归情况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使用率由12.67%降至7.75%,人均费用由307.94元降至178.60元,预防用药率由40.50%降至10.00%(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降低各项应用指标,干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该类药物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王颖琳;赵泉;刘飞宇;霍雪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测定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比较2种片剂的含量及溶出度.方法 用HPLC法测定2种钠片中的左旋甲状腺素钠含量,并按照《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测定2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的溶出度.色谱柱为Hyper sil BDS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600:400:1),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1.5 mL/min.结果 2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的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率分别为101.39%和99.32%;2种片剂溶出50%及63.2%所需的时间和m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LC法是测定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的有效方法,2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溶出度差异明显.
作者:常海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