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离子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二氧化硫含量

刘兆雄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 广藿香, 二氧化硫, 亚硫酸根,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广藿香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在通氮气的条件下加磷酸蒸馏提取二氧化硫,以氢氧化钾溶液(25 mmol/L)-四氢硼钠溶液(10 mmol/L)(9:1)混合溶液为吸收液。色谱柱为IonPac AS11-HC柱(250 mm ×4 mm );柱温28℃;淋洗液A为氢氧化钾溶液(15 mmoL/L),淋洗液B为氢氧化钾溶液(40 mmoL/L ),梯度洗脱;淋洗液流速1.00 mL/min;电导检测法(电导池温度28℃)。结果亚硫酸根进样量在0.02026~0.8106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8%( RSD=0.81%),低定量限以被测定溶液质量浓度计算为0.029μg/mL。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广藿香中二氧化硫的定量检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配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1例

    目的:评估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配合口服三七粉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1例)宫内放置曼月乐配合口服三七粉,B组(41例)仅宫腔内放置曼月乐,C组(38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行内膜活检,评估内膜转化率、转化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 A组和B组在3,6,12个月内膜转化率均明显高于C组,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转化时间3组无明显差异;3组子宫切除率及病变逆转者中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年可使大多数病变转化,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醋酸甲羟孕酮,配合口服三七粉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李慧莲;郑巧荣;郭兰春;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53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抗菌药物不同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 n=130例,仅在术后采用2.0 g头孢唑林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日,连续用药3 d)和观察组( n=123例,在术前预防性使用1.0 g头孢唑林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予以同等剂量静脉滴注,间隔8 h,共3次),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热病率及经济学差异。结果两组白细胞总数( WBC )、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 )、伤口感染、高及平均体温、热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和用药费用、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有效预防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作者:张志伟;叶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84例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 )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脑尿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血肌酐(SCr)分别为(557±70)mg/L,(342±28)mg/L,(442±128)μmmol/L;观察组分别为(379±51)mg/L,(217±26)mg/L,(142±10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6%( P<0.05)。结论采用rh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各项检测指标,从而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军峰;孟淑萍;柳君;李国君;马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左羟丙哌嗪泡腾滴丸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目的:制备左羟丙哌嗪(LP)泡腾滴丸,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6000( 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 PEG4000)为主要基质,以碳酸氢钠及酒石酸(3:2)为泡腾剂制备LP泡腾滴丸,并以滴丸中合格品的比例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以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含量及稳定性等为考察指标,对其质量进行研究。结果佳处方显显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药液温度为95℃;LP泡腾滴丸的性状、丸重差异、含量及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溶散时限与LP滴丸相比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LP泡腾滴丸处方及工艺简单,质量理想,可使溶散更加迅速,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某基层医院中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合理用药建议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医院内科病房1260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年龄在49周岁以上的患者共726例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患者一般资料、病程、住院时间、肝和肾功能、ADR病史、临床表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ADR 138例159例次,发生率为19.01%,发生例次率为21.90%;以轻、中度为主,占80.43%。发生ADR的药物共10类,以抗菌药物为主(占30.19%),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占19.50%),消化系统药物占第3位(占11.32%);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是造成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69.18%);皮肤、消化、神经系统是ADR的主要累及部位;经过对症积极治疗后,有91.30%的患者获得痊愈。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超过60岁、肝和肾功能异常、既往有ADR病史以及所患病种超过3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ADR( P<0.05或 P<0.01)。结论中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入院时应识别易发ADR人群,结合ADR的临床特点提高合理用药率,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率。

    作者:陈宗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60例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1d后免疫学指标改善情况、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7d后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1d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儿热退时间、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而观察组咳嗽完全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儿未观察到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缩短热退和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78例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5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为大剂量奥美拉唑组,先给予奥美拉唑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5~10 min推完,然后再将奥美拉唑8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共50 mL加入微量泵,以8 mg/h的速率泵入,持续72 h;对照组为常规剂量奥美拉唑组,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以12 h 1次频率静脉滴注,用药72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再出血情况、输红细胞悬液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72 h再出血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6.41%( P<0.05)。治疗组平均每例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为(2.0 ± 1.0 ) 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 ± 1.1) U(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住院费用,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70例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0例。ACEI组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在使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R)、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SCr)。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大于0.5 g/24 h, UAER下降大于38.77μg/min,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ACEI组( 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疗效更好,且胰激肽原酶片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魏京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我院近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1年(整治前期)、2012年(整治中期)以及2013年(整治后期)全年门/急诊以及住院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整治时间的延长,门/急诊、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下降;各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排序发生明显改变,整治后期,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DDs )分别较整治前期和中期下降28.96%和19.13%;口服给药的构成比显著上升,注射给药、口服+注射给药的构成比均显著下降,而整治后期注射给药的DDDs降幅大;非限制使用类和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构成比显著下降,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构成比显著上升,而整治后期,特殊使用级药物的DDDs降幅大;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下降,使用时间也显著缩短,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以及用药天数限定的合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医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分级管理制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这两方面的成效大。

    作者:嵇小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苏为坦和贝他根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苏为坦和贝他根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9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苏为坦组和贝他根组,各46例,分别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和贝他根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眼压变化。结果用药4,12周后,7:30时眼压值苏为坦组为(15.60±1.35)mmHg和(16.00±1.78)mmHg,贝他根组为(15.40±0.78)mmHg和(15.46±0.89)mmHg,差异无显著性( P>0.05)。23:30时苏为坦组眼压下降值明显大于贝他根组( F=4.5,P=0.04<0.05)。结论苏为坦滴眼液的疗效、稳定性及对夜间眼压的控制均优于贝他根滴眼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杏红;李荣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42例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阴道置入地诺前列酮栓。观察并比较两组引产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性状、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引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阴道分娩率(76.79%)、羊水清(85.71%)、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9.47±0.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可促进宫颈成熟,有利于阴道自然分娩,保护母婴健康。

    作者:刘彤杉;王慧敏;岳立军;杨锦芝;王瑗;王春芳;葛艳云;欧阳林;马静泽;董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板蓝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板蓝根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Inertsil ODS-3柱(250 mm ×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14:86)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27℃),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薄层色谱法得到的薄层色谱中,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当腺苷进样量在0~0.8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n=6),加样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98.91%,RSD=0.61%( 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

    作者:戴耀清;薛非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盐酸川芎嗪制剂研究综述

    从剂型角度,介绍临床常用药物盐酸川芎嗪各种制剂的研究近况,目前已上市的制剂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等。研究显示,其缓控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艳华;王兴刚;李冰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至2013年医院收治的116例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 P<0.05);治疗组TIA发作时间为(5.46±1.7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5±1.32) min(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TIA,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杰;刘希云;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萘洛尔乳膏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含0.1%庚烷磺酸钠的0.05 mol/L )-甲醇(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盐酸普萘洛尔质量浓度在97.08~485.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2.30%( n=9)。结论该方法测定盐酸普萘洛尔乳膏的含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谢新民;刘志刚;黄雪峰;袁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自动摆药机分包药品改善临床发药工作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临床护士及住院患者对全自动分包摆药及临床口服发药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临床药学服务,同时为其他医院引进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发放调查问卷,由护士对使用摆药机摆药后口服药品的发放情况及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比较,由住院患者对使用全自动分包的口服药品进行效果评定,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结果显示护士及患者对摆药机分包药品的满意度较高,效果评定较为满意,得到广泛好评,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结论虽然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但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全自动摆药机在医院药房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其在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广泛应用将成为必然趋势。

    作者:陈巧辉;陈德志;陈惠萍;甘惠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糖药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降糖药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76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38只眼)和观察组22例(38只眼)。对照组采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疗程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同时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疾病进展率和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值等指标显著好转( P<0.05),治疗后组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TNF-α等炎症指标差异不明显( 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58%,高于对照组的7.89%(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降糖药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较传统方案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高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方叶黄素充液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假性近视44例

    目的:观察复方叶黄素充液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假性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假性近视患者88例共17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眼膏,观察组采用复方叶黄素充液胶囊口服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 P<0.05)。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4.98±0.16)、眼调节幅度(11.04±0.98)D,对照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4.85±0.29)、眼调节幅度(12.74±1.16)D,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叶黄素充液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眼膏,能改善患者视力和眼调节幅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方黄根颗粒(无糖型)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黄根颗粒(无糖型)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叶下珠、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TLC特征明显,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252~2.2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8%,RSD=1.78%( n=6)。结论该标准可用于复方黄根颗粒(无糖型)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德智;劳广耀;杨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8例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P<0.05),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较治疗前升高( 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