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采用单盲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强心剂、利尿剂及盐酸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8周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血清钾浓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9%( P<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D,LVEDV,LVEF等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 P<0.01);两组患者的血清钾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改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且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阴道置入地诺前列酮栓。观察并比较两组引产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性状、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引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阴道分娩率(76.79%)、羊水清(85.71%)、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9.47±0.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可促进宫颈成熟,有利于阴道自然分娩,保护母婴健康。
作者:刘彤杉;王慧敏;岳立军;杨锦芝;王瑗;王春芳;葛艳云;欧阳林;马静泽;董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癌术后免疫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门静脉肝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结果观察组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分别为(61.86±9.52) ng/L和(55.28±6.35)ng/L,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别为(15.17±2.13) g/L,(2.89±0.34) g/L,(1.62±0.21)g/L,以及补体C3和C4分别为(1.42±0.21) g/L和(0.39±0.06)g/L,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观察组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白细胞介素(IL-10)含量分别为(66.81±3.91)μg/L和(25.24±3.2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1.43%,82.86%,74.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灌注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远期存活率。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近年来在该医院治疗的104例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面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经卫生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医源性出血的预防、出血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平均华法林用量为(3.5±0.3)mg/d,INR值平均为(2.8±1.4),其中9例(8.65%)轻微出血。除1例需调整华法林服用量外,经对症处理后其他患者出血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及严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全面的临床护理对于保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缪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至2013年医院收治的116例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 P<0.05);治疗组TIA发作时间为(5.46±1.7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5±1.32) min(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TIA,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杰;刘希云;张向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左羟丙哌嗪(LP)泡腾滴丸,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6000( 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 PEG4000)为主要基质,以碳酸氢钠及酒石酸(3:2)为泡腾剂制备LP泡腾滴丸,并以滴丸中合格品的比例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以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含量及稳定性等为考察指标,对其质量进行研究。结果佳处方显显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药液温度为95℃;LP泡腾滴丸的性状、丸重差异、含量及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溶散时限与LP滴丸相比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LP泡腾滴丸处方及工艺简单,质量理想,可使溶散更加迅速,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1例因“左上臂外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5h”入院,诊断为左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并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重度骨质疏松的重症老年女性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密切药学监护的思考、干预和用药宣教展开讨论。患者入院后,药师积极与患者、患者家属及经治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现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情况;在患者在院期间每日参与医生的查房和进行单独的药学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各项检验指标和检查结果,以利于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权衡药物的利弊,积极与临床沟通,对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并对护士进行滴速、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等交代。经过28 d的抗感染、容量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血常规、电解质正常,肾功能稳定后,回到骨科病房。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年龄特点、原发及伴发疾病的进展和药物特点等展开药学监护,成功参与了此病例的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结论临床药师可以通过与医生和患者取得良好沟通,运用扎实的临床及药物知识进行药学监护,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作者:邓冬梅;杨莉萍;陈晓红;李卓恒;卢来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配合口服三七粉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1例)宫内放置曼月乐配合口服三七粉,B组(41例)仅宫腔内放置曼月乐,C组(38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行内膜活检,评估内膜转化率、转化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 A组和B组在3,6,12个月内膜转化率均明显高于C组,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转化时间3组无明显差异;3组子宫切除率及病变逆转者中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年可使大多数病变转化,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醋酸甲羟孕酮,配合口服三七粉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李慧莲;郑巧荣;郭兰春;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2010年至2012年免疫增强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2年免疫增强药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分析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免疫增强药的销售金额、年DDDs和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免疫增强药物的年销售总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的销售总金额为2236.69万元,2011年较2010年增长1.83%,2012年较2010年增长2.07%,这3年销售金额列前2位的均为胸腺五肽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DDDs同步性较好,2010年免疫增强药物的总DDDs为36.47×104,2011年较2010年增长7.79%,2012年增长14.34%,3年DDDs始终列第1位的是胸腺五肽,其次是胸腺肽肠溶胶囊。结论医院免疫增强药物应用合理、管理完善,疗效确定、价格适中,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爱可欣)联合臭氧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爱可欣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暴露治疗。观察治疗后1,2,3周,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好转率以及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2,3周,研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0±12.8)%、(61.3±18.6)%和(96.2±6.9)%,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9.8 ± 12.0)%、(41.1±17.4)%和(71.5±22.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研究组创面好转率分别为(30.2±13.9)%、(61.4 ± 18.4)%和(91.1±25.5)%,对照组创面好转率分别为(16.7±11.4)%、(21.0±15.1)%和(71.9 ± 21.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研究组炎症评分分别为(1.51±0.33)分、(1.23±0.29)分和(0.98±0.28)分,对照组炎症评分分别为(1.85±0.47)分、(1.81±0.44)分、(1.59±0.3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联合臭氧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杀灭创面细菌,缓解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消瘤方联合CEF方案术前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 )、癌相关糖蛋白抗原( CA15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均给予3周期新辅助化疗,采用环磷酰胺( CTX )+表柔吡星( EPI )+5-氟尿嘧啶(5-FU )方案。观察组加服医院自拟扶正消瘤方汤剂益气养血、祛瘀消积,每日1剂,疗程同化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化疗后Karnofsky (KPS)评分为(85.2±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5.7)分( t=2.182,P=0.032)。观察组化疗总有效率为65.91%,临床获益率为93.18%,均稍高于对照组的46.34%和85.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306,P=0.069;fisher,P=0.303)。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损害、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CEA和CA-15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30,P<0.01;t=4.905,P<0.01)。结论中药扶正消瘤方联合CEF方案术前治疗进展期乳腺癌,较常规新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毒增效。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川芎药材中多种微量元素,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法同时测定不同地区川芎药材中多种微量元素。结果在设定的测试条件下,各元素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6.31%~104.22%,RSD为0.5%~4.6%。测定结果显示,川芎中含丰富的Mg元素,同时Fe,Mn,Zn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有害元素除Cd含量偏高,其余含量都极低。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川芎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其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川芎资源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罗雪芹;杨军;秦秀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平均分成3组,雾化组、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组、口服组和静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46/50)、88.00%(44/50)和90.00%(45/50)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雾化组显效率(36.00%,18/50)高于口服组(12.00%,6/50)和静脉组(16.00%,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雾化组在咳嗽、肺部湿罗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上较口服组和静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周紫微;何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1年(整治前期)、2012年(整治中期)以及2013年(整治后期)全年门/急诊以及住院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整治时间的延长,门/急诊、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下降;各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排序发生明显改变,整治后期,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DDs )分别较整治前期和中期下降28.96%和19.13%;口服给药的构成比显著上升,注射给药、口服+注射给药的构成比均显著下降,而整治后期注射给药的DDDs降幅大;非限制使用类和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构成比显著下降,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构成比显著上升,而整治后期,特殊使用级药物的DDDs降幅大;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下降,使用时间也显著缩短,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以及用药天数限定的合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医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分级管理制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这两方面的成效大。
作者:嵇小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7~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 P=0.025<0.05);两组治疗后的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指标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后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方面均疗效显著,可作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张勇;王志颐;江满杰;肖永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胰岛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0.00%( Uc=3.49,P<0.01)。观察组患者所分娩新生儿(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NBNA )评分(38.66±1.75)分,优于对照组的(36.49±2.04)分( t=6.25,P<0.01)。观察组血糖已控制产妇与血糖未控制产妇相比,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P<0.01);观察组血糖已控制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对照组血糖已控制产妇与血糖未控制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6, P<0.01);观察组血糖未控制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提高孕产妇血糖控制率,改善新生儿NBNA评分,降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的发生率。
作者:司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加味去伤片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重楼、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TLC中能检出重楼、延胡索,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加味去伤片的内在质量。
作者:赵严丽;张火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推动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模式发展。方法走访国内数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药房和自动化药房系统生产厂家,并参阅相关文献,分析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结果与结论先进的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模式是集实时发药、智能预配发药、自助发药多种模式于一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可提高配方准确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药房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作者:梁茂本;王国如;吕新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啶、单纯使用依沙丫啶的引产效果,以获得优的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模式。方法选择33例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拟行中期妊娠引产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米非司酮100 mg组( A组)、米非司酮150 mg组( B组)、米非司酮200 mg组(C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D组),各组均在开始口服药物48 h后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对比各组总产程、阴道流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及钳夹清宫率。结果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增加,总产程、阴道流血量逐渐缩短,胎盘胎膜残留率有下降趋势,钳夹清宫率明显降低。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前置胎盘中孕引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利凡诺,且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增加,引产效果越好。
作者:郑颖;马秀娟;杨弟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5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为大剂量奥美拉唑组,先给予奥美拉唑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5~10 min推完,然后再将奥美拉唑8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共50 mL加入微量泵,以8 mg/h的速率泵入,持续72 h;对照组为常规剂量奥美拉唑组,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以12 h 1次频率静脉滴注,用药72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再出血情况、输红细胞悬液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72 h再出血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6.41%( P<0.05)。治疗组平均每例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为(2.0 ± 1.0 ) 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 ± 1.1) U(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住院费用,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