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附丸加味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顾向东

关键词:胃炎/中药疗法, 良附丸加味, 辨证论治
摘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而寒邪客胃型胃痛在慢性胃炎中占较大的比例,单一西药治疗副作用大、疗效差、易复发,我院自2005年以来,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良附丸加味治疗慢性胃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化病人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应用

    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可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现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

    作者:刘晓伟;肖炜;段新芬;曲宏达;许文学;卓冰凡;肖卫平;贺红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不明原因持续高热1例报告

    1 病案患者周某,男,50岁,200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5~39.5℃),日轻夜重,伴腹痛、腹泻,肢酸倦怠,纳呆,面色发黄,口渴不欲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半月来一直在某省级医院诊治,各项检查未见异常,静滴抗生素10日,已使用退热剂多次,汗出但热仍不解.由于持续高热不退,患者体力不支遂转请中医诊治.吾师李斯文教授诊为湿温发热(湿热蕴毒型),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作者:赖春华;李斯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泻肝清金、凉血和络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45例

    支气管扩张(支扩)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用中、西医止血药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用泻肝清金、凉血和络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45例,获得较好疗效,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小结如下:

    作者:冯高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成本核算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应该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并将成本核算引入医院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李平;张景华;杨雅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石镇肝汤治疗头痛162例

    头痛是临床众多疾病的主要症状,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六石镇肝汤治疗头痛16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德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冰硝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证实冰硝散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C,用混合致炎液涂于动物左耳前后两面致肿胀,半小时后给药,隔4小时测3组对小鼠凝血时间、混合致炎液致炎性耳肿的影响.SD大鼠30只分组同上,用电刺激法检测用药前后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3组对小鼠凝血时间、混合致炎液致炎性耳肿的影响及犬鼠电刺激法镇痛试验均证实治疗组A、B较空白对照组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B较治疗组A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硝散有明显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作者:林海燕;于佳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575例骨折伤伤情分析

    甘肃陇南575例骨折病例,其中男339人,女236人,受伤年龄以10~50岁为多,四肢骨折病例中下肢骨折(273例,占47.48%)多于上肢骨折(112例,占19.48%),尤以胫腓骨骨折为多(115例,占下肢骨折的42.12%),无气性坏疽并发症.575例骨折患者多为建筑物倒塌所致的砸伤、挤压伤,下肢骨折多于上肢骨折与地震慌乱中人们由高处坠落有很大关系.

    作者:李盛华;杨文博;周明旺;松江润;叶丙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土槐虎杖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症状及血小板聚集指标改善的分析

    目的:观察土槐虎杖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症状及血小板聚集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土槐虎杖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采用PASI积分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用比浊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土槐虎杖汤在改善PASI积分、显效率方面均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土槐虎杖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

    作者:栾立云;魏跃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热淋经验点滴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热淋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热与湿,由于感受外邪或肺、脾,肾、心、小肠、膀胱等脏器功能失调,使湿热下注而成,但主要是由于上焦功能失调所致.其以治清利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康开彪;潘文;张丽君;张参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穴位埋线配合穴位自血注射,穴位埋线15~20天1次,4次为1个疗程,穴位自血每隔1周注射1次,5~8次为1个疗程.结果:经2种疗法结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36例,占53%,显效30例,占44%,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方法简单.

    作者:袁晓明;肖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术前系统化护理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便秘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化护理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疗法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当患者出现便秘时对症处理.观察组入院后即行术前系统化护理、评估惠者情况、饮食护理、重建正常排便形态、精神疗法、腹部按摩、指压相关穴位及床上运动等,观察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系统化护理可减少腰椎间盘手术后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王颖;杨雅静;李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盂样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益气消秘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106例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消秘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益气消秘汤(太子参、黄芪、炙甘草、白术、百合、杏仁、桔梗、枳壳、石菖蒲、莱菔子、决明子、黄芩、仙鹤草等)治疗功能性便秘106例,并与69例采用莫沙必利者进行对照比较,总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72.61%,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消秘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谢胜;冯金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国家七部委的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中医药在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等多方面发挥的作用都是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作者:曲宝萍;李文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通心络联合降脂灵治疗高血脂症85例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用降脂灵片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对85例高血脂患者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降脂灵片治疗8周,并加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查TC、TG、HDL-c、LDL-c、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粪常规.结果: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降脂灵治疗高血脂疗效肯定.

    作者:孙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药师在社区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思考

    药师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应适应社区服务模式,提供与药物治疗有关的药学服务;药师应与患者交流沟通,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与医师合作,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以帮助社区群众合理用药为核心,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药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区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意义重大,是探索开展家庭药师或个人药师未来业务模式的基础.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睛明穴临床研究汇总

    关于睛明穴的应用早在<内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就有论述.因睛明穴的解剖特点,在针刺时应注意其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可用睛明穴按摩疗法、毫针疗法,电针疗法等方法治疗一切急慢性眼病、神志病、循经远部痛证、尿崩症及咯血等病症.

    作者:贺伟平;姜丽芳;李应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对小儿RRTI中医研究方法的思考

    通过阐明目前中医药对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优势,提出中医在RRTI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等现代科研方法,开展RRTI患儿临床上的系统评价,总结本病辨治规律,加强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预后疗效,为症候标准化及构建系统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朋飞;牛丽;冯天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伤寒论》六经分证方法之我见

    <伤寒论>是早提出六经分证的专著,历代医家都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在临床实践中可见到不少从太阳至阳明证的传变过程,但过分地拘泥于六经传变顺序也并非正确.

    作者:吴伟达;钱晓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拾零

    韩冰教授认为瘀血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因及病理基础,且本病虚实错杂.活血化瘀为重要治法,补肾活血法亦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并配合补肾养血,调理冲任以养胞宫.

    作者:王素改;田虎;尹绍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