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因 CRS 就诊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克拉霉素口服,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和面部胀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 Lund - Kennedy 内镜形态评分和 Lund - Mackay 鼻窦 CT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鼻分泌物白细胞介素-5(IL -5)和白细胞介素-8(IL -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CRS,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鼻窦病变,抗炎作用良好。
作者:杨雪梅;陈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明显改变( P <0.05),对照组患者 PANSS 评分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 P <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汉林;苏嵘;刘桂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称医保改)对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内分泌科出院或转其他科诊治后出院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400例(A 组),2008年(即医保改元年)糖尿病住院患者820例(B 组),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对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年龄,对日均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疗效。A 组与 B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有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93%和75.20%,无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7%和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研究中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比例占到90%,与2008年相比住院天数减少,药品费用增长并不明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中国居民带来的保障值得肯定。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对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患儿100例,按照临床分型分为大发作组、复杂组、单纯组、小发作组,均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治疗,并根据患儿平均每月癫痫的发病次数及改善情况评估用药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高的是小发作组,其次是复杂组,而大发作组和单纯组则较低。各组患儿治疗后3,6个月的发病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对于丙戊酸应用无效的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使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可在增强原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神经系统功能,预后良好,可临床推广。
作者:蔡少华;林茂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度出院病历280份,对其中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用药分析。结果280份出院病历中,152份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29%;146份进行了病原菌送检,送检率为96.05%。使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联合用药情况比较复杂。结论该院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基本有成效,但合理用药率较低,存在不按规定用药的情况,应加强教育管理,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朱小兰;范义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应用口泰含漱液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泰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口腔护理。结果观察组共4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口腔护理量表评分插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t =14.44,P <0.01);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6%(χ2=4.31,P =0.04)。结论应用口泰含漱液可显著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量表评分,降低患者口腔溃疡和 VAP 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宋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阿托品对产程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医院住院分娩的健康足月产妇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 时先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0.5 h 后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5 U,按宫缩的强弱程度调节催产素滴速,当活跃期宫口开大5 cm 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对照组仅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 时静脉滴注催产素2.5 U。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所需时间为(372.61±124.51)min、总产程为(447.32±103.62)min,分别短于对照组产妇的(562.53±136.23)min 和(639.74±135.94)min( P <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4%( P <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及胎心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地西泮联合阿托品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避免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 干扰素治疗,每次3000万 U,每周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治疗组总胆红素、ALT 及 AST 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 ALT 复常率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加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元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23.33%( P <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 h UMALB)、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较对照组更低( 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美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50 mg 口服、每日3次,甲钴胺500μg 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 口服,每日3次。均以1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P <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李桃荣;宁尚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地那非治疗,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实测值/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6 min 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DLCO%,PaO2,SaO2及6MWT 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且观察组前3个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但6MWT 改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疗效,且治疗过程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托烷司琼和医护一体服务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平衡液(5 mL)并联合医护一体服务;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托烷司琼(0.1 mg / kg)并联合医护一体服务,观察并记录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后48 h 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8 h,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2.50%和45.00%( P <0.05),观察组呕吐频次显著下降,呕吐停止时间显著缩短(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镇静等轻微不良反应,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给予托烷司琼和医护一体服务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有显著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余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患者,男,18岁,因纳差、双下肢乏力、肌肉酸痛1 d 于2014年9月16日入院。既往无鼻炎病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示体温(T)37.0℃,血压(BP)100/80 mmHg,神清,精神可,轮椅入病房,查体合作;双下肢肌力2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低;双下肢肌肉压痛,生理反射减弱,双上肢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无异常。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30×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1%,血小板352×109/ L,血红蛋白173 g / L;电解质示钾1.50 mmol / L,镁0.72 mmol / L;肾功能示尿酸634.0μmol / L;生化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1 U / 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294 U / L,磷酸肌酸激酶(AKP)3882 U / L;心肌梗死三联示肌红蛋白83.74 ng / mL,肌钙蛋白 I (cTnI)0.41 ng / mL;血清降钙素原(PCT)0.15 ng / mL,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2.63 mg / L;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体(抗 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均阴性。甲状腺功能全套、甲状旁腺激素均正常;甲胎蛋白(AFP)<1.00 ng / mL,癌胚抗原(CEA)<0.50 ng / mL,糖类抗原19-95.23 U / mL;尿常规 pH =6.5;24 h 尿钾27.2 mmol / 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 波改变。入院诊断为低钾麻痹、横纹肌溶解。予氯化钾缓释片及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硫酸镁注射液补镁治疗。次日复查血钾2.9 mmol / L,加安体舒通潴钾治疗。18日双下肢无乏力,复查血钾4.0 mmol / L,血生化全套提示 ALT 65 U / L,AST 205 U / L, AKP 3878 U / L;肌红蛋白308.72 ng / mL,cTnI 0.09 ng / mL,停安体舒通,继续予氯化钾缓释片(2 g / d),增加补液量,加碳酸氢钠促进肌红蛋白排出,并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 mL :50 mg,批号为1104291,下同)1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22日再次出现双下肢乏力加重,查电解质示钾2.90 mmol / L;血生化示 ALT 55 U / L,AST 107 U / L,AKP 2808 U / L,心肌梗死三联示肌红蛋白271.42 ng / mL。补钾治疗调整为氯化钾缓释片2 g,每日2次,同时停用碳酸氢钠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3日双下肢无乏力,复查血钾3.9 mmol / L,但肝功能示 ALT 80 U / L,AST 199 U / L。25日再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 d 后再次出现双下肢乏力,测血钾2.0 mmol / L,患者饮食可,故钾低考虑药物导致,遂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给予氯化钾补钾,双下肢乏力很快改善,复测血钾正常后出院。
作者:孙高中;钱先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规律,并与国外上市产品(商品名 Emla)比较离体透皮效果的一致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乳膏透皮接受液中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质量浓度;以改良 Franz 扩散池和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质量浓度分别在0.224~16.8μg / mL 和0.192~14.41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药 HPLC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透皮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利多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274.6±30.25)μg /(cm2·h)、(266.4±21.56)μg /(cm2·h);丙胺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314.2±31.08)μg /(cm2·h)、(309.4±23.08)μg /(cm2·h),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供试药和对照药的体外透皮规律一致。
作者:贺亚静;武学鑫;周洁;沈腾;贺吉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不同剂量缩宫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足月新生儿63例根据产妇产前是否使用缩宫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孕妇接受产前缩宫素注射,大注射剂量为10 U;对照组30例自然分娩。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足量喂养、无菌操作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并记录胆红素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1,5 min 后的阿氏评分(Apgar 评分),出生15 min 后的神经行为适应能力( NACS)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NACS 及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当缩宫素用量为2.5 U 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当缩宫素用量为5 U 和10 U 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升高( P <0.05)。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1.67%,CD4+, CD8+,CD4+/ CD8+百分含量均较干预前升高( P >0.05)。结论在分娩前使用小剂量的缩宫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无显著损伤。对于分娩过程中使用过缩宫素的新生儿,应出生后立即进行血胆红素动态检测,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作者:曾婧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异常用量药品的专项调查和干预模式,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医院住院药房转化糖注射液(规格500 mL)异常用量原因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该药的用量。结果干预后转化糖注射液使用量与干预前比较逐渐下降,表明临床药师干预有效。结论医院异常用量药品动态监测和临床药师专项调查及干预模式,可促进医院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梁游天;冯谨;陶霞;陈万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三维制霉素栓和克霉唑阴道片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2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91.9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瘙痒(0.14±0.11)分、疼痛(0.11±0.09)分、充血水肿(0.09±0.07)分、分泌物增多(0.28±0.15)分,对照组瘙痒(0.25±0.13)分、疼痛(0.12±0.08)分、充血水肿(0.11±0.09)分、分泌物增多(0.26±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阴道乳杆菌属平均活菌数量治疗14 d 为(6.53±2.13)lg n / mL,治疗后28 d 为(7.54±2.66)lg n / mL,对照组治疗14 d 为(5.25±1.72)lg n / mL,治疗后28 d 为(5.87±1.98)lg n / 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克霉唑片和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克霉唑具有辅助阴道乳杆菌属生长的作用。
作者:陈燕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09年至2013年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武汉地区34家入网医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地区年抗结核用药金额及 DDDs逐年增加,一线抗结核药物仍占主导地位,二线抗结核药物用量虽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比例仍小于一线抗结核药。经典抗结核药物DDDs 仍居主导地位,新的抗结核药物也在逐渐扩大应用。结论武汉地区医院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也反映了目前结核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但中成药抗结核病的疗效仍有待评估。
作者:徐艳娇;刘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24~2.4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6%,RSD 为1.02%( n =6)。结论 HPLC 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腔积液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方法对186例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硬化腹腔积液合并 SBP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08株,10个菌种。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60.58%),以大肠埃希菌62株(49.21%)、肺炎克雷伯杆菌32株(25.40%)为主;革兰阳性菌82株(39.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46.34%)、表皮葡萄球菌22株(26.83%)为主。致病菌对亚胺培南、比阿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低,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肝硬化腹腔积液并 SBP 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作者:刘振霞;任菊香;张晋红;沙莎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