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刘晶晶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 氟康唑输液,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放置时间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考察,模拟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温度、光照等变量因素对两者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温度为4℃和25℃,光照强度为2 500 Lx和无光,观察时间在配伍后的0,0. 5,1,2,4,6,8 h.考察内容包括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含量测定等.结果 温度、光照、时间等均会影响配伍液的稳定性.光照对外观、pH、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不大;从外观上看,25℃时药物在4 h时便出现逐渐变黄的趋势,4℃则6 h出现变化;从pH上看,25℃时在6 h时变化较大,4℃时在观察时间内变化不大;从不溶性微粒上看,观察时间内均呈透明;从含量测定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25℃、光照条件下的配伍液主药含量较25℃、无光条件下配伍液主药含量下降快;在同样避光的条件下,4℃配伍液主药含量随时间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能会受到光照、温度等影响,影响药物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主药含量,故应尽量保证在低温、无光照的条件下保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沉降菌、微粒及手消毒质量新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 保证无菌产品配制质量.方法 创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内沉降菌、洁净区空气微粒及手消毒质量新检测方法和流程,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消毒质量可控,由消毒质量问题导致的输液反应已杜绝.结论 PIVAS内沉降菌、洁净区微粒及手消毒质量的新检测方法流程安全有效,可保障PIVAS内工作环境设备等消毒质量,对确保无菌输液成品配置质量作用明显.

    作者:段利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建立由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和医院临床药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南充市10家基层医疗机构578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培训、督导及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进行持续性干预,分析评价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显著降低,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 67%降至干预后的39. 79%,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品选择、用法用量、分级使用、溶剂选择、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给药时机等方面较干预前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措施行之有效,对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初步建立起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杨思芸;唐志立;苏强;梁婧;张富东;张贤良;杨明;杨禹;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生儿败血症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美罗培南的疗效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结果 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合并120例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80. 00%,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衰竭评分( 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儿各项指标( P<0. 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 CRP ) ,降钙素原( PCT ) ,CD6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 05),研究组好转更显著( P<0. 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 00%( P<0. 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减轻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止病情恶化,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杨宇艳;高世泉;高彩云;闫爱霞;才海燕;郭丽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莫匹罗星对鼻腔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去定植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鼻前庭涂抹莫匹罗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去定植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选取医院2014年住院患者中的高危人群采用每日2次、共5 d的莫匹罗星鼻前庭涂抹,同时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住院患者中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医院共发生多重耐药菌96,125,167,183例,其中MRSA分别为19,25,55,35例,构成比分别为19. 79%,20. 00%,32. 93%,19. 13%.多重耐药菌检出标本类型以痰标本为主,构成比达50. 00%以上;这4年中MRSA在痰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7. 37%,52. 00%,52. 73%,28. 57%.结论 MRSA在医院高危人群中的定植现象较常见,鼻腔涂抹莫匹罗星能有效去定植,减少MRSA的检出.

    作者:刘金萍;董宏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盆腔手术术后粘连48例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妇产科盆腔手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行腹盆腔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结果 试验组术后阵发性腹痛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试验组术后一氧化氮、层黏蛋白和其他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试验组粘连率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预防盆腔手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输卵管粘连,降低炎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青诃袋泡茶水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青诃袋泡茶的佳水提取工艺.方法 经过前期试验摸索及综合筛选,选以人参叶、玄参、诃子、木蝴蝶等4味药材提取稠浸膏,以组方中干浸膏收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分别考察加水量、浸提次数、浸提时间对青诃袋泡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中,浸提次数>加水量>浸提时间,佳提取工艺为浸提2次,加水12倍,浸提30 min.结论 优选的浸提工艺稳定可行,成本低,可用于青诃袋泡茶的生产.

    作者:李启泉;赵福兰;余小飞;王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在某院的临床用药情况和合理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门急诊、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并对该时间段有关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处方和病历进行统计,汇总337张处方和325份病历,进行统计、排序、筛选、汇总,参照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资料及治疗指南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使用广泛,不合理用药多出现于药物的适应证、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需采取措施规范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药.

    作者:王志祥;黄富宏;林郁;夏海建;毛建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局部注射曲马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局部注射曲马多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扁桃体腺样切除术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曲马多,研究组患儿局部注射曲马多.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自助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0,2,6,12,24 h的面部疼痛表情量表( FPS-R )评分;拔管后0,0. 5,1 h时的镇静评分;24 h内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研究组拔管后6 h FPS-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拔管后0,0. 5,1 h时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研究组24 h追加镇痛药比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局部注射曲马多有利于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宏;朱信强;杨沫;齐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胃痛宁片中小茴香油含量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胃痛宁片中小茴香油含量的气相色谱内标法.方法 DB-FFAP毛细管柱(30 m × 0. 32 mm,0. 25μm),柱温为145℃,进样口温度为180℃,FID检测器温度为230℃,载气为高纯氮,体积流量为0. 8 mL/min,空气体积流量为400 mL/min,氢气体积流量为35 mL/min.结果 小茴香油中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质量浓度在0. 002 189~0. 035 03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12%,RSD为0. 47%;对14 批次样本测定了小茴香油的含量,含量差异极大,测定结果为每片含0~0. 147 4 mg.结论 该法可有效监控胃痛宁片中小茴香油的含量,将进一步完善胃痛宁片质量控制.

    作者:马丽;谭华;周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赛肤润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儿童化疗性静脉炎30例

    目的 探讨赛肤润治疗儿童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案.方法 将60例行化学治疗后继发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患儿采用赛肤润局部处理,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0. 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 00%( P<0. 05);对照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及局部皮肤红肿缓解时间分别为(3. 21 ± 0. 85)d和(4. 69 ± 1. 03)d,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 18 ± 0. 55)d和(3. 03 ± 0. 71)d( P<0. 05);两组患儿疼痛总发生率间未见明显差异(26. 67%比23. 33%,P>0. 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升高( P<0. 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P>0. 05).结论 赛肤润治疗儿童化疗性静脉炎安全、有效,结合针对性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减少疼痛并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和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与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使用药物的患儿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试验组患儿予提升后药房管理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试验组住院费用为(1 115. 53 ± 334. 34)元,住院时间为(12. 89 ± 3. 23)d、使用药物种类为(1. 45 ± 0. 39)种,给药天数为(4. 38 ± 1. 56)d,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734. 24 ± 341. 45)元(,18. 38 ± 5. 56)d(,3. 66 ± 1. 45)种(,6. 78 ± 2. 06)d( P<0. 05);试验组更换药物发生率为12. 5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50%和36. 25%( P<0. 05).结论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对合理用药起到了保障作用,更换抗菌药品和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缩小,保障了用药者的利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我院门诊部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专项整治前( 2010年1月至12月)、专项整治后( 2012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均有所下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增加.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马雅妮;李雪松;陈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120例

    目的 观察新药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名急诊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于术前给予比伐芦定0. 75 mg/kg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给予1. 75 m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至少维持30 min.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普通肝素60 U/kg静脉注射.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24 h及1周后ST段回落情况及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并记录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峰值,及手术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均有改善,2级和3级患者增加,0级和1级患者消失( 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T段回落情况均有改善,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增加,无回落患者明显减少( P<0. 05);同时,术后治疗组ST段回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回落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P<0. 05),治疗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恶心、头痛等症状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严重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介入术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改善患者手术后心脏供血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LVEF,促进了ST段回落,降低肌酸激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疗效好,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作者:蓝运竞;陈兴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重点关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辅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以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作为切入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为患儿提供药学服务,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中发挥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

    作者:高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含量的变化

    目的 考察米泔水炮制前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射干生品及米泔水炮制品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每100 mL含甲基-β-环糊精和2-羟丙基-β-环糊精各0. 375 g),梯度洗脱.结果 射干药材经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苷及野鸢尾苷等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而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等苷元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可促使异黄酮苷类成分向异黄酮苷元类成分转化.

    作者:李锁;王光函;单国顺;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阿司匹林抑制去势大鼠DL-1,DL-6,TNF-α和M-CSF的表达及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1 ( IL-1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去卵巢模型组(50只),术后1周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其中,A组(0. 25 mmol/L阿司匹林)、B组(0. 5 mmol/L)、C组(1. 0 mmol/L)和D组(1. 5 mmol/L),各10只.检测各组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水平,同时采用Micro-CT对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IL-1,IL-6,TNF-α,M-CSF分别为(80. 15 ± 7. 18)pg/mL、(82. 16 ± 6. 63)pg/mL、(30. 21 ± 4. 73)pg/mL 和(11. 42 ± 4. 2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 组中,D 组 IL-1,IL-6, TNF-α 和 M-CSF 水平低( P < 0. 05).骨质疏松组骨组织 IL-1,IL-6,TNF-α 和 M-CSF 分别为(71. 24 ± 8. 10)pg/mL、(78. 02 ± 5. 15)pg/mL、(26. 92 ± 3. 23)pg/mL和(10. 22 ± 3. 1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组中,D组IL-1, IL-6,TNF-α和M-CSF水平低( P < 0. 05).Micro-CT检测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结论 阿司匹林能抑制去势大鼠骨流失,这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大鼠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的表达有关,从而使破骨活动减弱的作用.

    作者:杨超;曾艳平;杨桐;覃君慧;李海勋;桑宏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溶液(含4 g/L庚烷磺酸钠,40 :60 ) ,流速为1. 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5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 12. 19~243. 84 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84%,RSD为0. 93%.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徐兰;陶晓璇;封传华;李刚;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对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

    目的 促进营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营养药物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及营养支持方案在多发伤患者治疗期间的调整,探讨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对多发伤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药学监护,可协助医师制订合理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营养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颖;李峥;陶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羊藿三七胶囊中淫羊藿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目的 改进测定羊藿三七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05%磷酸溶液(26:74),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结果 样品中淫羊藿苷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进样量在0. 514~6. 61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 36%,RSD为1. 76% ( n=6).结论 改进方法简化了流动相组成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羊藿三七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小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溶栓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辅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4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2例和尿激酶组6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分别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予血肿腔内注射,辅助血肿溶解.结果 两组溶栓治疗3 d,阿替普酶组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复位距离显著少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血肿清除率、脑水肿吸收率、中线复位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与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则显著低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有4例、7例死于脑疝或脑功能衰竭;术后30 d,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2. 050,P=0. 040);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 94. 44%)高于尿激酶组( 89. 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85,P=0. 298).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采用阿替普酶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促进血肿清除、脑水肿吸收、降低术后感染几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较尿激酶具有比较优势.

    作者:李春永;于润平;刘浩然;吕雪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