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房利勤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药理作用
摘要:目的 比较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药理作用的区别,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性状相似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果 高剂量的舒血宁组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均显著升高,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免疫效果更明显;高剂量的舒血宁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显著降低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降压效果更明显;高剂量的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能显著促进小鼠的睡眠,入睡比例和入睡时间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组镇静效果更显著.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有较好的免疫、降血压、中枢镇静作用,但后者的药理活性更强.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莫匹罗星对鼻腔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去定植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鼻前庭涂抹莫匹罗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去定植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选取医院2014年住院患者中的高危人群采用每日2次、共5 d的莫匹罗星鼻前庭涂抹,同时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住院患者中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医院共发生多重耐药菌96,125,167,183例,其中MRSA分别为19,25,55,35例,构成比分别为19. 79%,20. 00%,32. 93%,19. 13%.多重耐药菌检出标本类型以痰标本为主,构成比达50. 00%以上;这4年中MRSA在痰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7. 37%,52. 00%,52. 73%,28. 57%.结论 MRSA在医院高危人群中的定植现象较常见,鼻腔涂抹莫匹罗星能有效去定植,减少MRSA的检出.

    作者:刘金萍;董宏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和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与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使用药物的患儿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试验组患儿予提升后药房管理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试验组住院费用为(1 115. 53 ± 334. 34)元,住院时间为(12. 89 ± 3. 23)d、使用药物种类为(1. 45 ± 0. 39)种,给药天数为(4. 38 ± 1. 56)d,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734. 24 ± 341. 45)元(,18. 38 ± 5. 56)d(,3. 66 ± 1. 45)种(,6. 78 ± 2. 06)d( P<0. 05);试验组更换药物发生率为12. 5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50%和36. 25%( P<0. 05).结论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对合理用药起到了保障作用,更换抗菌药品和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缩小,保障了用药者的利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替莫唑胺治疗人恶性脑胶质瘤40例及对血清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应用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反应因子(SR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 50%( P<0. 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5. 48 ± 3. 19)个月、(23. 07 ± 3. 28)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 98 ± 2. 72)个月和(17. 13 ± 2. 31)个月( 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RF阳性表达率为2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 00%( P<0. 05);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405 2,P=0. 035 8).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常规放疗治疗人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复发时间、SRF阳性表达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华海侠;王晓华;顾涛;刘立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溶栓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辅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4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2例和尿激酶组6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分别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予血肿腔内注射,辅助血肿溶解.结果 两组溶栓治疗3 d,阿替普酶组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复位距离显著少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血肿清除率、脑水肿吸收率、中线复位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与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则显著低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有4例、7例死于脑疝或脑功能衰竭;术后30 d,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2. 050,P=0. 040);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 94. 44%)高于尿激酶组( 89. 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85,P=0. 298).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采用阿替普酶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促进血肿清除、脑水肿吸收、降低术后感染几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较尿激酶具有比较优势.

    作者:李春永;于润平;刘浩然;吕雪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己酮可可碱中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己酮可可碱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8柱(2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0. 544%磷酸二氢钾溶液(3:7),流动相B为甲醇-0. 544%磷酸二氢钾溶液(7:3)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 己酮可可碱与各杂质分离良好,与可可碱、茶碱、咖啡因在质量浓度0. 4~5. 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为8. 5,11. 1,28. 8,12. 6 ng.结论 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己酮可可碱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杜碧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抑郁28例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老年高血压抑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 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43%( P<0. 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压均明显下降,试验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配合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治疗老年哮喘56例

    目的 探讨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糠酸莫米松急诊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糠酸莫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舒适护理配合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糠酸莫米松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欢;鹿志军;张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苯磺顺阿曲库铵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用于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45例

    目的 观察苯磺顺阿曲库铵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用于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中的肌肉松弛(简称肌松)效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医院拟行全身麻醉插管手术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预注0. 9%氯化钠注射液3 mL,观察组患者预注哌库溴铵注射液10μg/kg,6 min后两组患者均行麻醉诱导,然后快速注入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0. 15 mg/ kg.当达大阻滞( T1=0 )时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插管即刻心率、血压均明显下降( P<0. 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插管1 min后,对照组心率、血压均显著升高( P<0. 05),观察组心率、血压则恢复平稳( P>0. 05)且优于对照组( 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更短,临床作用时间更长,插管条件更优( 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5).结论 苯磺顺阿曲库铵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用于伴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可减少因血压、心率大幅波动引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并显著缩短肌松起效时间、延长临床作用时间、改善插管条件,药品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菲菲;马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舒必利片,观察组予氨磺必利片,均根据患者症状类型调整剂量,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00%( P<0. 05);两组患者血清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 -1β,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特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玉涛;刘海军;张学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医院处方调剂差错及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及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 分析2013年至2014年医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登记,总结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结果 医院药房共发生193例处方调剂差错,其中药物数量差错39例,药物品种差错31例,药物剂型差错37例,退药差错17例,发药差错16例,处方差错33例,药物用法用量差错20例.责任分析结果显示,药师差错119例( 61. 66%) ,医师差错53例( 27. 46%) ,患者差错12例( 6. 22%) ,其他原因差错9例( 4. 66%).结论 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及审方制度,严格执行调剂、核对工作标准操作规范,加强药师培训,建立严格考核措施,提高药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可有效减少调剂差错,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利益.

    作者:王彦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住院药房药品报损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药房药品报损情况,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药品报损导致的资源及经济损失.方法 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住院药房药品报损记录.结果 药品破损为药品报损的主要原因,占比大;过期失效的药品位居第2位.以药品报损率作为控制医院药品报损的量化指标,其西药报损率虽低于0. 20%,符合卫生部等级管理要求,但仍需控制.结论 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减少医院由于药品管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成本流失.

    作者:梁婵;王芳;王晓燕;李莎;卢旺;刘月川;闫国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紫杉醇及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并于放疗第1天同步联合不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方案,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为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00%( P<0. 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 P<0. 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疼痛、梗阻、咳嗽等症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提高3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胶囊壳对拉曼光谱测试胶囊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胶囊壳对拉曼光谱测试的影响.方法 采用拉曼光谱对常用胶囊进行了透过胶囊测试药品、取出胶囊内药品直接测试、测试空胶囊等试验,对比谱图,分析不同颜色、透明度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同颜色的胶囊在拉曼测试中对胶囊内部样品信号的影响不同,均可通过光谱差减的方式排除.结论 可通过光谱进行差减,获得胶囊内部药品的拉曼信号,为胶囊的无损测试提供了一种途径.

    作者:杨晓莉;纪南;孙馨梅;田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脑苷肌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82例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入院均给予吸氧、脑保护、脱水、控压、抗凝等常规处理,依达拉奉组( 75例)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组( 82例)使用脑苷肌肽与依达拉奉,均治疗14 d后,抽血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 MMP-9 )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RP,MMP-9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 05);治疗14 d后,联合组CRP为(55. 7 ± 18. 3)mg/L,MMP-9为(38. 4 ± 10. 7)mg/L,NIHSS为(15. 5 ± 4. 1)分,均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的(72. 0 ± 20. 9)mg/L,(47. 2 ± 13. 1)mg/L,(17. 9 ± 4. 6)分( P<0. 05);两组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 016,P=0. 044),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 02%,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的74. 67%( P<0. 05).结论 脑苷肌肽与依达拉奉在ACI治疗中作用协同,联合使用较单用依达拉奉能进一步增强脑细胞保护,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崔欣欣;翟雨佳;曹雪玲;舒景;张铁军;武巧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确诊脑梗死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为(3. 12 ± 0. 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 48 ± 0. 4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 94 ± 0. 79)mmol/L和(2. 39 ± 0. 94)mmol/L ( P<0. 05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复发率2.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 00% ( P<0. 05 );观察组患者内中膜厚度(1. 35 ± 0. 33)mm、斑块面积(12. 12 ± 3. 33)mm2 及斑块数量(1. 58 ± 0. 46)个,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 49 ± 0. 39)mm,(14. 94 ± 3. 98)mm2,(1. 70 ± 0. 59)个( P<0. 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脑梗死复发,促进胆固醇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有助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数量减少,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医院住院药房使用全自动口服药品分包机的风险控制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使用全自动口服单剂量分包机(简称分包机)包药错误,总结错误类型,探讨风险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药房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分包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包总量为592 644包,分包错误为136包,占0. 23‰.分包错误类型包括药品数量错误、药品品种错误、人工加药错误及药品外观发生改变.其中药品数量错误为91包,占66. 91%,是分包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分包机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类型进行风险控制,总结经验,可提高药品分包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鲁镜;陈宁;甄健存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医药文献,对所报道的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32篇,其中17篇符合要求被引用.共收集到做无痛胃镜检查的病例4 26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有1 72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 17%.结论 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及循环系统.

    作者:邓庆华;王韵;顾群;刘晓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2014年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2014年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基本药制度的落实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4年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金额比例和销售金额前20位的基本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 ,DDDs排序及日均费用( DDC )值.结果 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金额比例基本高于20%;销售金额前20位的基本药物中,口服药物较少;口服药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的DDC值较小,DDDs排序较大;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药物品种均位居前列.结论 医院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比例与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仍有一定差距,医院应继续扩大基本药物的覆盖率,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

    作者:胡艳芬;祝红;胡国仕;彭建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呼吸道局部给药技术及其应用趋势

    呼吸道局部给药是将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直接送入呼吸道发挥作用的给药技术.该文旨在介绍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特征、功能及药物的吸收过程,综述国内外呼吸道局部给药的进展,并总结各种呼吸道局部给药方式的优缺点,为呼吸道局部给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何明欣;冯杰;应少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四季抗病毒合剂制备中3个有机酸转移率的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菊花与四季抗病毒合剂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以及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菊花与鱼腥草药材至四季抗病毒合剂制剂间的转移率.方法 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法;选取3批菊花与鱼腥草药材,每批对应5批制剂.结果 3批菊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 110 21,2. 131 03,2. 191 12 mg/g,1,3-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分别为1. 414 22,1. 203 72,1. 312 66 mg/g,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分别为7. 210 98,7. 310 54,7. 284 53 mg/g.3批鱼腥草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0. 721 11,0. 754 31,0. 760 53 mg/g.每批菊花与鱼腥草药材对应5批制剂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249 62, 0. 254 07,0. 261 73 g/L,RSD分别为0. 70%,1. 47%,1. 60%;1,3-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120 61,0. 105 20,0. 112 46 g/L, RSD 分别为 0. 39%,1. 46%,0. 20%;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168 49,0. 169 41,0. 173 32 g/L,RSD 分别为0. 78%,0. 66%,2. 16%;15批制剂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药材至四季抗病毒合剂制剂间的转移率分别为73. 58%,71. 76%,19. 54%,RSD分别为1. 26%,1. 38%,1. 73%.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药材与四季抗病毒合剂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定量方法.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的转移率高,表明制剂制备工艺有利于该有效成分的溶出,为制剂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肖会敏;刘洋;何悦;赵荣;王四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