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63例临床评价

周炳荣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阿片类药物, 髋关节置换术, 运动性疼痛
摘要:目的 观察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已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常规麻醉诱导与维持后,观察组患者在缝皮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 5μg/kg+氟比洛芬酯200 mg+昂丹司琼12 mg静脉自控镇痛( PCIA ) ,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 5μg/kg+昂丹司琼12 mg行PCIA.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静息状态下及运动状态下术后4 h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 P>0. 05),其他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两组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 P>0. 05);术后6,8,24,48 h观察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 81%( P<0. 05).结论 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疗效佳,生命体征平稳,VAS评分较低,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黄体酮热熔胶透皮贴剂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

    目的 考察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豚鼠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及家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黄体酮热熔胶透皮贴剂对动物经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敏感性.结果 黄体酮热熔胶透皮贴剂对豚鼠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对家兔皮肤未产生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未产生致敏作用.结论 黄体酮热熔胶透皮贴剂皮肤用药安全、无毒.

    作者:陶虹;耿文宁;陈雯雯;高晓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接受尼莫地平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评分(79. 6 ± 7. 2比64. 1 ± 8. 3)分和 FIM 评分(92. 3 ± 9. 1 比 81. 4 ± 8. 6)分均明显升高( 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95. 00% 比75. 00%)明显提高( P<0. 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 00% 比77. 50%)明显提升( P<0. 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万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溶栓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辅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4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2例和尿激酶组6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分别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予血肿腔内注射,辅助血肿溶解.结果 两组溶栓治疗3 d,阿替普酶组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复位距离显著少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血肿清除率、脑水肿吸收率、中线复位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与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则显著低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有4例、7例死于脑疝或脑功能衰竭;术后30 d,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2. 050,P=0. 040);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 94. 44%)高于尿激酶组( 89. 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85,P=0. 298).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采用阿替普酶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促进血肿清除、脑水肿吸收、降低术后感染几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较尿激酶具有比较优势.

    作者:李春永;于润平;刘浩然;吕雪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己酮可可碱中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己酮可可碱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8柱(2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0. 544%磷酸二氢钾溶液(3:7),流动相B为甲醇-0. 544%磷酸二氢钾溶液(7:3)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 己酮可可碱与各杂质分离良好,与可可碱、茶碱、咖啡因在质量浓度0. 4~5. 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为8. 5,11. 1,28. 8,12. 6 ng.结论 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己酮可可碱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杜碧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对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

    目的 促进营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营养药物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及营养支持方案在多发伤患者治疗期间的调整,探讨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对多发伤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药学监护,可协助医师制订合理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营养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颖;李峥;陶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氟美松对一次及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美松对一、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S组) ,尾静脉注射+气管内滴入0. 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打击组( HCl组) ,气管内滴入pH为1. 8的盐酸( HCl ) 2 mL/kg;二次打击组( LPS+HCl组) ,尾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 ) 4 mg/kg,4 h后气管内再滴入pH为1. 8的HCl 0. 5 mL/kg;对照氟美松干预组( N+D组);一次打击干预组( H+D组)、二次打击干预组( L+H+D组);氟美松干预组.造模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氟美松2 mg/kg.结果 一、二次打击组糖皮质激素受体( GR ) mRN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次打击组在激素干预前显著低于干预后水平,一次打击组在激素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一、二次打击组BALF中细胞总数、PMN分类计数、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激素干预后二次打击组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一次打击组在激素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一、二次打击组TNF-α,IL-1β,IL-4,IL-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打击组TNF-α及IL-1β在激素干预前显著高于干预后水平,二次打击组IL-4和IL-10在激素干预前显著低于干预后水平,一次打击组在激素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LI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致病因素是紧密相连的,糖皮质激素的干预效果和病因是密切相关的,能减轻静脉注射LPS在气管内滴入HCl致ALI的肺部炎症性损伤,但对单纯较大量HCl吸入致ALI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宋然;阎锡新;刘健;刘威威;李荣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吴茱萸中3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2%磷酸溶液(35:65),流速为2. 0 mL/min,柱温为30℃,波长切换(0~15 min,205 nm;15. 01~28 min,225 nm).结果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样量分别在0. 186~3. 72μg,0. 040 24~0. 804 8μg,0. 040 08~0. 801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7,0. 999 9,0. 999 9 )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 30%,97. 66%,97. 46%,RSD分别为1. 43%,1. 32%,1. 80%( n=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丽莎;陈国庆;杨帆;邓开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大出血52例

    目的 观察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总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 D-二聚体明显减少,而纤维蛋白原( FIB )显著增多( P<0. 05),两组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未见明显变化( P>0. 05).结论 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郭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含量的变化

    目的 考察米泔水炮制前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射干生品及米泔水炮制品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每100 mL含甲基-β-环糊精和2-羟丙基-β-环糊精各0. 375 g),梯度洗脱.结果 射干药材经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苷及野鸢尾苷等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而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等苷元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可促使异黄酮苷类成分向异黄酮苷元类成分转化.

    作者:李锁;王光函;单国顺;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丁苯酞及纳洛酮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80例

    目的 探讨丁苯酞及纳洛酮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维持生命体征等一般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 P<0. 05 ) ,且观察组患者更明显( P<0. 00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 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 75%( P<0. 05 ) ,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 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丁苯酞及纳洛酮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有效.

    作者:张学兰;尹玲玲;张静;张海波;段薇静;徐艳霞;赵延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溶液(含4 g/L庚烷磺酸钠,40 :60 ) ,流速为1. 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5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 12. 19~243. 84 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84%,RSD为0. 93%.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徐兰;陶晓璇;封传华;李刚;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抑郁28例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老年高血压抑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 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43%( P<0. 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压均明显下降,试验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舒必利片,观察组予氨磺必利片,均根据患者症状类型调整剂量,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00%( P<0. 05);两组患者血清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 -1β,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特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玉涛;刘海军;张学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医院药学信息网的改版与实践体会

    目的 介绍医院药学信息网主要栏目配置、改版后内容及实践情况.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及收集临床科室反馈信息,对旧版药品网进行页面美化、内容调整、版块增加.结果与结论 新版信息网推出后为医院提供了优质、便捷、丰富多样的药学信息服务,加强了医院药学与临床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

    作者:周宇;李馥伶;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正柴胡饮合剂中橙皮苷和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正柴胡饮合剂中橙皮苷和芍药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柱( 250 mm × 4. 60 mm,5μm ) ,柱温为30~35℃,流动相为乙腈-1 mol/L磷酸溶液(15:85),橙皮苷和芍药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3 nm和230 nm,流速为0. 8~1. 0 mL/min.结果 橙皮苷进样量在0. 021 99~4. 420μg( r=0. 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 00%,RSD为4. 64%;芍药进样量在0. 201 0 ~1. 002 3μg( r=0. 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 04%,RSD为3. 60%.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结果准确,对于正柴胡饮合剂的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杨仕林;王雨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4例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奈达铂组( S组) 34例和甘露聚糖肽+奈达铂组(G组)35例,S组接受丝裂霉素4~6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G组接受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甘露聚糖肽40~6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胸腔内灌注.结果 S组与G组胸腔积液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2. 94%和22. 86%,有效率分别为94. 12%和5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且S组胸腔内化疗药物灌注次数明显少于G组( P<0. 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胸痛,其中S组及G组的Ⅰ+Ⅱ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 23%和14. 29%( P<0. 05 ) ,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 47%和0 ( P<0. 05 ) ,S组及G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32. 35%和11. 43%( P<0. 05 ) ,但均为轻度胸痛.结论 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NSCLC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易于接受.

    作者:张银铃;田莹莹;袁希英;吕宏宇;马学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细辛脑注射液与6种常见输液配伍质量及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细辛脑注射液用6种输液调配后的成品输液质量及稳定性.方法 模拟细辛脑注射液临床用量,分别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 9%氯化钠注射液(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CoNS)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调配为低、中、高质量浓度(0. 10,0. 16,0. 20 g/L)的成品输液,于室温(25℃)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放置.结果 各成品输液性状均为无色的澄明液体,8 h内无明显变化;用5%GS,10%GS,NS,GNS,CoNS,SLR调配的成品输液pH分别约为5. 58,4. 70, 6. 00,5. 71,5. 94,6. 03,8 h内无明显变化;用5%GS调配的低、中质量浓度与用NS或GNS调配的低质量浓度成品输液每1 mL含10μm及其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不超过25粒,含25μm及其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超过3粒,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且4 h内稳定,其他各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均不符合规定;用5%GS,10%GS,NS,GNS调配的成品输液中α-细辛脑含量6 h时相对0 h内下降不超过10%,自然光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各成品输液于自然光下0~8 h高效液相色谱(HPLC )指纹图谱相似度约为1,α-细辛脑含量下降过程中未检测到新产物.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适宜用5%GS调配为低、中质量浓度的成品输液,也可用NS或GNS调配为低质量浓度的成品输液,室温、自然光条件下4h内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

    作者:唐祺;吴妍;邓晓媚;杜红芳;刘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53介导的活性氧通路对硒酸酯多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探讨P53介导的活性氧( ROS )通路在硒酸酯多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硒酸酯多糖处理OS-732细胞,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ROS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硒酸酯多糖处理后,OS-732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60 g/L质量浓度处理48 h时OS-732细胞抑制率高;20,40,60μg/mL质量浓度处理24 h后, ROS水平显著增加( P<0. 05),OS-73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其中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与0μg/m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P53,Caspase-9及Bax表达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 P<0. 05).结论 硒酸酯多糖处理骨肉瘤细胞能显著抑制OS-732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凋亡,细胞内高水平的ROS状态可能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来小丹;冉启文;欧阳净;石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 采用HPLC双波长法,以Hypersil BDS-C18柱(250 mm × 4. 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 2%磷酸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没食子酸检测波长为270 nm,槲皮苷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 没食子酸及槲皮苷进样量分别在0. 60~6. 00 μg,0. 03~0. 30μg ( r=0. 999 4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100. 24%,RSD为1. 02%( n=6);槲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9. 88%,RSD为1. 17%( n=6).结论HPLC双波长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消炎片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用于猴耳环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军;罗德珍;李镜友;张志坚;任锦文;沈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中,采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确诊并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 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A 组患者给予 0. 05 mg/kg 的地佐辛滴注,B组患者给予0. 1 mg/kg的地佐辛滴注,C组患者给予0. 2 mg/kg的地佐辛滴注.结果 A组、B组在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5),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5);C组患者的躁动评分(1. 64 ± 0. 53)分和疼痛评分(1. 85 ± 0. 63)分,显著低于A组的(2. 65 ± 0. 84)分和(5. 21 ± 1. 73)分( P <0. 05);3 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及睡眠过度发生率等临床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结论 地佐辛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抗躁动和抗疼痛作用,但不同剂量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差异,0. 1 mg/kg的滴注量更安全、有效.

    作者:郑吉卫;朱琼;柳德洪;别世杰;亢留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