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与ECP的相关性研究

季红健;王东方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嗜酸性阳离子蛋白, 中医辨证
摘要:分析指出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但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与AR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几乎空白,提出血清ECP的数值是否能反应不同中医证型AR的相应特点.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放血、贴压及面部拔罐治疗痤疮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放血、贴压及面部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就诊的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耳穴放血、贴压及面部拔罐法;对照组采用体穴针刺、大椎穴及背部阿是穴刺络拔罐法,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放血、贴压及面部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安全、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亚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40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滴/min,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72%、92%,对照组为50%、74%,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可较好地改善CR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香桂养胃散的制备

    目的:建立香桂养胃散的佳制备工艺,并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木香、肉桂、干姜、香附、川芎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对芍药苷,阿魏酸,橙皮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色谱斑点分离良好,色谱定量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论:香桂养胃散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可控.

    作者:张永玲;张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8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3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胰汤100 mL,每12小时胃管内注入,夹闭胃管1小时后开放,同时用清胰汤200 mL保留灌肠.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排气、排便的恢复,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开腹手术率和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辅以中药清胰汤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世祥;贾兴梅;高鹏;杨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切除术的A组、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术的B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的C组各30例,3组术后均予体液、心理、环境、尿道的综合护理,同时观察术后尿崩症发生的例数、血管升压素的水平以及每小时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C组共发生尿崩症9例,明显少于A、B两组;C组血管升压素明显高于A、B 2组;尿崩症患者术后3天每小时尿量明显低于术后1天,血管升压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天.结论:内镜辅助经鼻-蝶窦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尿崩症的发生,且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尿崩症患者的恢复.

    作者:严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安欣欣老师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举隅

    通过医案3则,将安欣欣老师临证重视调理脾胃的经验,从脾胃虚证,甘温补脾;益气升阳,不忘滋阴;肝脾同治,重在健脾;脾胃久病,兼以化瘀;它脏疾病,重视调脾5个方面加以论述,指出脾胃虚证,治以温阳健脾;温阳药物,容易伤阴,温阳勿忘滋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两者关系密切,肝脾同病,治疗应补中兼疏;脾胃病久,亦多兼瘀,治疗时宜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它脏有病也可累及脾胃,临证应重视调脾.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李泉云主任组方用药之经验

    从组方的药物性味、升降浮沉、组成、配伍、用量、功能、应用、机理、单方验方、煎煮、服药方式等方面探讨李泉云老师提出的临证组方用药要效而简,不可滥而繁,以免相互抵消或制约其功效.同时强调用药应既在理法之中,又不拘泥于成规,为名相所束缚;其组方十分重视小方与小方配套应用;小方之中,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平胃散可谓方剂中四大台柱,涵盖了中医气、血、痰、湿四大方面;临证时应敢用药、会用药、慎用药.

    作者:周云霞;周红霞;赵雪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珠子草药材中有效成分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珠子草药材中咖啡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珠子草咖啡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azu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B)∶0.1%磷酸(A)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测得11个产地珠子草中咖啡酸含量在0.122~0.610 mg/mL浓度范围内,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6%.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珠子草中咖啡酸含量的测定;云南产珠子草咖啡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地,以咖啡酸含量进行评判,云南产珠子草具有其道地性.

    作者:梁云;李彩东;张伟;王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盆腔腹痛方治疗盆腔腹痛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盆腔腹痛方治疗盆腔腹痛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腹痛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抗菌素+妇炎康片口服为主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盆腔腹痛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盆腔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腔腹痛方治疗盆腔腹痛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菊英;张建萍;张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近年来有关单味中药、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在抗肾间质纤维化(RIF)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了中医药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优势,且有望从中医药中研发出具有抗肾纤维化的新型、特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明龙;曾永祥;赵健雄;卢守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清热解毒洗剂治疗手部开放性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洗剂治疗手部开放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手部开放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碘伏消毒,1次/d,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洗剂100 mL,每日5~10次湿敷,7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28天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渗出液中IL-1、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7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TNF-α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洗剂具有加快肉芽生长,促进伤面修复及一定的抑菌作用.

    作者:王旭;孙科;雷文淼;雍波;佘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肿痛消颗粒的制备工艺

    目的:建立肿痛消颗粒的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肿痛消颗粒制备过程中的影响条件(即醇沉浓度、浸膏相对密度、烘干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同时对颗粒粒度、水分含量、生产效率等进行检验分析.优选该颗粒剂的佳制备生产工艺.结果:综合分析试验中的各项指标,肿痛消颗粒的佳制备工艺是醇沉浓度为含醇量60%,相对密度为1.26~1.36,烘干温度为55~65℃.结论:该工艺条件稳定,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葛新春;毕映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电子病历技术的特色及发展

    通过对中医电子病历技术特色及其发展的探讨,指出我国中医电子病历技术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重点应集中在中医信息的标准化、结构化以及集成化方面,同时需重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作者:孟尹;金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450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一般情况与认知功能调查.结果:产妇发生产后抑郁者100例,发生率为22.2%;教育程度、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妇与分娩方式为影响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抑郁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完成总应答数、总错误数、完成一个分类卡片数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状况与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呈负相关,与完成总应答数和总错误数呈正相关.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多伴随有认知功能损害,并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田安安;魏彩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黄中空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三黄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寻找治疗痔疮的新型中药栓剂.方法:采用水、丙二醇及水和丙二醇的混合液分别做药物分散媒进行试验,以分散度、黏度、沉降度为指标进行考察,同时对外壳基质PEG1000、PEG4000、十六醇的配比进行优选,以栓剂硬度、形成时间及熔融时间为考察指标,确定基质处方佳方案,后将黄芩、黄连、黄柏3味中药灌装于半合成脂肪酸酯制成的空心栓壳中,制成三黄中空栓,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考察.结果:三黄中空栓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程晓华;姜华;徐玉娥;蒋振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医改形势下甘肃省中医药防病与健康教育活动探讨

    分析传统医学防病的理论精髓和社会实践,<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治未病原则、养生保健理念以及甘肃省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阐述现代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出围绕生活方式转变的疾病防治活动是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措施,而且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甘肃省将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欠发达地区实施新医改的亮点和特色,且与新形势下的医学模式转变完全吻合.

    作者:钱国宏;文建强;王玉;康国荣;郑访江;鲁培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益汤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及TNF-α、IL-4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两益汤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和血清TNF-α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机理.方法:采用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等体积混合液制备急性豚鼠哮喘模型,观察生理盐水(A组)、两益汤(B组)和氨茶碱(C组)对哮喘潜伏期的影响;以卵蛋白致敏法制备慢性豚鼠哮喘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生理盐水组(D组)、两益汤组(E组)和地塞米松组(F组)豚鼠血清TNF-α和I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两益汤组能明显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1),两益汤组与氨茶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益汤组能显著降低哮喘状态下豚鼠血清TNF-α(P<0.05),并能显著降低哮喘状态下豚鼠血清IL-4的水平(P<0.01).结论:两益汤有延长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的作用,其对哮喘呼吸道炎症的抑制可能与下调哮喘豚鼠TNF-α和IL-4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庆大;刘萍;蔡乐;李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救艾归芎汤治疗人流术后宫内残留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救艾归芎汤治疗人流术后宫内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人流术后宫内残留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口服救艾归芎汤,1剂/d,连用7剂;对照组予益母流浸膏10 mL,口服,3次/d.共7天.治疗7天后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B超宫内异常回声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10%,对照组为6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复旧及转经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救艾归芎汤能有效促进人流术后恶露的排出,并减少人流术后并发症.

    作者:钟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淮河流域早期食管癌内镜碘染色普查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碘染色法对淮河流域早期食管癌普查的应用效果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淮河流域对2 004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行组织活检,并搜集中医四诊资料用以辨证分型.结果:碘染色前后诊断发现食管癌患者分别为25例、48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08例、64例;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食管癌患者57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272例.食管癌发现率染色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不同证型在病变部位、病理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证型在病变大小、恶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染色可明显提高浅表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型与病变大小、恶性程度相关;重视早期临床症状和内窥镜检查是提高食管癌诊断水平的主要方法.

    作者:付彦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47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4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中药治疗,功能锻炼,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VAS评分和Cobb角测量,并对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ASIA评分,记录合并症和住院时间,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0例患者中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ASIA评分好转1级,9例部分性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ASIA评分好转2级以上.治疗前、治疗后2周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60±1.80)分、(2.30±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分别为(24.80±6.50)度、(5.20±2.90)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合并症有腹胀95例,便秘64例.住院时间5~38天,平均14.8天.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

    作者:张绍文;李盛华;樊成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