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祛痰化瘀胶囊治疗血脂异常临床观察

高晨;李劼

关键词:血脂异常, 祛痰化瘀胶囊, 治疗, 临床研究性
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脂异常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0例予祛痰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中途退出试验,1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6.26%;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试验,1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3.5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中医“痰瘀结滞”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且可改善“痰瘀结滞”症状。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预防长期留置导尿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价值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长期留置导尿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住院并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67例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并与2011年常规护理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46例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为8.96%,常规护理组为23.91%,χ2=4.774,P=0.029;满意度循证护理组为91.8%,常规护理组为79.7%,χ2=4.949, P=0.026。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男性患者长期留置导尿CAUTI的发生率。

    作者:王建平;赵敏;成敏洁;陈丽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汤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阴道炎患者254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阴道置药,对照组106例同时给予六味地黄汤治疗,观察组148例同时应用六味地黄汤加中医体质辨识治疗,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加入相应药物,以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治疗显效率、复发率判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连续随访6月,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87.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2%(P<0.05);观察组阴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复发率为14.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02(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阴道内环境,维持显效率,有效抑制复发,远期疗效好。

    作者:王芳;王兴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廖志峰应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外周血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3(IL-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TNF-α降低,IL-3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减少TNF-α造血负调控因子及增加IL-3造血正调控因子的释放,解除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从而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廖挺;刘则鹏;张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和空白贴,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和心脉疏膏穴位贴敷,30天1个疗程,治疗3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5%,优于对照组的72.5%、57.5%(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赵海红;孙胜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干预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40~75岁糖尿病前期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耳穴(胰腺、内分泌、缘中、三焦、肾上腺、交感)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58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更快。结论:耳穴贴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

    作者:王延玲;裴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变化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CD-RISC评分为(112.47±1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81±15.2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9.46±2.87)h、肛门排气时间为(15.67±4.53)h、住院时间为(4.76±1.7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83±4.61)h、(19.72±6.58)h、(6.64±2.04)d,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石启彩;刘凤侠;孙动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肝脾相关”立论治疗肝源性糖尿病

    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肝脾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论治肝源性糖尿病2方面入手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出肝源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治则不能完全等同于“消渴病”的治则。

    作者:景婧;宫嫚;杜宁;孙永强;张宁;张帆;吴欣;刘红虹;周超;罗生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平凉关山林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分布调查

    目的:调查平凉关山林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分布,以期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关山隧道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以6条路线为主,对林区动物标本进行远距离观测,并对照动物图谱资料对林区动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平凉关山林区有野生国家、地方级保护和其他野生动物70余种,其中药用动物中被《中国药用动物志》收录的有10种[1],《甘肃脊椎动物志》收录的有7种,按其药用功效可分为4类。结论:平凉关山林区药用野生动物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丰富,在做好保护基础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乔永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试验组64例(非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38例),对照组60例(非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38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王春彬;陈应忠;周名纲;汪汉;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西部中医药》杂志2010-2012年主要计量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西部中医药》杂志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回顾其学术影响力。方法:通过多项科学计量指标,客观全面地对期刊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和评估。结果:总被引频次2012年为1422次,与2010年的553次相比增加了869次;影响因子2012年为0.607,与2010年的0.142相比增加了0.465;权威因子2012年为541.79,与2010年的349.95相比增加了191.84,综合评价由2010年的1852位上升至2012年的734位。结论: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净增率均较大,表明期刊的学术水平在逐渐提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敦煌汉简中的医药简探讨

    以敦煌汉简图版为底本,参考《敦煌汉简》释文,对其中的20枚医药简进行解读,发现西汉末期中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外感伤寒病的辨证施治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在汉简中首次出现了“黄帝”和“针”的名词。

    作者:孙其斌;袁仁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止血器用于监护室昏迷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按压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目的:探讨止血器用于监护室昏迷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按压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轻患者动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节省护士按压时间。方法:对监护室昏迷患者88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单日动脉采血后采用常规按压法,双日动脉采血后采用止血器按压法,比较2种按压方法的瘀斑发生率。结果:常规按压法瘀斑阳性率为24.8%,止血器按压法为12.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脉采血后止血器按压法有效降低了监护室昏迷患者淤斑发生率,止血效果优于常规按压法,并节省了护士的按压时间。

    作者:薛云娜;季衍丽;刘婧桓;郑丹;霍春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PLC法在中药饮片制川乌、乌头碱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中药饮片制川乌、乌头碱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饮片制川乌、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中药饮片中制川乌和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9~5.30μg(r=0.9999)、0.34~3.4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制川乌的回收率为99.2%,乌头碱的回收率为98.6%。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简便易行等特点,适用于同时测定中药饮片中制川乌和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丁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板桥党参对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板桥党参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以及板党水煎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600、300、150 mg/kg),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给药2周,麻醉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变化并测定大鼠结肠重量、肠重指数及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板党水煎液组和SASP阳性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水肿缓解;结肠重量以及肠重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MDA明显减少(P<0.05)。结论:板党水提物能显著缓解2,4-二硝基氯苯复合乙酸所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丁莉;田先翔;吴勇;陈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独一味胶囊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独一味胶囊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服用独一味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12、24小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换药后30分钟、康复训练后3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一味胶囊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是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慧;梁晓燕;李旭升;张娟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现状,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成立“生命圈”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预约诊疗选择率由37%上升至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手段对提升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效果明显,有助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付晓燕;张萍;刘利青;刘金菲;吕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灸与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针灸疗法对比药物(中药与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纳入针灸疗法对比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条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比较,在治愈率[OR=2.14,95%CI(1.65,2.78)]和总有效率[OR=3.20,95%CI(2.23,4.59)]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国内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吴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消炎止痛膏质量标准新研究

    目的:建立消炎止痛膏的新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大黄、黄柏、半夏进行定性鉴别以及对制草乌含乌头碱进行限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制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马钱子碱和士的宁进样量都在0.20~2.0μg之间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马钱子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0.86%(n=6);士的宁的平均回收率为96.6%,RSD为1.20%(n=6)。结论:所建立的标准适用于院内制剂消炎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以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张仲景枳术汤之变通应用

    从后世名家、变通应用、足资取法,脾胃失和、分清标本、厘定药量,肝脾疾患、合方变通、用之亦良及斡旋气机、消补兼施4方面入手探究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之方枳术汤,指出该方用治水气痞结胃脘之证等诸多与湿食气有关的疾病,而且金元时期张元素、李东垣等医家亦善变通应用此方。

    作者:辛小红;高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中医证型与血清γ-GLO、AFP、CHE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中医证型与血清γ-GLO、AFP、CHE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黄疸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γ-GLO、AFP、CHE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复合证型,γ-GLO水平与4证型组关系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气虚瘀黄证组,AFP: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气虚瘀黄证组,CHE: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气虚瘀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湿热组与瘀热组比较γ-GLO、AFP、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瘀热组分别与其余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组与复合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γ-GLO、AFP、CHE 对于判断慢性乙型重型黄疸中医证型、病情、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理贤;沈瑞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