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丽
本研究从瑶族药浴的形成、分类、作用、注意事项及防治风湿病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指出运用瑶族药浴防治风湿病是瑶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作者:李拥军;郭玉荣;尹智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西部中医药》杂志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回顾其学术影响力。方法:通过多项科学计量指标,客观全面地对期刊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和评估。结果:总被引频次2012年为1422次,与2010年的553次相比增加了869次;影响因子2012年为0.607,与2010年的0.142相比增加了0.465;权威因子2012年为541.79,与2010年的349.95相比增加了191.84,综合评价由2010年的1852位上升至2012年的734位。结论: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净增率均较大,表明期刊的学术水平在逐渐提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中医证型与血清γ-GLO、AFP、CHE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黄疸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γ-GLO、AFP、CHE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复合证型,γ-GLO水平与4证型组关系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气虚瘀黄证组,AFP: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气虚瘀黄证组,CHE: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气虚瘀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湿热组与瘀热组比较γ-GLO、AFP、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瘀热组分别与其余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组与复合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γ-GLO、AFP、CHE 对于判断慢性乙型重型黄疸中医证型、病情、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理贤;沈瑞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外周血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3(IL-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TNF-α降低,IL-3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减少TNF-α造血负调控因子及增加IL-3造血正调控因子的释放,解除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从而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廖挺;刘则鹏;张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自尊水平(自卑感量表,FIS)评分和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CM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FIS和MCMQ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FIS各项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MC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作者:王丽;何丽娟;朱玉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独一味胶囊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服用独一味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12、24小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换药后30分钟、康复训练后3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一味胶囊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是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慧;梁晓燕;李旭升;张娟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对近几年荞麦(甜荞麦、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指出荞麦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植物甾体类等,其有降糖、抗肿瘤、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对荞麦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蕾;孙美利;张舒媛;魏颖;时晓娟;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痛风圣液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IL-1β、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秋水仙碱)、中药组(痛风圣液)各8只。采用Coderre造模方法,空白组不作造模处理。造模前24小时给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灌服秋水仙碱悬混液、痛风圣液4 mL,24小时再次灌服上述药物并于给药后1小时造模,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材。切取造模大鼠踝关节周围组织,制成匀浆,-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TNF-α、IL-4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未检测出IL-1β、TNF-α、IL-4;模型组中IL-1β、TNF-α表现为高表达,IL-4在模型组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西药组和中药组中 IL-4表现为高表达,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圣液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与秋水仙碱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抗炎性细胞因子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阻止炎症的发展。
作者:张磊;邓强;赵道洲;孔令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平凉关山林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分布,以期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关山隧道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以6条路线为主,对林区动物标本进行远距离观测,并对照动物图谱资料对林区动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平凉关山林区有野生国家、地方级保护和其他野生动物70余种,其中药用动物中被《中国药用动物志》收录的有10种[1],《甘肃脊椎动物志》收录的有7种,按其药用功效可分为4类。结论:平凉关山林区药用野生动物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丰富,在做好保护基础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乔永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止血器用于监护室昏迷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按压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轻患者动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节省护士按压时间。方法:对监护室昏迷患者88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单日动脉采血后采用常规按压法,双日动脉采血后采用止血器按压法,比较2种按压方法的瘀斑发生率。结果:常规按压法瘀斑阳性率为24.8%,止血器按压法为12.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脉采血后止血器按压法有效降低了监护室昏迷患者淤斑发生率,止血效果优于常规按压法,并节省了护士的按压时间。
作者:薛云娜;季衍丽;刘婧桓;郑丹;霍春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全方位护理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方位护理。询问其发病诱因,介绍环境,讲解有关急性胰腺炎的知识,进行心理护理,症状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康复期讲解预防复发的诱因,观察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例因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以及康复期的饮食指导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
作者:曹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当归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归纳分析,对当归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指出当归具有多种药理学效应如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抗肿瘤、调经、平喘等作用,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刘如秀;刘宇;汪艳丽;彭杰;刘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84.44%,2组在降压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在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性功能、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方面效果与西药降压药相当,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作者:刘士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现状,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成立“生命圈”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预约诊疗选择率由37%上升至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手段对提升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效果明显,有助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付晓燕;张萍;刘利青;刘金菲;吕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40~75岁糖尿病前期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耳穴(胰腺、内分泌、缘中、三焦、肾上腺、交感)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58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更快。结论:耳穴贴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
作者:王延玲;裴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变化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CD-RISC评分为(112.47±1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81±15.2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9.46±2.87)h、肛门排气时间为(15.67±4.53)h、住院时间为(4.76±1.7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83±4.61)h、(19.72±6.58)h、(6.64±2.04)d,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石启彩;刘凤侠;孙动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枕-项针配合经颅磁刺激对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颈本体感觉性眩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项针配合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1次/d。治疗21天后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检测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体重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2组比较,除矩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枕-项针配合经颅磁刺激可改变颈本体感觉性眩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
作者:李旗;田福玲;王凤玲;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三黄汤治疗,水煎服,1剂/d,同时采用三黄汤煎剂保留灌汤,2次/d,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片2.0 g/次,3次/d,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观症状,同时内窥镜检查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DNA酶1、白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病灶恢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DNA酶1、IL-10、SOD、NO水平明显上升,TNF-α、IL-8、ET含量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治疗UC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DNA酶1及IL-10、SOD、NO的表达,使TNF-α、IL-8、ET下调。
作者:李明彦;刘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多证型之间的联系作初步探讨。方法:对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然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规律。结果:7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脑力劳动者为618例(85.8%),体力劳动者为102例(14.2%);20~29岁为354例(49.2%),30~39岁为264例(36.7%),40岁及以上为102例(14.2%);居于前三位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湿盛证162例(22.5%)、痰火上扰证120例(17.5%)、脾虚肝旺证114例(15.8%)。结论:本组调查的7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脑力劳动者主要是与脾肾有关,体力劳动者主要与肝脾有关;年龄在40岁以前的患者主要与肝脾有关40岁及以上患者,主要与肝脾肾有关。
作者:卢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