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娜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枢纽、辨证要点、治法特点、分型论治和护理要务等方面入手分析总结王道坤教授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阐释其关于萎缩性胃炎“脾胃失调,气机失常,本虚标实,痰瘀互阻”的病机观点以及运用“虚实必辨、分型明晰、痰瘀细审、病证结合”的辨治理念。
作者:段永强;王道坤(指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针灸疗法对比药物(中药与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纳入针灸疗法对比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条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比较,在治愈率[OR=2.14,95%CI(1.65,2.78)]和总有效率[OR=3.20,95%CI(2.23,4.59)]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国内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吴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自尊水平(自卑感量表,FIS)评分和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CM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FIS和MCMQ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FIS各项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MC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作者:王丽;何丽娟;朱玉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与对照组的7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顾志燕;王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研究从瑶族药浴的形成、分类、作用、注意事项及防治风湿病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指出运用瑶族药浴防治风湿病是瑶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作者:李拥军;郭玉荣;尹智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外周血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3(IL-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TNF-α降低,IL-3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减少TNF-α造血负调控因子及增加IL-3造血正调控因子的释放,解除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从而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廖挺;刘则鹏;张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团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中医药研究生以社区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优势进行全面概述,并对其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以期为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梁英喜;刘希;张小华;王红坡;段飞鹏;崔帅;刘杰;高晓美;张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M)小鼠异位及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角度揭示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DM的作用机理。方法:造模饲养3个月建立小鼠ADM模型。将ADM小鼠随机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丹莪妇康煎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ENS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结果: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降低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VEGF/ENS的比值(P<0.01),有下调模型小鼠在位内膜VEGF/ENS比值的趋势。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减少经量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在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在位内膜血管数量;蒲灵化瘀止痛方缩小病灶、减轻痛经程度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异位内膜血管数量。
作者:李天真;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变化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CD-RISC评分为(112.47±1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81±15.2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9.46±2.87)h、肛门排气时间为(15.67±4.53)h、住院时间为(4.76±1.7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83±4.61)h、(19.72±6.58)h、(6.64±2.04)d,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石启彩;刘凤侠;孙动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以连续用药1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泌素(GAS)及生长抑制素(SS)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其辅助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S分泌,抑制GAS分泌有关。
作者:赵静;张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以敦煌汉简图版为底本,参考《敦煌汉简》释文,对其中的20枚医药简进行解读,发现西汉末期中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外感伤寒病的辨证施治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在汉简中首次出现了“黄帝”和“针”的名词。
作者:孙其斌;袁仁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肝脾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论治肝源性糖尿病2方面入手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出肝源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治则不能完全等同于“消渴病”的治则。
作者:景婧;宫嫚;杜宁;孙永强;张宁;张帆;吴欣;刘红虹;周超;罗生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仅唐、宋、元、明、清五代共74部医籍涉及有关生肌散的方剂。其中60部出现正名生肌散88首,14部出现异名生肌散14首。88首复方中共涉及中药93种分为18类,单味用药总次数为550次,其中频率大于30%的核心中药分别为轻粉、乳香、没药、龙骨、血竭、孩儿茶、升丹、赤石脂、冰片、海螵蛸10种,并且大多数生肌散均由此核心药加减配伍而成。
作者:万学谦;李廷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作者:唐伟;陈久红;薛金洲;王欢欢;马燕;周正光;孙长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归脾汤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急性轻度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度苯中毒患者23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例采用单纯归脾汤治疗,治疗组128例采用归脾汤加中医体质辨识治疗,以归脾汤为主方,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加入相应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衰弱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比例均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恶心等神经衰弱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结论:归脾汤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急性轻度苯中毒具有升高白细胞计数,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效改善神经衰弱症状的作用。
作者:徐明伟;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不同纯化方式和优化色谱条件建立湿疹康喷剂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浓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方法、AB-8大孔树脂方法、中性氧化铝吸附方法纯化样品,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确定佳纯化工艺;采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柱(4.6 mm×150 mm,5μm ),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2∶8);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Y=646567X+8332.1(r=0.9999);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Y=501596X-414182(r=0.9994)。结论:三种不同纯化方式中,浓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方法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测定含量好,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峰形佳,保留时间合适。
作者:王少平;曾以旺;陈燕瑞;代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五味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Luna C18(150×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薄层鉴别方法简单,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在0.0712~2.13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2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可操作性强。
作者:王莲萍;刘专专;孙岩;杨玉华;孙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全方位护理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方位护理。询问其发病诱因,介绍环境,讲解有关急性胰腺炎的知识,进行心理护理,症状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康复期讲解预防复发的诱因,观察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例因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以及康复期的饮食指导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
作者:曹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芪军温胆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芪军温胆汤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肌酐(CREA)、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REA、BUN、Leptin水平下降,ALB水平上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军温胆汤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的作用。
作者:曾湘杰;颜日阳;徐权胜;张智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试验组64例(非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38例),对照组60例(非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38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王春彬;陈应忠;周名纲;汪汉;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