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张建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试验组64例(非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38例),对照组60例(非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38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游离脂肪酸、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王春彬;陈应忠;周名纲;汪汉;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枢纽、辨证要点、治法特点、分型论治和护理要务等方面入手分析总结王道坤教授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阐释其关于萎缩性胃炎“脾胃失调,气机失常,本虚标实,痰瘀互阻”的病机观点以及运用“虚实必辨、分型明晰、痰瘀细审、病证结合”的辨治理念。
作者:段永强;王道坤(指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自尊水平(自卑感量表,FIS)评分和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CM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FIS和MCMQ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FIS各项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MC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作者:王丽;何丽娟;朱玉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板桥党参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以及板党水煎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600、300、150 mg/kg),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给药2周,麻醉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变化并测定大鼠结肠重量、肠重指数及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板党水煎液组和SASP阳性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水肿缓解;结肠重量以及肠重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MDA明显减少(P<0.05)。结论:板党水提物能显著缓解2,4-二硝基氯苯复合乙酸所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丁莉;田先翔;吴勇;陈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痛风圣液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IL-1β、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秋水仙碱)、中药组(痛风圣液)各8只。采用Coderre造模方法,空白组不作造模处理。造模前24小时给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灌服秋水仙碱悬混液、痛风圣液4 mL,24小时再次灌服上述药物并于给药后1小时造模,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材。切取造模大鼠踝关节周围组织,制成匀浆,-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TNF-α、IL-4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未检测出IL-1β、TNF-α、IL-4;模型组中IL-1β、TNF-α表现为高表达,IL-4在模型组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西药组和中药组中 IL-4表现为高表达,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圣液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与秋水仙碱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抗炎性细胞因子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阻止炎症的发展。
作者:张磊;邓强;赵道洲;孔令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脂异常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0例予祛痰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中途退出试验,1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6.26%;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试验,1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3.5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中医“痰瘀结滞”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且可改善“痰瘀结滞”症状。
作者:高晨;李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M)小鼠异位及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角度揭示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DM的作用机理。方法:造模饲养3个月建立小鼠ADM模型。将ADM小鼠随机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丹莪妇康煎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ENS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结果: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降低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VEGF/ENS的比值(P<0.01),有下调模型小鼠在位内膜VEGF/ENS比值的趋势。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减少经量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在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在位内膜血管数量;蒲灵化瘀止痛方缩小病灶、减轻痛经程度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异位内膜血管数量。
作者:李天真;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中医证型与血清γ-GLO、AFP、CHE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黄疸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γ-GLO、AFP、CHE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复合证型,γ-GLO水平与4证型组关系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气虚瘀黄证组,AFP: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气虚瘀黄证组,CHE: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气虚瘀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湿热组与瘀热组比较γ-GLO、AFP、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瘀热组分别与其余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组与复合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γ-GLO、AFP、CHE 对于判断慢性乙型重型黄疸中医证型、病情、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理贤;沈瑞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五味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Luna C18(150×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薄层鉴别方法简单,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在0.0712~2.13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2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可操作性强。
作者:王莲萍;刘专专;孙岩;杨玉华;孙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对近几年荞麦(甜荞麦、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指出荞麦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植物甾体类等,其有降糖、抗肿瘤、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对荞麦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蕾;孙美利;张舒媛;魏颖;时晓娟;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西部中医药》杂志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回顾其学术影响力。方法:通过多项科学计量指标,客观全面地对期刊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和评估。结果:总被引频次2012年为1422次,与2010年的553次相比增加了869次;影响因子2012年为0.607,与2010年的0.142相比增加了0.465;权威因子2012年为541.79,与2010年的349.95相比增加了191.84,综合评价由2010年的1852位上升至2012年的734位。结论: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净增率均较大,表明期刊的学术水平在逐渐提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以连续用药1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泌素(GAS)及生长抑制素(SS)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其辅助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S分泌,抑制GAS分泌有关。
作者:赵静;张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仅唐、宋、元、明、清五代共74部医籍涉及有关生肌散的方剂。其中60部出现正名生肌散88首,14部出现异名生肌散14首。88首复方中共涉及中药93种分为18类,单味用药总次数为550次,其中频率大于30%的核心中药分别为轻粉、乳香、没药、龙骨、血竭、孩儿茶、升丹、赤石脂、冰片、海螵蛸10种,并且大多数生肌散均由此核心药加减配伍而成。
作者:万学谦;李廷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40~75岁糖尿病前期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耳穴(胰腺、内分泌、缘中、三焦、肾上腺、交感)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58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更快。结论:耳穴贴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水平。
作者:王延玲;裴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长期留置导尿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住院并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67例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并与2011年常规护理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46例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为8.96%,常规护理组为23.91%,χ2=4.774,P=0.029;满意度循证护理组为91.8%,常规护理组为79.7%,χ2=4.949, P=0.026。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男性患者长期留置导尿CAUTI的发生率。
作者:王建平;赵敏;成敏洁;陈丽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基于ID3算法构造患者就诊趋势决策树,对甘肃省中医院中医诊断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得到患者就诊趋势分析结果,有效指导医院及时掌握患者就诊趋势与规律。
作者:高侠;滕璐灵;李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中药饮片制川乌、乌头碱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饮片制川乌、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中药饮片中制川乌和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9~5.30μg(r=0.9999)、0.34~3.4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制川乌的回收率为99.2%,乌头碱的回收率为98.6%。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简便易行等特点,适用于同时测定中药饮片中制川乌和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丁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与对照组的7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顾志燕;王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对脾胃虚寒、心脾两虚、胃阴亏虚、湿热滞中4型病案的介绍,指出胃脘痛患者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的基本发病机理,体现王自立主任医师同病异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思想。
作者:王煜;赵统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