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王盛强

关键词:心力衰竭, 慢性, 辨证论治,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组加用保元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组加用真武汤加味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F、FS 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ng-Ⅱ、IL-6及TNF-α显著降低(P<0.05)。结论:辨证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化痰通络汤、疏肝理脾汤治疗。结果:输卵管再通率治疗组为94.8%(110/116),对照组为74.4%(93/1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受孕率治疗组为83.3%(75/90),对照组为68.6%(72/10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付亚玲;叶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藏吐鲁番中医药文书研究

    中国藏吐鲁番中医药文书由于过于残破,使得以往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今予再次录文,并结合相关语言文字及中医学知识进行校注,内容包括对以往录文中错误的纠正以及对于不能确定的文字、医学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方便后来学者。

    作者:陈陗;沈澍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175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5 mL+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均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兆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0例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0例,2组均采用牵引、超短波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症状积分治疗前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40.00%,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2%,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朱烱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清热解毒颗粒执行标准的探讨

    目的:对市场上相同名称不同处方、不同检验标准的清热解毒颗粒进行梳理,并对该品种的质量及现行标准进行评价。方法:运用现行的各厂家所执行的不同检验标准相互验证。结果:部分检验标准设置过于简单、存在缺陷,相同药品名称存在处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标准检验结果不理想。结论:应修订相同药品名不同处方、不同检验标准问题。

    作者:张新宏;颉维民;杨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磨汤口服液对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在化疗开始时口服四磨汤,1剂/d,连续服用5天;对照组22例,根据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化疗后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食欲下降率较对照组低(P<0.05)。Ⅱ级以上胃肠道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amofsky评分治疗组治疗后增高,对照组治疗后降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明显减轻胃癌术后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海明;崔艺馨;王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滋阴舒肝法治疗老年患者失眠49例

    目的:观察滋阴舒肝法治疗老年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失眠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口服滋阴舒肝中药,对照组睡前30分钟口服艾司唑仑,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3%,对照组为75.5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舒肝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确切、安全,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哲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治疗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疼痛程度、治疗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减轻病痛,增强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王新惠;黄如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5例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维生素Bl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大黄牡丹皮汤,1剂/d,水煎分2次温服。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时间、脓肿消退时间、住院总天数等。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4.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时间、脓肿消退时间、住院总天数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脓肿吸收缩小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71.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裴永胜;杨晓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即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干预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等4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干预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可改善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状态。

    作者:周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甘肃省漳县中药资源调查初报

    通过普查报道了漳县中药资源情况,并提出了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作者:苏耀海;陈玉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水蛭粉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0例

    目的:观察水蛭粉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2组均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水蛭粉并施以微创术。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2组无明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粉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李国达;贾平叶;史鹏程;徐向利;李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分析及防范策略。方法:将27例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其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防范策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依次为经常倒班及工作量太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威胁、工资福利待遇低、进修学习机会少、竞争压力大、工作的高度风险等。结论:通过采取积极的主观措施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消除或降低这些压力给手术室护土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以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吴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组加用保元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组加用真武汤加味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F、FS 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ng-Ⅱ、IL-6及TNF-α显著降低(P<0.05)。结论:辨证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盛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定膏联合陇中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42例

    目的:观察消定膏配合陇中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3组各42例,治疗一组用消定膏外敷治疗,治疗二组用消定膏外敷+消肿止痛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治疗,3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组在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在缓解疼痛及减轻肿胀方面效果更佳,治疗1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中消定膏外敷联合消肿止痛合剂口服能较好地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疼痛与肿胀,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米仲祥;李盛华;毕军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十三味马钱子丸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HPLC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十三味马钱子丸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在同一色谱条件,Dikma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2.8)(10:90);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对十三味马钱子丸中两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士的宁、马钱子碱分别在0.262~1.310μg(r=0.9998)、0.172~0.860μg(r=0.9995)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6%(RSD为1.95%)、98.06%(RSD为2.0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十三味马钱子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郝建明;郭文宾;刘兰生;范潇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甘南藏区部队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部队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我国甘南某地区调查了578名军队人员,采用SPSS 1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南地区部队官兵的2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32.35%、20.07%。门诊服务主要集中在团卫生队、联勤部医院和地方医院。结论:本研究调查数据将为部队卫生机构今后更好地开展卫勤保障工作,调整和加强各层次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马成龙;尚颖;韩飞;范锐;陈俊国;邓军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名老中医王文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撷英

    简要介绍甘肃省名中医王文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学术思想,为研究其临床经验,进一步传承和推广奠定基础。

    作者:潘之;王思农;杨桂兰;肖辉;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归饮联合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右归饮联合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服用右归饮,择期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术前准备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并检测患者术后血脂水平,比较术后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者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发生下肢血栓栓塞和术后感染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使用右归饮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高鹏真;汪玉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探析

    对医院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因素、加强医院管理的措施进行阐述,旨在探讨医院管理的新模式。

    作者:刘春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