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富成
目的:观察“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项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拔罐、蜡疗、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熏洗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Z”型拨针刀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6.67%,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9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安全,且突显了中医的简、便、验、廉。
作者:魏千程;燕忠生;丁辉;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基源的研究考证,明确李时珍当时所记载的药物在现代植物分类中的地位,为提供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进一步开发新药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本草纲目》原文和相关资料以及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全部植物基源药物中,考证出属于唇形科18种,并简述其生活环境及分布情况。结论:《本草纲目》中唇形科基源药物主要收载于卷十四芳草类中,表明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法已包含有植物亲缘关系分类法的雏形,可作为药源开发的线索与依据。
作者:武喜红;杨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牡蛎炮制前后和不同炮制时间对牡蛎中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DDC-Ag)法测定生牡蛎和煅牡蛎中砷的含量。结果:牡蛎经煅制后有害元素砷的含量比生品大大降低,并且煅制时间的长短对砷含量也有影响。结论:牡蛎经煅制后可以降低砷的含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行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采样期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炔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22∶7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25℃。结果:党参炔苷在1.12~0.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精密度RSD为1.28%(n=6),重复性RSD为1.9%,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1.90%(n=6),测定了不同采收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范围为0.87~3.00 mg/g。结论:分析了不同采样期党参炔苷的含量,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作者:马琴国;安培坤;王引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改革发展以及专科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按照ICD-10编码分类的标准和原则,对某院2012年出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40例出院患者在全部20个疾病系统和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住院人数多,15~44岁组、60岁以上组为住院人数多的年龄段。结论:应以本地区多发病、常见病作为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加强疾病防治,控制疾病发生。
作者:邹以新;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以甘肃白条党参产籽量为观察指标,评价党参种植中人工剪藤打尖法对其产籽量的影响。方法:党参原药材地上茎叶生长旺盛期(7月初至8月初),对地上藤茎实施两期剪藤打尖。第一期于7月中旬剪除地上藤茎30 cm;第二期于8月初在第一期剪茎后茎叶生长的基础上再次剪除地上藤茎20 cm;并与原药材自然生长株作对照,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统一收集蒴果与种子,以重量法计算其单位种植面积产籽量,比较实施两期剪藤打尖与自然生长株产籽量的变化。结果:第一期的产籽量高于自然生长株的21%,第二期的产籽量低于自然生长株的17%。结论:在甘肃白条党参种植过程中,人工剪藤打尖法的不同期次对党参产籽量有显著影响,第一期能提高单位种植面积的产籽量,第二期降低其单位种植面积的产籽量。
作者:陈玉武;苏耀海;贺学锋;郭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知情同意的哲学、法学以及伦理学渊源入手,探讨知情同意的必要性与行使原则,并对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等特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过程提出建议。
作者:朱琳;原明明;裴学军;马永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基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脂类代谢紊乱病因学说,对NONFH与主要载脂蛋白A1(ApoA1)、主要载脂蛋白B(ApoB)及其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结合NONFH中医体质类型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的特性,探讨ApoA1、ApoB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体质类型在NONFH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以期为ApoA1、ApoB及其位点基因多态性与NONFH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盛华;潘文;周明旺;穆欢喜;郭铁峰;孙凤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5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每组各进行头皮静脉穿刺100例,四肢静脉穿刺150例。比较2组患儿在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
作者:周华;罗国芳;赵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王禹堂主任医师针对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从肝郁脾虚、肝肾阴亏、阴虚火旺的病机入手,应用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万斌;李春香;王禹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次/d。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方,水煎分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33%,对照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D-dimer的差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
作者:潘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止痛散敷脐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止痛散敷脐治疗,3次/d,20 min/次;对照组34例给予口服山莨菪碱,1 mg/(kg·d),3次/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55.88%,对照组为5.8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12%,对照组为70.5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减轻更明显(P<0.05)。结论:止痛散敷脐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方法简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琴;任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甘肃不同产地当归对小鼠心肌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小鼠连续灌服各产地当归[1.875g/(kg·d)含生药量0.1g/mL]22天,以云南当归作对照,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钙离子(Ca2+)及组织形态为观察指标。结果:甘肃当归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GOT、GPT、LDH的活性(P<0.05);提高心肌组织细胞中SOD、GSH-PX活性及Ca2+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P<0.05);心肌组织形态未见异常改变。综合比较礼县当归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GPT、GOT、LDH的作用较强,渭源、岷县当归提高心肌氧化-抗氧化的能力较强。结论:较长时间服用当归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过氧化产物,对小鼠心肌细胞没有损害性作用,对心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没有影响,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萍;张明;任鹏飞;邓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道教人物、甘肃具影响的医家之一刘一明的养生观念进行探析,认为其在性功、命功两个方面在当时可称一代宗师,在养生史上有显赫的地位,其《周易阐真》系发挥《参同契》之精髓,详述丹功与《周易》的关系之佳作。
作者:李应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新斯的明0.5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次/d;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胃液引流总量。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2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4.79±6.97)h、(65.20±9.46)h,胃液引流总量分别为(688.57±95.83)mL、(1028.00±196.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明显促进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邵壮;郭伟;李鲁;周君君;孙晓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的解热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向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制取发热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阿司匹林组:0.1 g/kg;柴胡挥发油组:0.25 g/kg;柴胡皂苷组:0.35 g/kg;柴胡水煎液组:10 g/kg,给药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致热后大鼠体温变化验证其解热作用;测量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以及脑腹中隔区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结果: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对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引发大鼠的发热反应均可起到降温作用;可降低致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升高血浆AVP含量,对血浆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作用机制与体内cAMP及AVP的合成分泌有关。
作者:金国泰;李博;王树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应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进行鉴别。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的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预实验结果显示药材中可能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鞣质、三萜类、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为中麻黄的鉴别、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葛亮;施洋;田树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知识教育联合生活习惯护理在体检发现乳腺增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经体检发现并确诊为乳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健康知识教育联合生活习惯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和生活指导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应激状态指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血糖水平以及PUL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胰岛素水平以及Barthel指数、FI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知识教育联合生活习惯护理能够缓解慢性应激、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体检发现乳腺增生的患者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菌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VSD联合抗生素链珠菌植入术及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观察2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菌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积极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减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尹晓慧;王颖;程如意;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时期,探讨清代台湾疫病盛行的原因,以期为今后的防疫减灾提供历史借鉴。
作者:林竹菊;林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