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廷杰;杨芬兰;金海红;李维嫒;王晓燕
基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探究吴茱萸的应用沿革,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吴茱萸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汉代首明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功;魏晋隋唐时期弘扬温中降逆、止泻定痛之效,提出祛痰消积之用;宋金元时期在继承前贤成就基础上,突出逐瘀消癖的功用;明清时期强调其开郁化滞、散寒降逆、助阳止泻的效用.
作者:于鹰;王均宁;张成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脑清通颗粒对高血压肝热痰瘀证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复合电刺激加高脂饮食致大鼠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测定大鼠血浆中ET-1和Ang Ⅱ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治疗第2周血压明显降低(P<0.01),第3周降压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ET-1和AngⅡ的含量(P<0.01).结论:脑清通颗粒可降低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1和Ang Ⅱ的含量有关.
作者:严亚锋;白海侠;周海哲;李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2种方案改善慢性心衰的生存质量及其费用的成本-效用比值,探讨依据证候要素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的可行性.方法:将慢性心衰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依据证候要素组合予中药辨证治疗,计算患者28天心衰治疗中发生的直接医疗成本,观察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质量调整生命(QALY),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衰量表评分及QALY分别为(76.91士19.94)分和(0.064±0.017),对照组分别为(71.39±21.26)分和(0.059±0.018),组内治疗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获得一个QALY的成本为558269.17元低于对照组1159066.25元.结论:依据证候要素辨证治疗慢性心衰可以改善生存质量,节省医疗资源,属较优方案.
作者:李彬;陈静;赵慧辉;王居新;李婷;王娟;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定西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公元2007至2013年定西市AEFI监测数据和接种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AEFI报告率、AEFI发生时间、AEFI临床症状分布情况及报告及时性.结果:2007至201 3年定西市AEFI报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1.97/10万剂次升高到247.44/10万剂次;AEFI监测灵敏度逐年提高,48小时内报告率为99.53%,48小时内调查率为96.84%,调查报告上传率25.53%;97.1%的AEFI发生于接种疫苗后3天内,临床症状分布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分别占74.43%、16.22%和7.62%,其他所占比重均较低.结论:2007至201 3年定西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数据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反映疫苗安全性的真实水平;部分年份监测敏感度很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监测数据整体质量,应探讨合适的管理方法,帮助维持AEFI监测系统高效运转.
作者:杨继汉;庞小兰;陈军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快速外科康复护理措施在胃肠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肠肿瘤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快速外科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手术后进食时间、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有助于胃肠肿瘤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从体质致病、中医饮食理论以及体质在糖尿病饮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中医理论及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提示糖尿病的发病与体质有相关性;阴虚质、痰湿质是糖尿病好发的两种体质;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而中医饮食遵循平衡、食量的控制原则,强调食物性味对脏腑功能及体质的调节作用,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到糖尿病饮食中,丰富了饮食治疗的内涵;目前针对患者偏颇体质进行了饮食治疗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发现将体质理论应用到糖尿病饮食在患者的症状及生化指标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周卓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文献库、CNKI、VIP、CBM,查找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合计患儿人数为1 8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七味白术散为主方或七味白术散合并西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七味白术散主方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具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此研究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
作者:王倩;孙远岭;李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的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积极的加速治疗与传统康复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颅压平口服液,治疗周期为21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ADL与FMA评分都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患者的肺部感染、脑积水、继发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的加速康复外科行为能促进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易进科;汤治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配比的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配比1组和配比2组,每组50人,配比1组用5:2(泽泻50 g,白术20 g)的泽泻汤治疗,配比2组用1:1(泽泻35 g,白术35 g)的泽泻汤治疗.1月后观察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下降,配比1组和配比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和8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血脂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配比的泽泻汤对高血脂患者均有疗效,1:1配比的泽泻汤疗效优于传统的5:2配比的泽泻汤的疗效.
作者:高艳琼;延华;金瑞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从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选择部分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在实验室研究抗菌中草药的小抑菌浓度,用来治疗对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耐药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方法:采用试管法,测定连翘、黄连、大黄、黄芩、板蓝根、草河车、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白芍等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8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判断出具有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的中草药.结果:10种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连翘、黄连、大黄、黄芩、板蓝根、草河车、鱼腥草、金银花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更明显.结论:用中草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即可防止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保护抗菌素不致过快产生耐药性,而且还能减少过度使用抗菌素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
作者:穆廷杰;杨芬兰;金海红;李维嫒;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参考国内外亚健康研究文献,随机抽取1 5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流行病学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剔除疾病状态26例,后获得问卷1 456份;处于亚健康状态者908例,占62.4%;大学生亚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系为密切的是饮食不规律、穿着单薄、上网时间过长、不良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少、压力缓解能力差及学校环境、宿舍卫生等.结论:大学生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发人群,其影响因素较多,可从中医学角度进行分析和调节.
作者:郑丽莉;刘同国;王海燕;孙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以《敦煌汉简》医药简和《武威汉代医简》为参考底本,结合文字考释及医简解读,从伤寒、杂病、药物、针灸诸方面了解两汉时期西北地区的医药发展.
作者:孙其斌;吕有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术后三阴乳腺癌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术后服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服用中药至少1年;对照组按照美国西医指导标准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无病生存者占88.00% (44/50),总生存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2/48),83.33 (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通过口服中药能有效提高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减少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在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的同时尝试提出中药营养素及中药化学物质相结合的系统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新思路,以供参考.
作者:李季文;刘效栓;李喜香;毕映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优势,方法:将泌尿系结石患者280例(结石大小6~12mm)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试验组采用床旁固定探头与超声机活动探头联合定位法,对照组采用床旁固定探头定位法,2组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观察2组患者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碎石效果.结果:试验组定位时间为(10.38±2.41)min,定位成功率为97.14%(136/140),碎石成功率为94.29%(132/140);对照组定位时间为(11.02±2.36)min,定位成功率为91.43%(128/140),碎石成功率为87.14%(122/140).结论: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与单探头定位法进相比,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定位时间明显缩短,定位成功率及碎石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吴文弼;侯瑞鹏;温丽芳;张宝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结合复杂系统思想,运用系统论对系统层次和系统环境的定义指出目前对中药功效认识的误区,表明药物在单方和复方中的功效属于不同的系统层次,且药物的配伍环境会影响其在复方系统中功效发挥的方向.
作者:牛家瑜;赵肖帆;高黎;肖相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东、中、西、南4个区域抽取三级医院20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所医院抽取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共2 000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9.431,P=-0.000),中级职称护理人员知晓率高,初级及以下职称护理人员知晓率低,其知晓率分别为38.86%和10.61%.不同学历人员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182,P=-0.000),知晓率较高的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其知晓率为42.30%,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8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多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开展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41.84%被调查者能合理安排必要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25.06%被调查者2014年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57.5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与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受欢迎.结论:甘肃省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知晓率较低,医院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健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作者:张晓岚;郑访江;邱玉梅;文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何天有教授认为治疗脑中风推究病因,脏腑虚损是根本;分期察病,标本缓急当分清;并施针药,辨病辨证寻依据.同时重视时机,提倡早期治疗;重视整体,主张综合治疗;活用治法,注重因人因时治疗.
作者:杜小正;秦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体会,从多媒体与板书、绘图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充分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4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作者:宋艳梅;王文全;李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系统,指出合理用药系统在对处方的审查和监测中表现出了科学性、合理性及使用的便捷性等特点,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对控制乱开药、多开药等不合理行为有显著规避效果,能预防及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用药管理水平.
作者:张宝林;滕璐灵;来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