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化油与碘海醇注射液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效果分析

方少华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碘化油, 碘海醇注射液
摘要:目的 探讨碘化油与碘海醇注射液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妇科就诊的260例不孕女性,按照时段分组,对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检查.结果 与碘海醇注射液显影比较,碘化油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整体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通透性及造影质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造影剂用于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各具特点,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造影的佳效果.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时点PANSS总分及分量表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魏晓云;胡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咪康唑莫米松成膜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康唑莫米松含量.结果 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变为成膜凝胶.咪康唑、莫米松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为10.0~800 μg/mL和1.0~80.0μg/mL时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8 9(n=6)和0.998 1(n=6),咪康唑与莫米松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58%,1.46%和97.99%,2.8%(n=6),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成膜凝胶.

    作者:张丹霞;赖东梅;陈惠英;廖朝峰;张吕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医院进行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分别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基本痊愈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升,而无效率则呈明显降低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治疗后ADL评分值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采用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意义.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分别使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异丙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七氟醚组(P<0.05或P<0.01).七氟醚组术后2,6,12 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异丙酚组术后2,6 h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七氟醚组术后2,6 h MMSE评分明显低于同时点异丙酚组(P<0.05).异丙酚组术后12 hMMSE评分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而七氟醚组术后24 h才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 与七氟醚全身麻醉相比,异丙酚全身麻醉后患者苏醒快,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术后苏醒监护时间缩短,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早,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预防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不良反应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预防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56例住院期间应用磺苄西林钠治疗的妇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平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平均护理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护理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护理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6,15.560,4.762,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75,119.487,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对应用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管绿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2周开始分别予以吡柔比星40mg和阿霉素40mg定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 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初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0.05).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明显优于阿霉素,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而做好膀胱灌注期间护理是确保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关键.

    作者:陈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25例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的DE一线方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艮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及疗效评估,研究组有效率为76.00%(1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14/30)(P<0.01).随访期间,研究组生存时间(MST)、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7.5个月和12.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个月和6.5个月(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4.00%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为0~Ⅰ度.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军;鲁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异甘草酸镁与硫普罗宁对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观察异甘草酸镁与硫普罗宁对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医院64例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88%.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比硫普罗宁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华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3例

    目的 观察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2000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2粒/次,每日2次,均7 d为1个疗程,均使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孕酮值、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艮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76.19%,治疗组保胎成功率为93.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孕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发生轻度头痛3例,轻度恶心5例,治疗组出现轻度头痛2例,轻度恶心2例,均不影响继续治疗.两组孕妇用药前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压均未发生异常.结论 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血清孕酮值,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4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催产素治疗)和观察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各40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止血速度和出血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升高,止血时间显著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惠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川芎嗪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川芎嗪经皮制剂的处方组成.方法 分别考察了流涎法与浇注-冷冻-复解冻法的成型工艺,综合比较制剂的威型性、脱模性、弹性、韧性及稳定性.结果 优处方为采用聚乙烯醇、明胶作为制剂的骨架材料,甘油为保湿剂和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胶黏剂,制成凝胶为载体,确定了浇注-冷冻-复解冻法的成型工艺.结论 该经皮给药系统具有药物容量高、透皮性、贴敷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优点.

    作者:高朝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25例生存分析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纳入2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3周治疗方案,紫杉醇175 mg/m2,第1天静脉注射3 h;替吉奥依据体表面积(<1.25 m2,40 mg;1.25~1.5 m2,50 mg;>1.5 m2,60 mg)连服第1至14天,1天2次,早晚口服.结果 共25例纳入分析,年龄35~75岁,平均(60.2±10.51)岁.其中部分缓解14例,无完全缓解病例,总有效率达56.00%.中位生存期15.5个月,1年生存率为76.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常见的Ⅲ/Ⅳ度毒性为贫血(24.00%),粒细胞减少(16.00%)和白细胞减少(16.00%).结论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3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毒性可以耐受,疗效良好.

    作者:王婷;马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3例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术后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发生1例(2.3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7例(16.28%)(χ=4.962,P<0.05).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54例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105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氨蝶呤治疗51例(对照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54例(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艮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是74.51%和81.48%,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1.76%和1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英;曾凡清;吴南顺;殷娟;康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目的 介绍中药滴丸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文献,分析中药滴丸剂制剂新特点以及影响其制备的因素等.结果 与结论现阶段在开发中药滴丸剂中存在若干问题,但随着各方面新技术、新工艺及中药制药理论的发展,相信中药滴丸的研究及应用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作者:杜文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8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坎地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艮反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1H)-喹啉酮的合成及抗惊厥作用研究

    目的 筛选抗惊厥活性的化合物,寻找新型抗癫痫药物.方法 以肉桂酸为原料,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优化,合成了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1H)-喹啉酮.采用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测定其抗癫痫活性.结果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学结构.经药理活性筛选发现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1H)-喹啉酮具有抗惊厥作用.结论 本合成路线简单、产物易分离,为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何瑛;吴雪丹;杨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2例,给予暖箱保暖、抗生素抗感染、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气管内注入固尔苏.分别于用药前后进行血气监测及X线胸片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 用药后患儿呼吸窘迫得到明显改善,血气监测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X线胸片示双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呼吸窘迫、血气监测指标及双肺野透明度.加强护理,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邱文波;陈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厄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4例

    目的 观察厄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6月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祛除呼吸道感染、祛痰、止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多司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53.49%.肺功能疗效,治疗组显著改善22例,有改善15例,总改善率为84.09%;对照组显著改善13例,有改善9例,总改善率为51.16%.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厄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瑞来;朱满连;陶剑虹;黄丽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85例

    目的 观察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孕16~28周的孕妇1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随后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每12 h 1次,共3次;对照组患者仅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比较两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引产成功率、清宫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为(11.50±5.15)h、总产程为(8.35±4.20)h,对照组的宫缩发动时间为(27.05±8.40)h、总产程为(18.20±6.1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产后出血量两组相似(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86%,而软产道裂伤发生率(0)及清宫率(35.29%)分别低于对照组(10.00%和65.71%)(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与单纯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相比,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能加快终止中期妊娠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缩短总产程,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清宫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终止中期妊娠.

    作者:王小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