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来;朱满连;陶剑虹;黄丽芬
目的 观察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分娩中缩短产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7月在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在宫口扩张不小于3 cm时,治疗组给予10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注射,推注时间3~5 min;对照组不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比较两组宫颈扩张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宫颈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口渴,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产程中应用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明显缩短产程,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孟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康唑莫米松含量.结果 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变为成膜凝胶.咪康唑、莫米松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为10.0~800 μg/mL和1.0~80.0μg/mL时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8 9(n=6)和0.998 1(n=6),咪康唑与莫米松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58%,1.46%和97.99%,2.8%(n=6),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成膜凝胶.
作者:张丹霞;赖东梅;陈惠英;廖朝峰;张吕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的DE一线方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艮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及疗效评估,研究组有效率为76.00%(1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14/30)(P<0.01).随访期间,研究组生存时间(MST)、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7.5个月和12.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个月和6.5个月(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4.00%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为0~Ⅰ度.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军;鲁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在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和益母草合剂预防感染,促子宫收缩治疗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每天1片,连服21 d,停药7 d后开始第2周期,连服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子宫内膜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76,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5,P<0.05),且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能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的恢复,缓解经前期综合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雷素英;肖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HSK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4次,每次2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100万U肌肉注射,隔天1次,共8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χ2=10.48,P<0.01);治疗3周后的视力提高(不小于1行)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χ2=7.04,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HSK疗效确切,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视力,且安全性较好,是目前治疗HSK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徐建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股骨干骨折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上1/3处股骨干骨折实施钢板内固定患者46例,采用就诊顺序编码方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血凝酶组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 U静脉注射,术后第1天再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对照组除不给予血凝酶外,其他操作和用药同血凝酶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血凝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因子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手术创面大和剥离组织较多的手术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解春艳;赵振龙;米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予以药物的起始量齐拉西酮为20 mg/d和利培酮为1 mg/d;2周后加至治疗剂量齐拉丙酮为60~160 mg/d,利培酮为4~6 mg/d,每日分3次或2次服用,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χ2=4.19,P<0.01).齐拉西酮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53,P<0.05),且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61,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特别是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欧小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1年200例肿瘤患者观察多西他赛在化学治疗中所起到的疗效,并记录患者在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优良效果有146例,较差效果有54例.有部分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了如血压下降、白细胞下降和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化学治疗中疗效显著,对于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医务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解决不良反应可能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
作者:郦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0.4 g加替沙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1 g呋喃妥因.两组急性单纯尿路感染疗程为7 d,急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8.06%,治疗组为90.32%;细菌清除率对照组为65.52%,治疗组为93.55%.两组患者均出现少量皮疹及轻微胃肠道不适,无严重不良反应,未做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令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末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心动过速.结论 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艮反应少.
作者:张代江;吴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壳聚糖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45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对照组严格无菌手术操作,彻底止血,关腹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控制腹腔炎:试验组在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将壳聚糖注射液3~6 mL涂布于腹腔肠管、脏器表面和壁层腹膜后关腹.结果 试验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为(1.65±0.34)d,短于对照组的(2.04±0.27)d(P<0.05);试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78%,与对照组的96.8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试验组腹腔粘连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P<0.05).结论 壳聚糖在腹部手术中应用不影响切口愈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可减少粘连并发症,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6,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1,3,7 d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第一次哺乳时间更早,术后48 h阴道出血量更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效果优于芬太尼,第一次哺乳时间提前,阴道出血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控.
作者:丁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佐匹克隆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佐匹克隆急性中毒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积极抢救,有11例(91.67%)好转,1例(8.33%)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积极救护、规范操作,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余小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四味消扶散中总三萜酸含量的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方法 选用熊果酸为对照品,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显色,考察了显色条件、供试品制备条件、精密度、线性关系、重现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结果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4 mL,高氯酸1.0 mL,60℃水浴加热10 min,冰浴冷却,加冰醋酸5.0 mL摇匀,在544 nm波长20 min内测定,重现性好、吸光度值稳定、回收率高.结论 该方法为测定四味消扶散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作者:章红燕;周俐斐;林能明;芦柏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黛力新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予硫辛酸6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再口服α-硫辛酸每天600 mg,连用2周;同时每天加服黛力新片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对照组仅给予α-硫辛酸(用法、用量同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黛力新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毛齐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以及治疗过程中胃肠道的反应.结果 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PA及Hb比较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全力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脑梗死,既加强营养供给的均衡性,又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翁迎弟;周桂媛;潘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芪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综述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临床应用.结果 与结论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疗效明显.
作者:严丽华;邵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和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8%和69.23%(P<0.05).干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玲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瑞舒伐他汀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行直接PCI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208例,其中106例患者术前应用辛伐他汀40 mg(对照组),102例患者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组).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PCI术中给予患者硝酸甘油于冠脉内注射并静脉注射肝素.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小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常规对照组,STR例数多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在直接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张宏;姚威;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凝酶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mg奥美拉唑钠针静脉注射,每日2次,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2 IU血凝酶加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血时间对照组为(46.3±10.2)h.治疗组为(31.7±9.8)h,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再出血率(2.50%)显著少于对照组(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志宏;吴君;陆其民;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