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华;邵寅
目的 探讨精制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期间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至7月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常规抗病毒支持治疗,同时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并配合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和细致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及时治疗的基线上,还需细致的临床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桂红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净化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5~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160 mg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15次透析前血压及透析中高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且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氨氯地平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南建军;汤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6,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1,3,7 d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第一次哺乳时间更早,术后48 h阴道出血量更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效果优于芬太尼,第一次哺乳时间提前,阴道出血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控.
作者:丁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8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坎地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艮反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股骨干骨折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上1/3处股骨干骨折实施钢板内固定患者46例,采用就诊顺序编码方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血凝酶组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 U静脉注射,术后第1天再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对照组除不给予血凝酶外,其他操作和用药同血凝酶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血凝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因子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手术创面大和剥离组织较多的手术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解春艳;赵振龙;米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四味消扶散中总三萜酸含量的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方法 选用熊果酸为对照品,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显色,考察了显色条件、供试品制备条件、精密度、线性关系、重现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结果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4 mL,高氯酸1.0 mL,60℃水浴加热10 min,冰浴冷却,加冰醋酸5.0 mL摇匀,在544 nm波长20 min内测定,重现性好、吸光度值稳定、回收率高.结论 该方法为测定四味消扶散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作者:章红燕;周俐斐;林能明;芦柏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在早晚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10~30 U/d,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治疗组在餐后口服0.5 g二甲双胍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按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如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巨大儿、尿路感染、妊高征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尉江平;陈利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或左旋布比卡因切口浸润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组Ⅰ~Ⅱ级全身麻醉下急诊或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曲马多组(T组)及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每组30例.缝合腹直肌筋膜后,L组、T组、N组分别由手术医生沿切口皮下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20 mL、曲马多1.5 mg/k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产妇完全苏醒且能正确对答后即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每隔3 min分次静脉注射曲马多20 mg/kg作为负荷剂量,直至疼痛VAS不超过3 cm;PCIA参数设定为1%曲马多单次剂量2 mL(20 mg)、锁定时间15 min、背景剂量0.5mL/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mg作为曲马多镇痛效果欠佳的补救措施.比较3组产妇苏醒后即刻、术后2,4,8,12,24 h5个时间点产妇静息或运动状态疼痛VAS、24 h内曲马多用量、帕瑞昔布用量、术后瘙痒、呕吐、发热、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结果 L组、T组产妇苏醒后即刻疼痛VAS分别为(4.6±1.3)cm,(4.5±1.3)cm,均低于N组的(7.7±1.8)cm(P<0.05),术后2,4,8,12,24 h疼痛VAS3组相似(P>0.05);与N组相比,L组、T组24 h内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P=0.0001),与L组相比,T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P=0.007);3组产妇术后24 h内帕瑞昔布用量,以及瘙瘁、呕吐、发热、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及1.5 mg/kg曲马多切口浸润能有效降低全射麻醉剖宫产产妇苏醒期疼痛VAS、减少术后24 h内静脉曲马多用量,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与0.25%左旋布比卡因相比,曲马多切口浸润产妇术后曲马多用量更少.
作者:马青山;吴继勇;袁力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末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心动过速.结论 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艮反应少.
作者:张代江;吴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27±7.20)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93.26±4.32)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8.93±12.15)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123.79±5.48)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情况(腹围差)比较,除术后24 h外,48~96h等时间段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降低腹胀发生率.
作者:胡凯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分别检测两组促卵泡激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促黄体激素(LH)、空腹血糖(FPG)、睾酮(T);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及早孕流产率及内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FSH,FIN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具有改善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及增加子宫内膜厚度的作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吴佳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予以药物的起始量齐拉西酮为20 mg/d和利培酮为1 mg/d;2周后加至治疗剂量齐拉丙酮为60~160 mg/d,利培酮为4~6 mg/d,每日分3次或2次服用,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χ2=4.19,P<0.01).齐拉西酮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53,P<0.05),且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61,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特别是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欧小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出关于rhG-CSF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艮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rhG-CSF所致不良反应44例,女性21例、男性23例,性别无显著差异.不艮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等,同时在使用rhG-CSF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时,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结论 rhG-CSF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成的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在临床使用时应该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柱梅;殷家福;吴映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凝酶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mg奥美拉唑钠针静脉注射,每日2次,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2 IU血凝酶加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血时间对照组为(46.3±10.2)h.治疗组为(31.7±9.8)h,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再出血率(2.50%)显著少于对照组(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志宏;吴君;陆其民;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2次/d,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4.36%),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妙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常规放射治疗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氨双唑钠.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近期疗效、照射剂量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44.29%)高于对照组(25.71%),观察组表现出明显放射增敏反应,但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祖国;周强;杨辉;袁光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黛力新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予硫辛酸6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再口服α-硫辛酸每天600 mg,连用2周;同时每天加服黛力新片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对照组仅给予α-硫辛酸(用法、用量同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黛力新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毛齐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2周开始分别予以吡柔比星40mg和阿霉素40mg定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 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初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0.05).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明显优于阿霉素,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而做好膀胱灌注期间护理是确保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关键.
作者:陈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传统循证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术后应用头孢噻肟预防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外科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原则和方法优化后的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77.333,23.127,94.467,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护理时间和平均护理成本均低于对照组,(t=6.31,8.469,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对传统循证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来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分娩中缩短产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7月在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在宫口扩张不小于3 cm时,治疗组给予10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注射,推注时间3~5 min;对照组不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比较两组宫颈扩张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宫颈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口渴,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产程中应用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明显缩短产程,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孟央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