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山;吴继勇;袁力勇
目的 观察头孢西丁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11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7 d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7 d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5.85±3.34)mg/L和(11.57±1.22)mg/L,对照组分别为(26.74±3.66)mg/L和(17.42±2.41)mg/L.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 头孢西丁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轻微可控,疗效良好,可作为常规用药.
作者:周阿旺;夏斌;徐静;赵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瑞舒伐他汀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行直接PCI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208例,其中106例患者术前应用辛伐他汀40 mg(对照组),102例患者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组).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PCI术中给予患者硝酸甘油于冠脉内注射并静脉注射肝素.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小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常规对照组,STR例数多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在直接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张宏;姚威;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佐匹克隆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佐匹克隆急性中毒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积极抢救,有11例(91.67%)好转,1例(8.33%)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积极救护、规范操作,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余小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净化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5~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160 mg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15次透析前血压及透析中高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且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氨氯地平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南建军;汤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12月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45.83%,8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61%,38.76%,69.39%(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1%(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延缓患者的肾功能减退.
作者:章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27±7.20)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93.26±4.32)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8.93±12.15)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123.79±5.48)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情况(腹围差)比较,除术后24 h外,48~96h等时间段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降低腹胀发生率.
作者:胡凯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壳聚糖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45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对照组严格无菌手术操作,彻底止血,关腹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控制腹腔炎:试验组在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将壳聚糖注射液3~6 mL涂布于腹腔肠管、脏器表面和壁层腹膜后关腹.结果 试验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为(1.65±0.34)d,短于对照组的(2.04±0.27)d(P<0.05);试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78%,与对照组的96.8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试验组腹腔粘连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P<0.05).结论 壳聚糖在腹部手术中应用不影响切口愈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可减少粘连并发症,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神经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昏迷患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自制均浆膳支持治疗,分别测定两组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后1个月的营养指标,分别于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肠内营养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均升高,但对照组与肠内营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1.618,0.42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3.056,4.707,2.750,P<0.05),且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35,3.565,2.135,P<0.05).肠内营养后,治疗组IgA,IgG,IgM水平显著上升,与肠内营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894,1.788,1.672,P<0.05);对照组IgA,IgG,IgM水平显著下降,与肠内营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14,2.652,1.804,P<0.05);且治疗组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46,4.164,3.399,P<0.05).结论 使用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神经科昏迷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作者:吴珍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时点PANSS总分及分量表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魏晓云;胡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曲马多治疗学龄期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导尿管不适感的疗效.方法 将择期泌尿系统手术男性患儿5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1 mg/kg(稀释成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术毕拔管于麻醉恢复室进行导尿管不适感评估,观察并记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进行镇静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儿尿管不适中度及重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轻度恶心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方面,治疗组轻度镇静患儿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能缓解学龄期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导尿管不适感.
作者:沈雅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西咪替丁6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40 mg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使用3 d后改为每天1次,再连续使用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前后胃液pH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9.6±5.7)h,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3±1.8)h,治疗组止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可迅速提高胃液pH,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棣;陈剑云;金凯;曾大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末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心动过速.结论 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艮反应少.
作者:张代江;吴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1年200例肿瘤患者观察多西他赛在化学治疗中所起到的疗效,并记录患者在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优良效果有146例,较差效果有54例.有部分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了如血压下降、白细胞下降和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化学治疗中疗效显著,对于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医务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解决不良反应可能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
作者:郦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医院进行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分别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基本痊愈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升,而无效率则呈明显降低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治疗后ADL评分值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采用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意义.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2次/d,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4.36%),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妙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以及治疗过程中胃肠道的反应.结果 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PA及Hb比较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全力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脑梗死,既加强营养供给的均衡性,又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翁迎弟;周桂媛;潘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孕期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4 000例育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增补叶酸片)和观察组(增补叶酸片),每组各2 000例,于孕16周至产后1周,观察和比较两组出生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有6例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为0.30%;观察组无神经管缺陷胎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前4周及孕后12周每日增补少量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105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氨蝶呤治疗51例(对照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54例(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艮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是74.51%和81.48%,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1.76%和1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英;曾凡清;吴南顺;殷娟;康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川芎挥发油对丹皮酚的体外透皮性质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含量,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检测丹皮酚饱和水溶液透过小鼠皮肤的能力,分别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川芎挥发油或氮酮,据扩散量(Q)计算川芎挥发油对丹皮酚透皮能力的影响,并与氮酮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 丹皮酚持续透皮12 h的透皮速率约1.4 μg/(cm2·h).100 g/L川芎挥发油能使丹皮酚的透皮速率达到40μg/(cm2·h)以上,加入氮酮能进一步促进丹皮酚经皮渗透.结论 川芎挥发油能促进丹皮酚的经皮渗透.
作者:刘叶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大鼠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大鼠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大鼠治疗后第3,7,10天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肺转移结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脾脏CTL细胞毒性、NK细胞毒性及TNF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小细胞肺癌大鼠的治疗,对肿瘤抑制作用强,治疗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小,能延长大鼠生存时间.
作者:王翠艳;梁秀敏;李占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