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玲
目的 观察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分娩中缩短产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7月在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在宫口扩张不小于3 cm时,治疗组给予10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注射,推注时间3~5 min;对照组不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比较两组宫颈扩张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宫颈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口渴,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产程中应用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明显缩短产程,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孟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介绍山东省中医院第3代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在门诊的应用,包括架构及硬件的选择、软件主要功能介绍以及对中医院特有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就医院目前的系统应用情况和将要应用的系统进行概述.
作者:姜瑞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股骨干骨折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上1/3处股骨干骨折实施钢板内固定患者46例,采用就诊顺序编码方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血凝酶组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 U静脉注射,术后第1天再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对照组除不给予血凝酶外,其他操作和用药同血凝酶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血凝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因子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手术创面大和剥离组织较多的手术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解春艳;赵振龙;米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时点PANSS总分及分量表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魏晓云;胡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给予药物镇静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镇静治疗,治疗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苏醒时间及镇静前后与镇静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镇静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患者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心血管及呼吸循环抑制轻微,是重症监护患者理想的镇静剂.
作者:娄林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传统循证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术后应用头孢噻肟预防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外科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原则和方法优化后的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77.333,23.127,94.467,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护理时间和平均护理成本均低于对照组,(t=6.31,8.469,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对传统循证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来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和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8%和69.23%(P<0.05).干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玲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8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坎地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艮反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予以药物的起始量齐拉西酮为20 mg/d和利培酮为1 mg/d;2周后加至治疗剂量齐拉丙酮为60~160 mg/d,利培酮为4~6 mg/d,每日分3次或2次服用,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χ2=4.19,P<0.01).齐拉西酮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53,P<0.05),且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χ2=4.61,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特别是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欧小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头孢西丁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11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7 d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7 d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5.85±3.34)mg/L和(11.57±1.22)mg/L,对照组分别为(26.74±3.66)mg/L和(17.42±2.41)mg/L.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 头孢西丁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轻微可控,疗效良好,可作为常规用药.
作者:周阿旺;夏斌;徐静;赵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厄贝沙坦治疗)和观察组(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各49例,治疗8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克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61例分为两组,A组31例,予以常规治疗;B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NAC口服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NAC治疗后减轻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调查评分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8含量降低,但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NAC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有关细胞因子的炎症反应,可作为长期使用的药物之一.
作者:钱秀芬;袁民宇;卞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0.4 g加替沙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1 g呋喃妥因.两组急性单纯尿路感染疗程为7 d,急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8.06%,治疗组为90.32%;细菌清除率对照组为65.52%,治疗组为93.55%.两组患者均出现少量皮疹及轻微胃肠道不适,无严重不良反应,未做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令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神经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昏迷患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自制均浆膳支持治疗,分别测定两组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后1个月的营养指标,分别于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肠内营养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均升高,但对照组与肠内营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1.618,0.42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3.056,4.707,2.750,P<0.05),且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35,3.565,2.135,P<0.05).肠内营养后,治疗组IgA,IgG,IgM水平显著上升,与肠内营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894,1.788,1.672,P<0.05);对照组IgA,IgG,IgM水平显著下降,与肠内营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14,2.652,1.804,P<0.05);且治疗组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46,4.164,3.399,P<0.05).结论 使用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神经科昏迷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作者:吴珍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芪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综述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临床应用.结果 与结论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疗效明显.
作者:严丽华;邵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与甲醛甲酚用于根管内消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充满根管,对照组常规封入甲醛甲酚棉捻,两组均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暂封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封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根管治疗期间疼痛情况.结果 封药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83,P<0.01),且观察组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9.89,P<0.01).结论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应用于慢性根尖炎根管封药的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根管治疗期间的疼痛,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作者:毕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2周开始分别予以吡柔比星40mg和阿霉素40mg定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 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初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0.05).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明显优于阿霉素,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而做好膀胱灌注期间护理是确保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关键.
作者:陈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抗惊厥活性的化合物,寻找新型抗癫痫药物.方法 以肉桂酸为原料,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优化,合成了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1H)-喹啉酮.采用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测定其抗癫痫活性.结果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学结构.经药理活性筛选发现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1H)-喹啉酮具有抗惊厥作用.结论 本合成路线简单、产物易分离,为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何瑛;吴雪丹;杨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瑞舒伐他汀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行直接PCI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208例,其中106例患者术前应用辛伐他汀40 mg(对照组),102例患者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组).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PCI术中给予患者硝酸甘油于冠脉内注射并静脉注射肝素.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小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常规对照组,STR例数多于常规对照组,1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在直接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张宏;姚威;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末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心动过速.结论 帕利哌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艮反应少.
作者:张代江;吴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