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薇;刘亚男;薛秋慧;高泽明;史增友
系统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原有系统数据仓库、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计算医学诊断参考模型,辅助用户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
作者:刘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由Aβ25-35片段毒性诱导的PC12细胞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MTT及流式细胞术测定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处理由Aβ25-35片段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当归含药血清能增加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LDH释放,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当归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当归含药血清能升高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LDH释放,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守嫔;罗佳;李海龙;吴红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就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及加强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郑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自噬、凋亡作用,探讨苦参碱抑制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单体及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RB(sulforhodamine B,磺基罗丹明B)法检测苦参碱对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引起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苦参碱干预后Siha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用MDC染色后通过荧光显微镜鉴定自噬的发生;后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iha细胞增殖,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诱导Siha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Sih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在苦参碱组观察到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大小不等的空泡,而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胞质中的空泡逐渐增大增多;MDC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可见苦参碱组比未处理组显示更强的荧光信号和更多的MDC标记颗粒;实时定量RT-PCR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ax和在自噬中起重要作用的Beclin 1基因在苦参碱组的表达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结论: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而且诱导细胞死亡时凋亡和自噬均被激活,自噬基因Beclinl参与了苦参碱诱导的自噬,而苦参碱的促凋亡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凋亡分子Bax的表达相关.
作者:赵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科团队管理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科团队管理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体重指数、血压、心率和血糖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控制及按时服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科团队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红兵;秦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生脉饮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天,随访1年内的复发情况、治疗后止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7%,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汗时间观察组为(5.3±0.8)天,对照组为(8.3±1.0)天.观察组汗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5.1%,对照组为3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效果良好.
作者:刘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医特色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儿中,随机挑选160名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中医人文特色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分别统计2组患儿的满意度、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患者满意度及医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特色人文护理的方法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吕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剌组,每组1 62例.针刀组采用“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针刺组采用相关穴位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刀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和87.65%;针刺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76%和85.80%.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P<0.05),而总有效率却相当(P>0.05).Lysholm评分、A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针刀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治疗膝性骨关节炎,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作者:李向军;王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无糖型黄疸茵陈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供试品中所含黄芩苷进行测定.结果: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0.0314~1.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样品中黄芩苷含量为4.58 mg/g.结论:HPLC法测定无糖型黄疸茵陈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疸茵陈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帆;孙岩;杨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通络明目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升清降浊通络明目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TC、TG、LDL-C及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升清降浊通络明目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指标.
作者:史薇;刘亚男;薛秋慧;高泽明;史增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服通窍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内皮素(E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乔;胡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心理、饮食与电刺激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食欲、心理负担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切与低切全血黏度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后经过调查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红梅;李宝娥;贺艳霞;高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文献,对枳实和枳壳药名、品种、炮制、药理、性能及应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枳实和枳壳的理解,以期对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
作者:李琳;滕佳林;王加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名60岁以上的社区居家老年人按照居住街道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接受每2周1次的定期家庭访视,主要从老年病管理、心理指导、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居家安全宣教4个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等观察指标干预组较对照组同期水平显著改善(P<0.05),并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家庭访视能有效改善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瑜;吴显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裴氏升血颗粒治疗弥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化疗,并常规给予止吐、保肝、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用药5天,休息16天,每21天重复,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同时给予裴氏升血颗粒治疗.结果:CD3+、CD4+、CD8+、CD4+/CD8+、CD19+、CD56+等指标2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腹泻等症状、体征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分级低.结论:裴氏升血颗粒在DLBCL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田彩平;王芳;张丑丑;杨英;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将1 36例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8例,2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护理策略,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开始护理干预后3个月内血液透析期间肌肉痉挛发作情况、营养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个月内每个月痉挛发作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3个月痉挛发作率略低于第1个月痉挛发作率(P>0.05),观察组第3个月痉挛发作率明显低于第1个月痉挛发作率(P<0.05).对照组护理3个月后ALB、PA血清水平及SGA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SF血清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ALB、PA、SF血清水平及SG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ALB、PA、SF血清水平及SG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感受、心理状态、服务评价、家庭支持等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方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在人工流产术后预防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康妇炎胶囊,2 g/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和卵巢囊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带增多、腰腹部疼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可减少人工流产术后不良反应及盆腔炎症的发生率.
作者: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制定五藤胶囊的定性定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化学对照品(芒丙花素、青藤碱、补骨脂素)、药材(鸡血藤、青风藤、补骨脂)为对照,鉴别样品中鸡血藤、青风藤、补骨脂等主要组成药物,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样品薄层色谱分别与化学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薄层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HPLC法测定样品中补骨脂素的含量,暂定胶囊内容物中补骨脂素的含量不得低于3 mg/g.结论: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为五藤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万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输卵管通畅和妊娠的影响.方法:将84例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藤汤加减保留灌肠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症状缓解、消失时间,1个月病原体转阴率以及阻塞输卵管通畅情况,随访盆腔炎复发率及成功妊娠率.结果:干预组盆腔炎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个月后病原体转阴率为77.78%(35/45),输卵管通畅率为40.00% (18/45),盆腔炎复发率为6.67%(3/45),成功妊娠率为31.11%(14/4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盆腔炎症状缓解和消失快,阻塞输卵管通畅率高,盆腔炎复发率低,成功妊娠率高.
作者:谭艳辉;陶柏霖;刘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外用金黄膏、凡士林软膏薄涂于患处,大面积不超过人体1/3为宜,每日1~2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时EASI评分和对金葡菌定植情况.结果:金葡菌转阴率治疗2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I评分治疗2周、4周时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5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陶以成;郎娜;佘远遥;迟慧彦;田凤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